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地清宁高下--象山心学发微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1738712
  • 作      者:
    吴哲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陆象山先生,“孟子之后,至是而始一明”者。中国心性之学,至宋代象山,方得以复兴,自成局面,影响后世深远。本书取“先立其大”“发明本心”“辨志”“简易”“心即理”“存养”等六端,以文献考据、文字训诂、寻幽探赜之法,将象山因不自著书,从而导致思想史上历来面目不清之处,致条析而阐明,予梳理而一贯。
本书专注于象山“心”之思想发微。然述其学术源流与异同,亦上涉孟子、旁涉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以及王阳明。书分五章,将象山思想之由来、独特、自立之关翘予以解析,以求将象山“学为人”之道彰明。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陆象山先生生平
一、“象山先生”由来
二、无师承,不著书
三、象山幼时独特之处
四、志学及科举
五、槐堂讲学与去学规
六、千七百载,乃有象山
第二章 去蔽
一、承认人皆有天赋
二、承认天赋有高下之别
三、其实不必解
四、尤不应以西学范式强作解人
五、为何被讥为禅学
六、“集大成”与“自得之”之差异
第三章 心在哪儿?
一、心非heart,mind之流
二、百姓日用而不知
三、象山上接孟子
(一)孟子:心性开山
(二)《孟子》对象山最重要的一段话
(三)“思则得之”的“之”
(四)《孟子》与《大学》何者为先?
四、如何有心?
(一)内求
(二)自立:不泊着事,不附于物
(三)进路是存养,而非检敛
(四)存养之方法:复明、常在、专心、扩充
(五)《大学》“止于至善”同理
第四章 象山与朱子、明道、横渠、阳明异同
一、鹅湖之会
(一)朱、吕寒泉
(二)知道与知识
(三)知识分子之局限
(四)鹅湖论道
二、象山与明道
(一)曰“先”
(二)曰“大”
(三)曰“存”
(四)曰“内”
(五)“天”理与“人”心
三、象山与横渠
(一)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万物
(二)上接庄子还是上接孟子
(三)“心”从何来
(四)性由道起,人由德来
(五)“心统性情”之误
四、象山与阳明
(一)雄才此心光明
(二)认“诚”去“敬”
(三)一是与渐进
(四)教人
(五)人道还是天道
五、从“词中之龙”辛弃疾看朱陆之异
(一)《水调歌头》“唤起子陆子”
(二)《感皇恩》“闻朱晦庵即世”
(三)《水调歌头》与《感皇恩》的指向
(四)一个悖论
第五章 做“人”
一、一以贯之
(一)什么是一以贯之
(二)做人与好的社会(国家)
二、善恶非对举,恶依善而存
(一)人禽分野
(二)荀子“性恶论”之弊
三、心=性,但非一
(一)性之在天,心之在我
(二)尽其心者知性
四、吾心即是宇宙,即是人皆可以为尧舜
(一)汉语宇宙
(二)分内事
(三)圣人与我同类也
(四)道一而已
(五)方寸为大
(六)大人兼及“日心说”之弊
(七)冯友兰之“邪见”
(八)吾心即是宇宙,学为人
五、简易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