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路线、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路线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重点和难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4 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2.1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
2.1.1 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相关研究
2.2 减税降费的相关研究
2.2.1 减税降费的衡量
2.2.2 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
2.3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减税降费政策下陕西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减税降费政策的发展历程
3.1.1 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背景
3.1.2 陕西省减税降费政策梳理
3.2 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3.2.1 陕西制造业空间布局
3.2.2 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3.3 陕西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分析
3.3.1 陕西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
3.3.2 陕西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构建及测算方法
3.3.3 陕西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减税降费影响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 减税降费的理论基础
4.1.1 古典学派减税理论
4.1.2 凯恩斯学派减税理论
4.1.3 供给学派减税理论
4.1.4 公共选择学派减税理论
4.1.5 最优税收理论
4.2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
4.2.1 减税降费与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4.2.2 减税降费影响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4.3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异质效应
4.3.1 企业所有制不同
4.3.2 企业所处产业技术水平不同
4.4 本章小结
5 减税降费影响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5.1.2 变量定义
5.1.3 模型设定
5.2 基准回归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
5.2.2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5.2.3 稳健性检验
5.3 异质性分析
5.3.1 按企业产权性质不同分组回归
5.3.2 按企业是否属于高技术产业分类
5.4 机制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减税降费促进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6.1 链条层面的路径设计
6.1.1 产业链路径设计
6.1.2 价值链路径设计
6.1.3 创新链路径设计
6.1.4 资本链路径设计
6.1.5 供应链路径设计
6.1.6 要素链路径设计
6.2 产业层面的路径设计
6.2.1 针对军民融合
6.2.2 针对两化融合
6.2.3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6.2.4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
6.3 企业层面的路径设计
6.3.1 加大对“数据赋能”的支持力度
6.3.2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6.3.3 加大对“绿色制造”的支持力度
6.3.4 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
6.4 产品层面的路径设计
6.4.1 技术创新研发
6.4.2 自主品牌设计
6.4.3 营销及售后服务
6.4.4 工艺与装备升级
6.5 本章小结
7 减税降费促进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7.1 加强创新驱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7.1.1 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
7.1.2 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
7.1.3 推动产业多元化与高附加值发展
7.1.4 强化实数融合中的财税科技力量
7.1.5 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力度
7.2 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发展
7.2.1 重视和把握生态环境治理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相互关联性
7.2.2 正向激励引领“向绿而行”
7.2.3 构建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体系
7.2.4 鼓励支持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发展
7.2.5 完善促进绿色化生产方式转型的财税制度
7.3 提高政策稳定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能
7.3.1 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7.3.2 明确税收支持的基本原则
7.3.3 制定税收支持政策的具体标准
7.3.4 深化财政精准引导,聚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一体融合”
7.4 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7.4.1 简并增值税税率
7.4.2 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7.4.3 加大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的力度
7.4.4 增强非税项目的合理性
7.5 提升减税降费政策的精准性
7.5.1 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方面
7.5.2 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方面
7.5.3 针对制造业企业方面
7.5.4 针对研发人才方面
7.5.5 针对军民融合产业方面
7.5.6 针对两化融合产业方面
7.5.7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
7.5.8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方面
7.5.9 针对未来产业方面
7.6 应充分重视减税降费政策的地区差异
7.6.1 注重减税降费政策的地区差异性
7.6.2 规范影响公平的区域竞争
7.6.3 加强因地制宜的财税政策激励
7.6.4 致力于完善地方政府间的财税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