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重要典籍。吕不韦原是阳翟大商人,助子楚继承王位后,先后任丞相、相国。执政期间为秦统一中国做了积极贡献,后忧惧而亡。
该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多万字,由八览、六论、十二纪组成。它以儒、道思想为主,兼收墨、法、阴阳等各家言论,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农桑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先秦思想史料和逸闻轶事,被列为“杂家”,是研究先秦学术、历史的重要资料。
《吕氏春秋》开创了中国类书编撰先河,为后世典籍提供范示。司马迁对其高度评价,将它与《周易》等相提并论。它不仅为秦汉大一统提供理论准备,也是中华文明转型期的思想宝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