《刑法论丛(2023年第3卷总第75卷)》秉承本论丛业已习惯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崭新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等刑法学诸多领域。 本卷特设“网络犯罪专栏”,收录了2篇相关文章。陆杰、阎二鹏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设立定位与认定:实证、理论与规则——基于26份刑事二审纠偏判决”一文认为,对于帮信罪的理解与适用应该更多地关注帮助人的故意认识层面,即在了解到模糊或不特定性是网络帮助人主观认识特征的前提下,将精力放在本罪主观构成要件即“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阐释上。石倩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类型化研究”一文认为,应当严格限制中立帮助行为的入罪范围。对于犯罪竞合的情况,应当先探究主观心理状态以厘清帮信罪与其他共犯罪名的竞合关系,然后采纳行为方式区别说解决帮信罪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竞合问题。
吴大华、周天京的“疑罪案件择一认定的限缩适用”一文认为,疑罪择一认定存在的正当性在于全面合理处理疑罪案件的实践需要,其与疑罪从无、疑罪从轻三者构建起两个阶次、三大类型的疑罪唯轻逻辑体系。择一认定具有实体法属性,仅是法官得以适用的裁判规则。
黄明儒、刘方可的“论《量刑指导意见》中量刑基本方法的具体调整——以责任刑理论的反思为切入”一文认为,我国《量刑指导意见》确立的量刑基本方法总体上并未违反责任主义,但是出于完善量刑方法的考虑,需要对犯罪情节中调节责任刑的情节进行复位,同时对量刑情节的加减例进行部分调整。
王玫黎、杨逸琼的“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境外证据制度”一文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境外证据制度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与国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境外证据制度的若干意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