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文集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57718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5-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赵书峰,博士后,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人事司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与艺术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任海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南周口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讲座教授、特聘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美美与共文化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湖南省瑶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编委与“民族音乐学专题”栏目主持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民族音乐研究”栏目资深学术顾问,《歌海》刊物编委。曾获第十二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评委会特别提名奖,2020—2021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科研标兵,获得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我的宝藏老师”称号,其工作与学术业绩曾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红网》《今日头条》等各大网站宣传报道。
截至目前,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等学术刊物发文130多篇,其中论文与专著曾获2015年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三等奖,第十六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十四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种奖项。出版著述8部,主持多项国家与省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多所高校从事百余场学术讲座,曾多次受邀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高校参加学术会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系统探讨了基础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及学科建构路径。通过融合跨学科理念、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海外民族志方法,从典型案例出发,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在全球化语境下深入解析音乐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本书不仅拓展了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启发了方法论创新,同时也为“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了音乐维度的支撑。
展开
目录
序言
杨民康
一、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基础理论
何谓“区域国别音乐研究”?
——基于对民族音乐学学科史的回顾与反思
赵书峰
“两个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国别音乐文化研究
杨民康
区域与国别音乐:中外音乐关系的纵横整体格局研究思维和方法论
杨民康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中的五个学理问题
张应华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构想
——兼论相关概念内涵与关系
胡晓东王亚军
二、方法论与学科体系建设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属性、方法与问题
——基于东南亚瑶族音乐的田野工作思考
赵书峰
区域国别研究与中国音乐理论“三大体系”
——以“南方—海上”丝路音乐文化志研究为例
杨民康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中的中国立场与理论体系化建构
——以亚洲北方草原跨境跨族际音乐研究为例
杨红
区域国别音乐文化研究的相关基点与进路探要
张应华
包融共生,交叉互鉴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学科关系摭谈
胡晓东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书写转化
——基于越南岱族、侬族音乐的田野考察
凌晨
三、音乐与文明交流
中国彝族倮倮人、越南倮倮族铜鼓音乐声音观与宇宙观研究
苏毅苗申涛
中越跨境遗产壮族末伦的传统延续与舞台建构
凌晨
基于文化整体观对“新客家山歌”中马国际传播的阐释
——兼论区域国别学音乐视角的整体性与经世致用性
郭小刚
四、东亚与东南亚音乐传统
东南亚区域国别音乐理论与方法研究再认识
赵书峰
区域国别视域中的泰国优勉瑶民间礼俗传世唱本的在地化表达
——基于对中、老、泰《盘王大歌》的比较分析
赵书峰房珩
离散与混杂:印度尼西亚爪哇华人离散社群表演艺术的文化融合
蔡宗德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东北亚音乐研究
杨曦帆
区域国别视野下亚太地区筝属乐器流变考
胡晓东聂驿欢
中国与“新马”之间: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网络空间”视角
仲立斌
越南岱族、侬族“满丧”仪式音乐考察
凌晨
新加坡华人社会变迁与粤剧文化的嬗变
潘妍娜
五、全球化与民族志书写
全球史观与海外艺术民族志书写
王永健
19世纪海峡殖民地土生华人的音乐与身份杂糅
——从沃恩《海峡殖民地华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谈起
仲立斌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