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过路人和他的路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1370642
  • 作      者:
    [亚美]科斯坦·扎里安
  • 译      者:
    刘永利
  • 出 版 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1.入选中宣部亚洲经典互译—中亚(美尼亚)互译项目,在中国首次出版,是唯一中文版本。

2.作者科斯坦·扎里安是20世纪亚美尼亚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融合了亚美尼亚民族文化,写作风格充满诗意和哲学思考。

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以一位“过路人”的视角,记录了作者1922年至1925年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到苏维埃亚美尼亚,再到最终决定离开的三年动荡旅程,探讨了人生旅程、文化归属、精神漂泊等主题,提供了解亚美尼亚历史文化的独特窗口


展开
作者简介

【亚美尼亚】科斯坦•扎里安,亚美尼亚作家和诗人,苏联作家联盟成员。扎里安写过短抒情诗、长叙事诗、散文、旅游印象、批评和小说。他的第一部主要作品是《过路人和他的路》,这是一部关于亚美尼亚人民在20世纪初经历的巨大悲剧、民族意识的兴起、个人与祖国的统一的原创小说。


展开
内容介绍
  《过路人和他的路》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学思考的游记,记录了作者在伊斯坦布尔、第比利斯、埃里温等地的旅程与观察。书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与文明印记。作者如同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对人类精神、文化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在伊斯坦布尔,作者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多元与混沌,从海峡的波涛到街市的熙攘,再到人们各异的面庞与步伐,他捕捉到了文明交融的痕迹与人性的复杂。而在第比利斯与埃里温,作者则探寻了历史的沉淀与宗教的深远影响。他注意到,不同文明在建筑、信仰与日常生活中留下的独特印记,仿佛人体结构般紧密相连。 
  书中不仅记录了旅途的风景,更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类与宇宙、灵魂与物质之间的神秘联系。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旅行转化为一场心灵的探索之旅,展现了陌生土地如何赋予人们新的感知与启示。 
  这是一部关于行走、观察与思考的书,带领读者在异域的风景中,寻找文明的脉络与人性的真相。
展开
精彩书摘
  伊斯坦布尔
  1922年夏末
  狂风掠过桥面,将土耳其女子的裙摆掀起,仿佛一面飘扬的旗帜。
  巨轮轰鸣着驶离港口,汽笛声逐渐消失,它们无畏地穿越小船的重围,像离弦之箭疾驰而去。
  伊斯坦布尔海峡两岸波涛汹涌。
  空气中散发着乳香的气息。
  我嘴边的空气如水烟壶里的水一般,升腾着气泡。
  一阵甜蜜的麻木和睡意向我袭来。
  我注视着桥上如织锦般涌动的人潮。各色人种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斑斓的画面。我看到了爱奥尼亚人的侧脸、波斯人的眼眸、赫梯人的鼻梁……
  孩童们朝气昂扬,让人联想到史诗传说中的英雄;而老人们则像是荒地中被蛀空的树干,枯槁而衰败。
  老妇人们尤其令人不忍直视,她们像是野猫与秃鹫的结合体。她们用没有牙齿的牙床含住糖果,干瘪的嘴唇在空中翕动。
  风吹得人心烦意乱。
  我的双眼疼痛难忍。
  电车犹如无头的巨鳄,在街道上穿梭。大桥发出轰鸣,仿佛在吟唱钢铁之歌。
  远处,一艘巨型货轮挺着圆滚滚的肚子缓缓驶来。小艇顿时像受惊的鸭子,拍打着水面,四散逃窜。巨轮发出一声深渊般低沉的嘶吼,宣告着危险的临近。
  船只、清真寺,一切景象都交织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
  人潮如庞大的蚁群从佩拉高地倾泻而下,散落至四面八方。
  生活如同阳光下裸露的宝石伤口,璀璨而痛苦。
  陌生的土地为我们的意识插上了翅膀。一座山丘,一道峰峦,一片幽谷,或是一片汪洋,都能以其神秘的能量浸润人心,或让人如受惊的野马般自卫。
  人类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映照出灵魂的深邃莫测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在伊斯坦布尔,我时常邂逅荷马笔下的“牛眼”。希腊女孩的眼神迷人却又疏离,如同没有瞳的雕像,令人着迷,又带有一丝狡黠。
  然而,这里大多数人的面孔,更像是他们肠道的外延——随着消化的节奏变化,带着一种单调的动物性。
  一个人的步态,往往能透露出他的国籍。英国士兵的步伐坚定有力,沉重的靴子装着充满弹性的双足。他们身材匀称修长,肩部线条优美,头型较小,更接近伯拉克西特列斯雕塑的形象,而非罗马风格。英国人让我想起希腊文明巅峰时期的伯拉克西特列斯时代,奥林匹斯诸神时代的尾声,衰落的迹象已然初现。而美国人则更像罗马人。
  伊斯坦布尔闷热多变的气候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鲜明的烙印。人们变得懒散而难以捉摸。他们体态臃肿,肌肉松弛,行动介于牛与鳄鱼之间,如同巴比伦浮雕中跟随士兵的俘虏。
  如果说地震仪能记录远方的灾难,那么人类的一举一动,则揭示了灵魂与宇宙之间那神秘的联系。
  宗教庙宇,作为人类精神的体现,与人体的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埃及人的步伐庄严而有节奏,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他们的身体即神庙,是永恒的一部分,因此有了木乃伊的存在。
  希腊建筑以水平线条为主,蕴藏着一种平衡之美,双眼与双肩之间仿佛由一条条粗细均匀的线条相连。帕特农神庙的廊柱如人类躯体稳稳地屹立在地面之上。神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对人体的具体呈现。
  罗马人追求宏伟壮观之美——军团、行进的军队民主制度、专制统治,最终创造了罗马斗兽场这一全新的建筑形式。
  闪米特人推崇书籍和文字,而非肉体。他们在建筑方面毫无天赋。
  ……
展开
目录
伊斯坦布尔 001
启程 028
萨姆松一吉雷松之旅 034
去往巴统 038
巴统 041
第比利斯 042
去往亚美尼亚 049
埃里温 052
冬天的记录 065
文学 067
马尔古斯先生 073
孤儿村 078
梦魇 083
深埋的葡萄园 091
埃奇米阿津 093
圣诞节 096
在塞凡湖的岛上 099
旗帜 102
告别 1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