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国家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1979~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速,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一位。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75年来,我国金融业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多领域、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截至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居全球第一位,外汇储备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位,股票、债券、保险规模居全球第二位。尽管我国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金融大国,但金融发展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
从云南省的情况来看,云南省统计局在2024年发布了“新中国75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三个定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云南省经济总量继2018年突破2万亿元后,2023年突破3万亿元达到30021亿元,2013~2023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6%,在全国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2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8位。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云南省金融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2012~2021年,云南省金融业增加值由547.38亿元增加到1517.92亿元,增长177.3%,2022年、2023年金融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94.59亿元、1602.56亿元,金融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看到云南省经济金融发展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作为经济金融发展比较滞后的省份,云南省还面临着诸如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金融有效供给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研究金融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云南省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经济发展既包括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结构的优化。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带动国民财富和国家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共识。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着重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紧接着明确指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就经济发展的“质”和“量”两个目标来看,“量”的目标关注规模扩大、速度提升;“质”的目标重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保证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更应将结构调整放在重要地位,而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都是经济结构的一部分,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地方金融的有力支持,地方金融发展则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要素禀赋、经济发展特色、比较优势及战略规划,才能形成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研究两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作用机制,对于实现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协调匹配,形成良性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书的研究价值在于,以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结构优化为切入点,较为系统、深入地对地方金融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一方面,本书有着比较新颖的理论研究视角;另一方面,本书的研究也试图为云南省地方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为促进云南省经济、金融互促双赢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二、研究综述
本书的研究既涉及经济发展理论,又涉及金融结构理论,还涉及经济发展与金融结构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国内外学者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些内容,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金融结构等,会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展开阐述,因而此处只对相关研究做简要梳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