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适应性规划方法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1879993
  • 作      者:
    作者:梁晨|责编:朱玉红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按照“理论演绎搭建方法、案例实证阐释机理、归纳结果提出策略”的逻辑展开。首先,系统剖析了城市边缘区空间格局混乱、生态系统衰退的困境形成机制,进一步借鉴复杂科学中扰沌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应性演进理论框架,以及多尺度空间格局的适应性优化技术体系。其后,以厦门为案例开展实证分析,揭示了其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在宏观尺度上进行衔接城乡的生态网络模拟与优化,在中观尺度上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空间适配,在微观尺度上进行土地利用的多目标优化决策,从而阐明城市边缘区空间系统在多个尺度上实现生态适应性优化的机制和途径。最后,提出生态适应性演进的具体规划响应策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转型期城市边缘区发展新趋势
1.1.1 城市边缘区空间格局失序与生态衰退的挑战
1.1.2 城市地域结构演进中城市边缘区面临的机遇
1.1.3 转型时期与复杂情景对规划范式转型的需求
1.2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比较与认知
1.2.1 相近概念的比较
1.2.2 城市边缘区的认知
1.3 生态适应性的概念演变与内涵
1.3.1 概念的理论溯源
1.3.2 生态适应性的内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规划实践
2.1 生态适应性的理论基础
2.1.1 演进韧性理论
2.1.2 生态安全格局理论
2.1.3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2.1.4 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发展趋势
2.2 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特征与演变规律
2.2.1 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2.2.2 空间范围识别范式
2.2.3 要素结构与空间功能
2.2.4 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
2.2.5 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发展趋势
2.3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管控与规划实践
2.3.1 生态衰退问题与空间管控方法
2.3.2 国外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实践
2.3.3 国内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实践
2.3.4 城市边缘区生态管控与规划方法发展趋势
2.4 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应性规划的瓶颈
第三章 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应性演进理论框架
3.1 问题反思:城市边缘区生态发展的困境解构
3.1.1 压力:城乡双向胁迫
3.1.2 状态:空间内生矛盾
3.1.3 响应:规划管控失灵
3.2 理论建构:生态适应性演进的三维概念框架
3.2.1 他山之石:扰沌模型的内容与启示
3.2.2 属性维度:适应性演进的驱动要素
3.2.3 时间维度:适应性演进的循环路径
3.2.4 尺度维度:适应性演进的嵌套结构
3.2.5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适应性演进机制
3.3 技术路线: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应性优化方法
3.3.1 生态适应性优化的关键议题
3.3.2 生态适应性优化的技术体系
3.4 范式转型: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应性规划路径
3.4.1 从限制到培育:生态安全格局重塑
3.4.2 从矛盾到融合:生态系统服务优化
3.4.3 从概念到落位:土地利用精明布局
3.4.4 从单元到系统:跨尺度的规划传导
第四章 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识别与演变规律
4.1 实证研究区域与基础数据处理
4.1.1 厦门市基本情况
4.1.2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4.2 城市边缘区空间识别与演变分析方法
4.2.1 城市边缘区的三维动态识别
4.2.2 城市边缘区的用地演变解析
4.2.3 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功能评估
4.2.4 基于机器学习的研究边界细化
4.3 厦门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演变实证分析
4.3.1 识别结果与格局规模演变
4.3.2 土地利用与空间功能演变
4.3.3 空间演变路径与驱动机制
4.3.4 城市边缘区研究范围细化
第五章 宏观结构适应性:城市边缘区生态网络重构
5.1 衔接城乡的生态网络模拟与优化方法
5.1.1 生态源地斑块的提取与分类方法
5.1.2 城乡潜在生态网络两步识别方法
5.1.3 基于电路理论的生态流空间模拟
5.1.4 生态网络空间绩效综合评估方法
5.2 厦门城市边缘区生态网络重构实证分析
5.2.1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源地格局与分类
5.2.2 城市边缘区基础生态网络格局识别
5.2.3 基于城乡连通的生态网络重构
5.2.4 城市边缘区生态网络空间特征
第六章 中观功能适应性:城市边缘区空间细分管控
6.1 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空间适配方法
6.1.1 单一与综合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6.1.2 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分析
6.1.3 城市化过程空间分异特征量化
6.1.4 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的叠加分析
6.2 厦门城市边缘区空间细分管控实证分析
6.2.1 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异
6.2.2 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
6.2.3 城市边缘区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特征
6.2.4 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适配管控决策
第七章 微观要素适应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优化
7.1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土地利用决策方法
7.1.1 空间单元适应性演进阶段分析
7.1.2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优化目标建模
7.1.3 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求解
7.1.4 土地利用优化方案的空间落位
7.2 厦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优化实证分析
7.2.1 城市边缘区适应性演进阶段的特征
7.2.2 城市边缘区全局土地利用优化结果
7.2.3 城市边缘区单元土地利用优化结果
7.2.4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优化方案
第八章 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应性演进的规划响应策略
8.1 结构为纲:适应性生态网络布局
8.1.1 生态网络的规划重点
8.1.2 生态网络的空间落位
8.2 功能为本:差异化空间用途引导
8.2.1 空间用途管控架构
8.2.2 空间用途协调策略
8.2.3 空间活动分区准入
8.3 要素为形:多维度精准生态干预
8.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