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聚变(区域融合教育公共服务资源聚核的创新实践)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048575
  • 作      者:
    编者:孙忠|责编:张晓雨//陈如江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10-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区域融合教育公共服务资源聚核的创新实践展开。上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深入探讨,第一章阐述融合教育资源“聚核”的逻辑理路,明确“聚核”内涵与资源范畴;第二章介绍实践进路,涉及治理思路、模式及支持体系;第三章讲述专业资源创生激发的路径、推进方式与工具研发;第四章聚焦教师发展,包括角色解构与多样态培训课程;第五章探讨学校如何让资源增值转化;第六章考察实践质量,彰显绩效水平,凝练突破成效并思考发展方向。下篇为静安区融合教育工作指南,涵盖区域主张、设计架构、内容实施及支持保障等内容,还包含融合教育课程、评估、环境创设等资源手册以及融合教师实用手册,为融合教育实践提供了全面且具操作性的参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为何而聚:融合教育公共服务资源“聚核”的逻辑理路
一、何为“聚核”资源
(一)融合教育处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设计与推进
二、资源“聚核”
(一)何为“聚核”
(二)“聚核”的思路
三、聚何资源
(一)何为资源
(二)资源何在
(三)求何资源
第二章 为聚而变:融合教育公共服务资源“聚核”的实践进路
一、资源“聚核”的治理思路
(一)理念焕新,凝聚融合教育思想共识
(二)建章立制,完善融合教育系列制度
二、因聚而变的治理模式
(一)建构优化面向残障学生的“1+3”1.0管理模式
(二)衍生面向特殊需要学生的“1+3+1”2.0运行网络
(三)优化面向普通学校的“1+3+1”3.0实践范式
三、为聚而融的支持体系
(一)构建支持服务体系结构
(二)打通支持服务推进通路
(三)规范支持服务运作机制
第三章 提质赋能:专业资源的创生与激发
一、专业资源“聚核”的多元路径
(一)多层级联动:纵向协同,提升资源获取的便利性
(二)多领域联动:横向扩展,实现资源供给的丰富性
(三)多途径联动:多维反馈,保障资源更新的及时性
(四)多场域联动:全域整合,体现资源支持的适切性
二、专业资源提质的联合推进
(一)“教育+医疗”的团队支持模式
(二)“角色+领域”的专业领衔模式
(三)“片区+全体”的需求对接模式
三、专业资源赋能的工具研发
(一)直面需求的项目设计
(二)基于循证实践的更新完善
(三)集合智慧的团队谋划
(四)锚定关键的内容再构
(五)适用多场域的应用探索
(六)同源异构的改良优化
第四章 从“融”前行:教师让资源活化与赋能
一、融合教育教师角色解构与发展体系
(一)价值认同,勾画融合教师时代样貌
(二)梯度建设,建构融合教师梯队发展体系
二、融合教育教师多样态培训课程
(一)专业支持,开发“共建式”通识培训课程
(二)专业精进,组织“浸润式”实操技能研训课程
(三)专业领航,推进“问题式”主题研修工作坊
(四)专业认证,尝试“多主体合作式”微论证课程
第五章 和合共生:学校让资源增值与转化
一、理念落地,凝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作为”的新突破
(一)内化增值,开展价值认同“点灯”行动
(二)跨界对焦,展开联盟分享引航行动
二、示范引领,探寻从“指导干预”到“顺应支持”的新赛道
(一)四方协同:畅通小初转衔的正向循环
(二)七色彩虹:回应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三)教育支持:织起一张有温度的“网”
三、核心赋能,营造从“差异发展”到“自主变革”的新生态
(一)开展多元评估:喝水也是技术活
(二)“棉花糖”教师:让融合教育静悄悄地发生
(三)打造融合课堂:小胖“降”音记
第六章 由聚到变:现实表现与未来图景的展望
一、考察资源“聚核”的实践质量
(一)资源“聚核”绩效评价原则
(二)资源“聚核”绩效单位自评
(三)多领域实地调研
二、彰显资源“聚核”绩效的整体水平
(一)融合教育资源质量
(二)融合教育实践质量
(三)融合教育成果质量
三、凝练资源“聚核”的突破成效
(一)形成了融合教育的区域主张,引领了困境突破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方向
(二)探索了资源“聚核”的有效举措,呈现了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格局
(三)积累了实践应用的丰富素材,填补了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操作的空白领域
(四)推动了融合教育校本特色发展,焕发了学校责任主体的内生动力
(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效应,增强了教育成果的现实生产力
(六)促进了融合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交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答卷
四、思考融合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深度激发区域融合教育价值认同和行动跟进
(二)持续开发区域融合教育支持资源和资源效应
(三)强化推动区域融合教育技术介入和价值赋能
下篇
静安区融合教育工作指南
一、区域融合教育主张
(一)静安区融合教育行动纲领(2021—2025)
(二)静安区教育局关于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指导意见
二、设计与架构
(一)静安区特殊教育治理运行网络
(二)静安区融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三)静安区融合教育师资培育支持体系
三、内容与实施
(一)多领域深度研究内容
(二)跨领域联动实施团队
四、支持与保障
(一)区域融合教育推进委员会制度
(二)融合教育研究指导服务联盟章程
(三)区域融合教育教师团队发展细则
(四)区域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实施评估细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