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价值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阐释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国家认同
四、文化认同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共同体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关系讨论
第三章 西北地区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社会发展特征及媒体发展状况
一、人文地理特征
二、社会发展特征
三、新闻媒体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西北地区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关系的量化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变量测量
三、结果分析
第三节 西北地区新媒体传播与公众国家认同关系的田野调查
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少数民族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田野调查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少数民族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田野调查
三、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少数民族新媒体传播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田野调查
四、三地田野调查整体数据分析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影响因素
第一节 宏观因素对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的影响
一、全球化传播对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的影响
二、地区发展非均衡性对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的影响
三、社会转型对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的影响
四、多元民族文化场域对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的影响
第二节 媒介技术的革新对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的影响
一、新媒体中传播者的多元化和控制的复制性限制了国家认同建构的效果
二、新媒体传播赋能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
三、新媒体传播改变了西北地区公众在传统媒体下形成的思想观念
第三节 不同受众媒介素养的差异
一、西北地区受众对新媒体的认知
二、西北地区受众对新媒体的接触
三、西北地区受众对新媒体的参与程度
第四节 新闻话语与国家认同间距
一、新媒体传播中把关人的缺失使新闻话语源头不可控
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两种舆论场加大了新闻话语控制的复杂性
三、新媒体传播中议程设置功能的变化增加了新闻话语权建构的难度
第五节 新媒体传播在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建设中的异化现象
一、在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建设中影响新媒体传播异化的因素
二、新媒体传播在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建设中异化的表现
第五章 基于新媒体传播的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提升原则
第一节 政治原则
一、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力
二、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二节 理论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三、树立“四个与共”,真正树牢“五观”
第三节 法治原则
一、强调法治原则,牢固树立宪法权威
二、既保护族群利益又保护公民利益
三、基于公民权构建核心价值观
四、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第四节 宣传原则
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丰富完善话语体系,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召力
四、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第六章 基于新媒体传播的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提升路径
第一节 创新传播内容
一、预设隐在的受众,有效编织新闻内容中的召唤结构,构建符合受众期待视野的内容
二、编码—解码:积极建构意义,巧用视觉符码,强化受众引导
三、注重政治仪式在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提升中的作用
四、嵌入集体记忆,加深“想象的共同体”意识
五、挖掘优质文化资源,增容民族文化流量
第二节 创新传播形式
一、建设“对话型”新媒体,发挥媒体的对话潜力
二、整合新闻话语,深化“国族”精神建设
三、短视频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节 开拓传播渠道
一、进一步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加强媒体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三、发挥意见领袖在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四、创造条件,合理引导新媒体环境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五、弥合区域、代际、性别数字鸿沟,进一步提升西北地区公众国家认同
第四节 注重公民教育,加强职业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