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吕著中国通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145793
  • 作      者:
    吕思勉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对历史感兴趣的你,是否会产生迷茫与困惑,感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暗戳戳想拥有一本导读手册?不妨读读这本顾颉刚、黄永年、王家范、虞云国、辛德勇等知名学者一致好评的《吕著中国通史》。

《吕著中国通史》的作者吕思勉先生熟读二十四史,贯通古今,他将纷繁复杂的史事浓缩为“典章制度”与“理乱兴亡”一静一动两条脉络,于静的历史中提炼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18个文化侧面,于动的历史中用36个章节按时代顺序讲述历代理乱兴亡。

阅读本书,既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又可以增进对社会状态和社会变革的认识,在静与动的交叉变化中体会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演变。


展开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著名历史学家。“其一生的治学成绩,可以称之为通贯的断代史家。”(严耕望语)曾在多所大中学校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一九四九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吕先生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著述宏富,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中国通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三国史话》《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中国近代史》《历史研究法》《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吕著中国通史》视野宏阔,是一部有见、有识的讲述中国大历史的典范之作。本书在体例上颇有创制:上册主讲文化史,以18个门类系统介绍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主讲政治史,按时代顺序讲述历代政治大事,理乱兴亡。既使社会经济文化成为通史,也使政治军事成为通史,帮助读者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鸟瞰中国历史,是学习中国历史不可多得的通史专著。


展开
精彩书评

其(《吕著中国通史》)体裁很是别致,上册分类专述文化现象,下册则按时代略述政治大事,叙述中兼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

对宋明理学和清人考证之学的看法,则吕诚之师的《吕著中国通史》有学术专章讲得最切实。

                                                 ——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

《吕著中国通史》在述论“理乱兴亡”与“典章制度”两大方面均有出色成就,后者尤胜于前者。(吕思勉)平昔就十分关注民间社会的生计,大至水利、赋役、吏治,小至百姓饮食起居,历史考察深入至社会日常生活,尤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这在同辈史家中应属罕见。《吕氏中国通史》的“一贯精神”,却在指示社会进化以制度的缓渐变迁最为紧要。政治、文化均随经济而进,势异则事异,各种制度也就显示出可以分辨的历史演化轨迹。因此,在先生看来,把握制度的细微变化,理清社会生活各方面来有因、去留迹的变迁路向,是史家阐释和理解人类历史不断渐进的重要依据,中国自不例外。

    ——王家范《史家与史学》

吕思勉在史料上基本采用常见的正史,初入门者较容易掌握,且不难体会,只要钻进去,就能提高自己的历史见识。你对他某些评论再三咀嚼反复思索,真会感到像吃橄榄一样,越是回味越有道理。

——虞云国《常读常新的吕思勉》

这部《吕著中国通史》的写法颇有独到之处。全书由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构成。上编是分门别类地讲文化史,或者说是文化史、社会史和制度史,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这十八个门目。下编是按照历史的前后发展阶段讲政治史。这样纵横交错,作为一部入门的通史,内容是相当完备的。

——辛德勇《谈谈怎么样学历史》


展开
精彩书摘

其(《吕著中国通史》)体裁很是别致,上册分类专述文化现象,下册则按时代略述政治大事,叙述中兼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

对宋明理学和清人考证之学的看法,则吕诚之师的《吕著中国通史》有学术专章讲得最切实。

                                                 ——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

《吕著中国通史》在述论“理乱兴亡”与“典章制度”两大方面均有出色成就,后者尤胜于前者。(吕思勉)平昔就十分关注民间社会的生计,大至水利、赋役、吏治,小至百姓饮食起居,历史考察深入至社会日常生活,尤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这在同辈史家中应属罕见。《吕氏中国通史》的“一贯精神”,却在指示社会进化以制度的缓渐变迁最为紧要。政治、文化均随经济而进,势异则事异,各种制度也就显示出可以分辨的历史演化轨迹。因此,在先生看来,把握制度的细微变化,理清社会生活各方面来有因、去留迹的变迁路向,是史家阐释和理解人类历史不断渐进的重要依据,中国自不例外。

    ——王家范《史家与史学》

吕思勉在史料上基本采用常见的正史,初入门者较容易掌握,且不难体会,只要钻进去,就能提高自己的历史见识。你对他某些评论再三咀嚼反复思索,真会感到像吃橄榄一样,越是回味越有道理。

——虞云国《常读常新的吕思勉》

这部《吕著中国通史》的写法颇有独到之处。全书由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构成。上编是分门别类地讲文化史,或者说是文化史、社会史和制度史,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这十八个门目。下编是按照历史的前后发展阶段讲政治史。这样纵横交错,作为一部入门的通史,内容是相当完备的。

——辛德勇《谈谈怎么样学历史》


展开
目录

自序

绪论

上编 中国文化史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下编 中国政治史

第十九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兴亡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