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全息论稿(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社会理论新框架)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58845
  • 作      者:
    作者:石英|责编:李会肖//谢蕊芬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10-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社会全息论认为,组成社会的任一部分,如社区、社会组织、街道、村庄乃至家庭,都包含着所属整体社会系统的全部信息,且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和相互对应的关系。“全息”可区分为显信息和潜信息两个层面。显信息可数据化,反映事物的表层和局部属性;潜信息不可数据化,隐藏着带有事物根本性质和变化趋势的整体属性。无论是以大规模问卷调查为主的传统社会学量化统计研究,还是以大数据分析为主的新计算社会学研究,其采集、测量、挖掘的数据都是显信息而非潜信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本书对社会全息论的建构和论证,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21世纪复杂性科学整体思维方式,可以为社会学“解剖麻雀”的典型调查和“将心比心”的个案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希望能够为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
一 科学技术革命与西方社会学学科的兴起
二 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面临的理论困境
三 新科技革命推动“科学”向“人文”融合回归
四 建设中华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统一的社会学理论
五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与中华文化自信
第二章 个案研究与代表性难题
一 质性方法与个案研究
二 “代表性难题”的理论逻辑
三 走出代表性困境
四 中层理论
五 样本与整体
六 理论抽样
第三章 复杂性、不确定性与质性社会学
一 社会学量化统计方法的局限
二 社会学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三 科技史与社会观
四 作为复杂巨系统的社会
五 熵、信息与涌现
第四章 社会学想象力与质性认识论
一 想象力与社会学的自我解放
二 量子科学视域中的研究者主体性
三 质性认识论的内涵和分析框架
四 质性认识能力的形成
五 质性认识论是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经验论
第五章 智能社会的科技与人文
一 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
二 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的智能
三 人工智能会替代哪些人类工作
四 科技向善与智能社会
第六章 社会全息论:由假说到科学
一 社会全息论的提出
二 全息理论:由假说到科学
第七章 全息认知与全息思维
一 全息认知:两个层面与两个维度
二 全息思维:四个象限交叉协同
第八章 社会全息论与本土社会学方法
一 社会学之“道”与“术”
二 费孝通悖论
三 数字化时代社会学质性与量化方法的融合
四 全息视域下本土社会学方法的超越与回归
第九章 社会全息论与社会学范式转型
一 中国的跨越式双重社会转型
二 学科融通与范式重构
三 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
第十章 社会全息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 全息视域下的文化:不确定性社会最大的确定性
二 全息视域下的文明:矢量与标量的双重意蕴
三 文字类型:文明共同体的一体两面
四 互鉴互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