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HSE管理体系
第1章 HSE管理体系概述
1.1 基本概念
1.2 发展历程
1.2.1 HSE管理体系在国外的发展
1.2.2 HSE管理体系在国内的发展
1.2.3 HSE管理体系在中国石化的发展
1.3 HSE管理体系标准
1.4 体系构成及文件构架
1.4.1 体系构成
1.4.2 HSE文件架构
1.4.3 要素及指标设置
1.4.4 运行模式
第2章 HSE管理体系运行与管理
2.1 安全生产法介绍
2.1.1 历程和意义
2.1.2 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2.1.3 法律责任
2.2 体系运行
2.2.1 体系运行职责分工
2.2.2 要素监测指标设置
2.2.3 要素运行分析
2.3 体系管理
2.3.1 管理重点
2.3.2 体系审核
2.3.3 管理评审
2.3.4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2.3.5 持续改进
第3章 普光气田HSE管理体系
3.1 HSE管理的理念方针与目标
3.1.1 HSE管理理念
3.1.2 HSE方针
3.1.3 HSE管理目标
3.2 HSE禁令及保命条款
3.2.1 安全生产禁令
3.2.2 生态环境保护禁令
3.2.3 保命条款
3.3 普光气田体系运行与实践
3.3.1 要素设置特点
3.3.2 普光气田HSE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应用
3.3.3 创新普光气田HSE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思考与练习
第2篇 双重预防机制
第1章 双重预防机制概述
1.1 双重预防机制概念
1.2 双重预防机制背景
1.3 普光气田双重预防机制
1.3.1 双重预防机制制度的建立
1.3.2 双重预防机制的管理
第2章 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2.1 基本概念
2.1.1 危害因素的定义
2.1.2 危险源的分类
2.2 危害因素的分类
2.2.1 按事故原因划分
2.2.2 按事故类别分类
2.2.3 按职业健康分类
2.2.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类
2.3 岗位危害因素的辨识
2.3.1 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
2.3.2 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2.3.3 岗位风险识别
第3章 风险管控
3.1 风险评估
3.1.1 风险评估工具
3.1.2 风险评估基本要求
3.1.3 全面风险评估
3.1.4 专项风险评估
3.2 风险控制
3.2.1 风险控制原则
3.2.2 风险控制要求
3.2.3 风险降级销项
3.3 风险监控
第4章 隐患排查治理
4.1 隐患概念与分级
4.1.1 概念
4.1.2 分级
4.1.3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关系
4.2 重大隐患判定
4.2.1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
4.2.2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
4.2.3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4.2.4 中国石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南(试行)
4.3 隐患排查
4.3.1 隐患排查形式
4.3.2 隐患排查要求
4.3.3 隐患排查清单
4.4 隐患治理及验收
4.4.1 隐患治理
4.4.2 治理验收
第5章 普光气田开发风险分级与管控
5.1 钻井井控风险
5.1.1 主要风险特征
5.1.2 主要管控措施
5.2 气井作业风险
5.2.1 主要风险特征
5.2.2 主要管控措施
5.3 生产井风险
5.4 集输系统风险
5.5 净化系统风险
第6章 承包商及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6.1 承包商安全管理
6.1.1 开工前安全管理
6.1.2 现场安全管理
6.1.3 监理安全管理
6.2 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6.2.1 基本要求
6.2.2 动火作业
6.2.3 受限空间作业
6.2.4 盲板抽堵作业
6.2.5 高处作业
6.2.6 吊装作业
6.2.7 临时用电作业
6.2.8 动土作业
思考与练习
第3篇 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职业病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
1.2.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监测
1.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
1.3 劳动防护
1.3.1 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1.3.2 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作用
1.3.3 管理要求
1.4 职业健康检查
1.4.1 体检类别与意义
1.4.2 检查项目与要求
1.4.3 体检结论与处理
1.4.4 检查结果告知与职业病诊断
第2章 普光气田的职业病危害
2.1 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
2.1.1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场所分布
2.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特点
2.1.3 常见物理因素的危害和预防
2.1.4 常见化学有毒物质的危害和预防
2.1.5 粉尘危害和治理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监测
2.2.1 定期检测
2.2.2 日常监测
2.2.3 检测及监测职业接触限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