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油田化学分子模拟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2481740
  • 作      者:
    编者:苑世领//宋新旺|责编:宋林青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油田化学分子模拟》从介绍油田化学概论和分子模拟原理开始,通过精选油田现场问题,以阐述科研思路的方式,运用分子模拟在微观层面上给予解释,并进行性质预测。在相应章节,首先综述相关油田化学主题的发展概括,随后选择多个具体问题通过模拟计算进行详解,最后以具体程序操作为例,叙述整个模拟过程及相应的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学会“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子模拟”,教会读者在实际问题中抽提科研思想,并利用分子模拟在分子层面上进行解释和性质预测。本书以二维码形式提供了模拟操作案例的运行脚本,读者可在相应章节扫码下载学习。 本书以油田现场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分子模拟在解决油田化学问题过程中的分子层面上的优势,可为油田化学、胶体化学等专家学者提供第一手资料,阐述的科研思想会在不同研究领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书可供油田开采、材料设计、药物设计等领域从事理论计算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油田化学、胶体化学、材料化学等方向的分子模拟课程教材。
展开
目录
第1章 油田化学概论
1.1 油藏流体及岩石的化学组成与性质
1.1.1 原油的化学组成
1.1.2 储层岩石及黏土
1.1.3 地层水的化学组成
1.2 钻井化学
1.2.1 钻井液化学
1.2.2 水泥浆化学
1.3 采油化学
1.3.1 压裂液化学
1.3.2 酸化体系
1.3.3 注入井化学调剖
1.3.4 生产井化学堵水
1.3.5 防蜡与清蜡
1.3.6 化学防砂
1.4 提高采收率技术
1.4.1 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
1.4.2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4.3 稠油化学降黏开采
1.5 油水处理及集输化学品
1.5.1 原油的乳化与破乳
1.5.2 原油输送的降凝与减阻
1.5.3 油田污水处理
参考文献
第2章 分子模拟概论
2.1 模拟方法分类
2.2 力场
2.2.1 力场形式
2.2.2 选择力场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
2.3.1 非键相互作用的处理
2.3.2 积分形式
2.3.3 控温方法
2.3.4 相关函数
2.3.5 性质分析方法
2.4 模拟过程
2.4.1 选择初始构型
2.4.2 判断平衡
2.4.3 模拟结果与偏差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 表面活性剂的耐盐实质
3.1 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性质
3.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1.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1.3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1.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2 阳离子对表面活性剂水化层的影响
3.2.1 水合离子结构和动力学
3.2.2 阳离子与表面活性剂极性头之间的结合模型
3.2.3 阳离子下的表面活性剂电荷分布
3.2.4 阳离子下的表面活性剂水化层
3.3 水溶液中硫酸盐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比较
3.3.1 表面活性剂极性头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3.3.2 表面活性剂极性头与阳离子的相互作用
3.4 模拟操作案例
3.4.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4.2 水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
参考文献
第4章 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
4.1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4.1.1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
4.1.2 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
4.1.3 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
4.1.4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
4.2 泡沫驱油中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
4.2.1 泡沫体系的结构性质
4.2.2 从假乳液膜到油桥结构
4.2.3 从油桥结构到泡沫破裂
4.2.4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液膜的影响
4.3 稠油乳化油滴中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
4.3.1 稠油油滴结构
4.3.2 稠油乳化油滴结构
4.3.3 乳化油滴表面水化层
4.3.4 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油滴的稳定性影响
4.4 模拟操作案例
4.4.1 稠油乳化油滴的构建
4.4.2 纳米颗粒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固体表面的润湿反转
5.1 岩石表面上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组分的相互作用
5.1.1 岩石类型与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5.1.2 流动相影响
5.1.3 岩石表面粗糙度影响
5.1.4 表面活性剂对水通道大小的影响
5.2 润湿反转中的水通道
5.2.1 油滴从固体表面剥离过程中的水通道
5.2.2 油滴从固体表面剥离机理
5.2.3 亲/疏水混合界面膜中的水通道
5.3 表面活性剂单层膜的润湿反转
5.3.1 云母表面上表面活性剂的聚集结构
5.3.2 润湿反转机理
5.4 纳米孔道中表面活性剂对油塞的疏解作用
5.4.1 轻质原油在二氧化硅孔道内的结构
5.4.2 残余油在二氧化硅孔道内的结构
5.4.3 流动外力对油滴剥离的影响
5.4.4 油塞移动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
5.5 模拟操作案例
5.5.1 二氧化硅表面的润湿反转
5.5.2 纳米孔道内表面活性剂对油塞的疏解
参考文献
第6章 聚合物增黏体系
6.1 聚合物驱油体系
6.1.1 疏水改性缔合聚合物体系
6.1.2 热增黏聚合物体系
6.1.3 纳米粒子聚合物体系
6.2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及纳米颗粒复合增黏机理
6.2.1 聚丙烯酰胺体系的增黏机理
6.2.2 纳米颗粒和HPAM复合致黏机理
6.3 改性丙烯酰氨基共聚物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6.3.1 主客体之间的交联方式
6.3.2 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6.4 堵水调剖中的预制颗粒凝胶
6.4.1 PPG在水溶液中的溶胀过程
6.4.2 PPG在纳米孔道内的运移
6.4.3 PPG在孔喉处的运移
6.4.4 PPG聚集体运移过程中的变形和脱水
6.5 纳米颗粒与聚丙烯酰胺复合增黏体系模拟操作案例
参考文献
第7章 二氧化碳压裂与驱油技术
7.1 CO2压裂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
7.1.1 CO2压裂机理
7.1.2 CO2压裂技术
7.1.3 CO2驱油机理
7.2 预测最小混相压力
7.2.1 两相初始混溶时刻的定义
7.2.2 最小混相压力的获取
7.2.3 与其他实验方法的比较
7.3 CO2驱油体系中的聚合物增稠
7.3.1 聚合物浓度对CO2相黏度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