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ABS树脂的发展概况
1.1.1 概述
1.1.2 国外ABS树脂发展概况
1.1.3 国内ABS树脂发展概况
1.2 ABS树脂的特性
1.2.1 物理性能
1.2.2 化学性能
1.3 ABS树脂品种和牌号
1.4 ABS树脂国内外供需变化
1.4.1 ABS消费量
1.4.2 ABS产量
1.4.3 ABS应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ABS树脂及其主要单体的生产
2.1 引言
2.2 单体
2.2.1 丙烯腈
2.2.2 苯乙烯
2.2.3 丁二烯
2.2.4 其他单体
2.3 聚合
2.3.1 乳聚橡胶及接枝
2.3.2 SAN悬浮法合成
2.3.3 SAN本体法合成
2.3.4 连续本体法合成ABS
2.3.5 ABS生产工艺的经济性比较
2.4 助剂
2.4.1 抗氧剂
2.4.2 光稳定剂
2.4.3 抗静电剂
2.4.4 阻燃剂
2.4.5 润滑剂
2.4.6 着色剂
参考文献
第3章 ABS树脂的组成与特性
3.1 引言
3.2 SAN的组成与特性
3.2.1 苯乙烯与丙烯腈共聚特点
3.2.2 AN含量差值对SAN同种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3.2.3 分子量对SAN间相容性的影响
3.2.4 AN含量对SAN基本物性的影响
3.2.5 AN含量对SAN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影响
3.2.6 AN含量对SAN树脂力学行为的影响
3.3 两相的组成与特性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
3.3.1 橡胶含量对增韧不同AN含量SAN的影响
3.3.2 不同AN含量SAN接枝橡胶对增韧SAN的影响
3.3.3 SAN基体树脂对SAN接枝橡胶Tg的影响
3.3.4 接枝率对SAN接枝橡胶Tg的影响
3.3.5 接枝率对ABS黏弹行为的影响
3.3.6 SAN接枝橡胶粒径对ABS力学性能的影响
3.3.7 不同粒径SAN接枝橡胶组合对ABS中橡胶相Tg的影响
3.3.8 两种以上橡胶颗粒协同增韧效应
3.4 聚合物共混和增韧理论
3.4.1 相容性原理
3.4.2 增韧机理
3.5 分析和表征
3.5.1 红外分析
3.5.2 元素分析
3.5.3 力学性能分析
3.5.4 热性能分析
3.5.5 光学性能分析
3.5.6 形态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相容剂在ABS改性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非反应型相容剂的应用
4.2.1 嵌段型相容剂
4.2.2 接枝型相容剂
4.2.3 无规共聚型相容剂
4.3 反应型相容剂的应用
4.3.1 酸酐型相容剂
4.3.2 环氧型相容剂
4.3.3 唑啉型相容剂
4.3.4 其他类型相容剂
参考文献
第5章 ABS树脂分类及应用
5.1 引言
5.2 分类
5.2.1 通用级
5.2.2 耐热级
5.2.3 高流动级
5.2.4 抗静电级
5.2.5 医用与食品级
5.2.6 电镀级
5.2.7 耐化学级
5.2.8 耐候级
5.2.9 板材级
5.2.10 管材级
5.2.11 抗菌型
5.2.12 其他品种
5.3 ABS树脂专用料
5.3.1 阻燃ABS树脂
5.3.2 透明ABS树脂
5.3.3 增强ABS树脂
5.3.4 增韧ABS树脂
5.4 ABS树脂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ABS树脂共混改性
6.1 引言
6.2 聚合物相容性
6.2.1 基本原理
6.2.2 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
6.3 ABS/PA合金
6.3.1 概述
6.3.2 相容性
6.3.3 性能影响因素
6.3.4 高性能化
6.3.5 技术进展及市场发展方向
6.3.6 主要牌号
6.4 ABS/PMMA合金
6.4.1 概述
6.4.2 相容性
6.4.3 高性能化
6.4.4 技术进展及市场发展方向
6.4.5 主要牌号
6.5 ABS/PC合金
6.5.1 概述
6.5.2 共混研究
6.5.3 分类及应用
6.5.4 其他
6.6 ABS/PBT合金
6.6.1 概述
6.6.2 共混研究
6.6.3 分类及应用
6.7 可回收PET制PET/ABS合金
6.7.1 增容性研究
6.7.2 PET与ABS组成配比
6.8 ABS/PVC合金
6.8.1 概述
6.8.2 改性研究
6.8.3 应用
6.9 ABS/SMA合金
6.9.1 概述
6.9.2 改性研究
6.9.3 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INEOSStyrolution公司ABS牌号
附录2 SABIC公司Cycolac牌号
附录3 LGChem公司ABS牌号
附录4 LyondellBasell公司Diamond以及其他牌号
附录5 Trinseo公司Magnum牌号
附录6 LotteChemical公司Starex牌号
附录7 中国台湾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Polylac牌号
附录8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BS牌号
附录9 Spartech公司ABS牌号
附录10 ABS合金牌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