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归责定价与保险(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621820
  • 作      者:
    作者:余飞跃//王静雯//赵莹//蓝岚|责编:程云琦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10-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以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风险保障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兴起后新业态劳动者面临的职业伤害及保障困境,归纳现行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分析框架,利用被访者驱动抽样方法获取一手调查数据。 本书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职业伤害风险的本质,强调其核心为侵权性风险,并阐明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区别于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制度的独特逻辑;进一步,本书运用汉德公式从经济学视角提出职业伤害责任归属的科学依据,使用收入替代模型合理测算损害赔偿定价,进而构建保险收支平衡模型以确定科学的保险费率区间。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深度访谈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数字经济
二、平台企业
三、新型就业形态
四、新业态劳动者
五、职业伤害
六、雇佣关系
七、补偿待遇
八、保险费率
第二章 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创新试点与问题
第一节 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过程
第二节 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模式与内容
一、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试点模式
二、试点认定范围
三、试点待遇水平
四、试点缴费方式
第三节 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存在的问题
二、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问题导致的后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职业伤害保障的理论框架:归责、定价与保险
第一节 职业伤害风险的本质
一、雇佣关系:职业伤害的前提
二、职业伤害
第二节 职业伤害的归责与定价
一、归责原则的变迁过程
二、损害定价
三、职业伤害损害风险管理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查设计
第一节 行业选择
第二节 数据收集方法与过程
一、被访者驱动抽样调查
二、YS商圈案例分析
三、其他数据来源
第三节 抽样调查的描述性统计
一、外卖骑手基本信息
二、外卖骑手的职业伤害现状
三、其他关键数据计算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中的关系判定与责任归属研究
第一节 汉德公式
第二节 雇佣合约下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责任归属
一、基于汉德公式建立雇佣合约下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归责模型
二、专送骑手交通事故伤害预防成本B的估值与比较
三、平台和专送骑手交通事故伤害预防成本比较
四、专送骑手交通事故伤害发生概率P的估值
五、专送骑手交通事故伤害后果L的估值
六、专送骑手交通事故伤害的归责结果
第三节 政策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补偿定价研究
第一节 收入损失模型
一、收入损失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二、收入损失模型下补偿替代率的测算
第二节 新业态劳动者停工留薪期待遇的补偿水平
一、指标选择及计算过程
二、新业态劳动者停工留薪期待遇的补偿替代率
三、其他分组停工留薪期待遇的补偿替代率
第三节 新业态劳动者永久性伤残待遇的预期补偿水平
一、新业态劳动者不同伤残等级的预期补偿待遇水平
二、新业态劳动者预期补偿替代率的分析
第四节 新业态与现行制度补偿待遇水平的比较
一、与工伤保险补偿待遇水平的比较
二、与职业伤害保险补偿待遇水平的比较
三、与典型国家新业态职业伤害补偿待遇水平的比较
第五节 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补偿待遇的方案设计及政策建议
一、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补偿待遇高、低、中方案设计
二、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补偿待遇完善的政策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第一节 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费率厘定模型
一、职业伤害保险费率厘定的假设前提
二、职业伤害保险费率厘定思路
三、职业伤害保险基金收入模型
四、职业伤害保险基金支出模型
五、职业伤害保险基金平衡模式
第二节 认定范围与待遇水平组合下的职业伤害保险费率厘定——以上海市外卖行业为例
一、认定范围与待遇水平条件的组合
二、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的费率厘定结果
三、认定范围与待遇水平组合的比较分析
四、职业伤害保险基金平衡式的比较分析
五、与各地职业伤害保险费率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费率制度完善的政策建议
一、平衡保障水平与保险价格的关系,审慎选择组合模式
二、平衡长期平衡与保险价格的关系,审慎考虑平衡模式
三、尽可能进行费率精算,保持费率稳定
四、考虑地区与个人情况,促进保险公平
五、考虑“过度使用”情况,减轻基金压力
六、改进激励、补贴政策,促进健康运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于雇佣关系与预防成本的差异化责任划分
二、差异化需求与补偿待遇缺口
三、保险费率的模式组合与动态平衡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于雇佣关系与预防成本的差异化责任划分
二、差异化需求与补偿待遇缺口
三、保险费率的模式组合与动态平衡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