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老年人生活空间的现状评估与优化对策,探讨如何在物理时空环境和人际环境,即在生活空间的优化中动态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整合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两条研究路径,结合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时空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时间和空间相结合、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构建跨学科研究框架。通过在全国25个省份收集2381份老年人实证数据,分析现状、对比差异,并在中部、东部、西部地域差异中探寻共性与个性规律。研究团队历经五年,构建了“理论探幽—实证研析—对策求索”的立体框架,系统阐述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全书分为“理论探讨篇”“实证调研篇”和“优化对策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逻辑展开,系统梳理生活空间相关概念、理论模型和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中部、东部和西部不同地区老年人的实证调研,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和老龄化现状,构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迈向希望的空间”等优化方案,旨在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为推进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地、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提供独特的视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