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现有研究评述
三、研究设计与章节安排
四、研究个案与材料介绍
第一章 对于传统手工业管理模式的继承与变革
第一节 传统社会手工行业外部控制体系的构成
一、政府监管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行会组织管理
三、商业资本介入影响
第二节 新中国政府对于手工业管理的认识
一、手工作业经济在新中国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与地位
二、合作社思想的传承与实践
三、深入手工业管理的信心保证
第三节 慈溪地区手工业者的生产、经营特性
一、具有生产原料自给自足优势的自然资源型手工工匠
二、受政府青睐的特种手工工匠
三、介于两者之间的大众型手工工匠
小结
第二章 地方政府对于管理手工业者的犹豫与尝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手工作业状况与县级政府态度
一、有待于改善的地区手工业经营状况
二、县政府的管理态度与管理办法
三、对于行政化管理介入的正当性考量
第二节 县政府就私营小生产经济的选择与否定
一、对于私营小生产者的选择
二、县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拉扯
三、县政府就各方利益作政策妥协
第三节 地区集体型小生产经济组织的起点
一、试点推行生产小组、生产合作社
二、“自发性生产小组”的产生
三、政府管理部门对于“自发性生产小组”的认识与对策
小结
第三章 对于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起点
一、重塑劳动者群体关系
二、“改造”生产、服务对象
第二节 改造实践中的问题与“转机”
一、手工制品销售困难导致合作化事业受阻
二、推行“下乡修旧”办法仍未能解决问题
三、问题加剧导致社员外流
四、政策变化对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新管理机制的确立与影响
一、“斗争”机制的形成与强化
二、单项多边行政评价机制的建立
三、新机制确立对于“集体型”生产组织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地区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组织调整及所有制形式变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高潮”后手工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与所有制变化
一、整风运动中社员对于联社管理的意见
二、就地方工业发展县委工交部提出的不同意见
三、乡镇工业与公社(队)办企业发展
第二节 为恢复集体所有进行反复调整
一、“大跃进”运动后的第一次“紧缩”调整
二、手工业“三十五条”、粮食问题与手工业生产组织调整
三、回归集体所有合作社生产组织模式
第三节 个体经营挑战下的合作社生产组织经营
一、紧缩调整与下放工人的个体经营选择
二、合作社发展式微及其原因分析
三、对于个体经营者的收编与整合
小结
第五章 乡镇(社队)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与所有制改制
第一节 社队办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意识与制度设计
第二节 “责任制”与“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化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竞争关系与“联营”形式的引入
第四节 “乡财政”的确立与乡(镇)、村办集体企业的整体式微
第五节 股份制改革的目标设定与实际结果
小结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资料与文献
一、慈溪市档案馆案卷
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地方管理干部文集资料
三、全国及重要地区整体性资料
四、浙江省及地方资料
五、学术著作
六、学术论文
七、国外学者论文、著作、译著
八、学位论文
九、访谈对象信息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