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通志堂经解》的编刻者
第一节 徐乾学是《通志堂经解》的实际编刻者
第二节 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的关系
第三节 徐乾学述略
第二章《通志堂经解》的编刻过程
第一节《通志堂经解》编刻的背景与动机
第二节《通志堂经解》编刻的条件
第三节《通志堂经解》的选目与刊印
第三章《通志堂经解》的版本
第一节《通志堂经解》的初刻本
第二节《通志堂经解》的补刊本与翻刻本
第四章《通志堂经解》子书版本源流考(上)
第一节 易类(39种)
第二节 书类(19种)
第五章《通志堂经解》子书版本源流考(中)
第一节 诗类(11种)
第二节 春秋类(35种)
第六章《通志堂经解》子书版本源流考(下)
第一节 礼类(12种)
第二节 孝经类(4种)
第三节 四书类(13种)
第四节 群经总义类(7种)
第七章《通志堂经解》的文献学价值与地位
第一节《通志堂经解》的版本学特点与价值
第二节《通志堂经解》在经部丛书编刻史上的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通志堂经解》刻工表
附录二 徐乾学、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的关系新探
附录三《通志堂经解》刊刻过程考
附录四《通志堂经解》底本考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