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代家庭(生活生计与家风)(精)/张国刚著作系列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1172201
  • 作      者:
    作者:张国刚|责编:阎海文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25-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婚姻、生计、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风貌的缩影,更是了解一个朝代社会经济、文化状态、公序良俗等的生动视角。著名隋唐史研究学者、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先生,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家庭史三十余年,成绩斐然。本书为其代表之作。 本书聚焦唐代的家庭形态、生计维系、分家析产、婚俗礼法、夫妻关系、妇女生活、尊长赡养、子女生育,乃至性爱伦理等家庭生活史内容,广泛吸取各种史料,如史传、墓志石刻、敦煌吐鲁番文书、诗歌、笔记小说、佛教文献等材料,生动剖析了唐代家庭的家教门风、世俗信仰及乡里组织等议题,浓墨重彩地编织出唐代家庭生活的多彩画卷,揭示了唐代基层社会的运作实态,是近十余年唐代家庭与社会研究之佳作。
展开
目录
导言 汉唐“家法”观念的演变
一、“家法”:汉代经书章句之学的传承
二、从“家法”到家庭礼法:读经与做官的勾连
三、士族家法的文本化:从分散走向统一
第一章 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
一、关于唐代家庭规模的讨论与数据分析
二、从“同居”的法律涵义看家庭形态的二元结构
三、从家庭的析分看“同籍别居”的复合型家庭形态
四、提出复合式家庭模式的意义
第二章 论唐代的分家析产
前言
一、分家的意义——法律与现实的考察
二、财产的析分——法律的若干准则
三、家产析分模式——若干类型的分析
四、小结
第三章 唐代家庭与家族关系的一个考察:一份敦煌分家析产文书的学习札记
一、文书内容分析
二、同居合活模式下的经济纠葛
三、分家在法律与现实上的两重意义
四、小结
第四章 唐代的家教家风及其变化:从名士风流到忠厚持家
一、中古时期士族门风的变化
二、士人家族与家风
三、胡人与武人的家法
四、普通士民的家教
五、唐诗与家教
六、小结
第五章 唐代婚姻礼俗与礼法文化
一、聘财与婚姻
二、礼法与婚姻
三、门第与聘财
第六章 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
一、文献中所见唐代婚姻年龄
二、墓志中所见唐代女性婚龄
三、唐代男子婚龄与晚婚问题
第七章 “立家之道,闺室为重”:论唐代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关系
一、夫妻齐体
二、“主中馈”
三、妻与妾
四、婚姻与性爱生活
五、离婚所反映的夫妻关系
六、后论:纲常之外
第八章 父母的角色及其与子女的关系
一、父母角色:从胎教开始
二、父母角色与儿童的社会化
三、在室女、出嫁女与父母的关系
四、嫡庶与外宅男
五、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六、养父母与养子
七、代结论:法律与人情之间
第九章 墓志所见唐代妇女生活探微
一、唐代家庭生活中的妾
二、唐代妇女的婚龄特例
三、唐代妇女的生育
四、妇女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第十章 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
一、墓志所记妇女守寡现象的分析
二、为什么有这么多妇女丧偶: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
三、寡居妇女的家庭生活
四、寡居妇女与家族的关系
五、寡妇的精神世界
六、寡妇改嫁与再婚的情况分析
七、后论: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分析
第十一章 中古佛教戒律与家庭伦理
一、佛教戒律的伦理资源
二、佛教的孝道观及其特点
三、佛教戒律中的妇女观
四、佛教戒律中的修养观
五、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的融变
六、佛教与礼法文化的下移
第十二章 唐代世俗家庭的宗教生活:跋房山石经题记《唐故上柱国庞府君金刚般若经颂》
一、内容分析
二、写经的三种缘起
三、家庭宗教生活的形式
四、余论
第十三章 《太平广记》所见中古民众的佛教信仰
一、信众的构成分析
二、民众信佛的表现方式
三、民众观念中的佛教
第十四章 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
一、乡制的特色
二、里正及其职能
三、邻保与村坊
四、乡治的困境
五、结语
第十五章 唐代农家家庭生计探略
一、农家经济生活
二、农家经济与市场的联系
三、农家生产成本
四、住房消费与其他大宗家庭开支
五、唐代中等水准农家生活蠡测
六、其他农家与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状况
七、简短的结论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