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苏粮食产业发展报告--江苏优质粮食工程(2018-2020)(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9335073
  • 作      者:
    编者:曹宝明//李德|责编:闫保荣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江苏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的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描述和分析2018~2020年江苏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的状况,具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分析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概况以及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措施,第二部分重点分析江苏优质粮食工程的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实施与推进,第三部分是江苏优质粮食产业的相关政策文件。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一、优质粮食产业
(一)粮食产业的内涵
(二)优质粮食工程
二、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目标
(一)建设粮食产业强省
(二)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三、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三)是行业发展上台阶的需要
第二章 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概况
一、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成就
(一)江苏粮食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二)“中国好粮油”项目示范实施
(三)两大体系建设齐头并进
(四)项目管理统筹推进创特色
(五)科技兴粮实施初见成效
(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粮食加工发展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粮食产业链一体化水平低,影响产业发展
(三)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比较弱,辐射面小
三、江苏小麦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
(二)小麦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江苏小麦流通和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江苏稻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稻米总量增加与多样化、个性化市场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科技支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
(三)保障粮食供给与粮食经营效益之间的矛盾
(四)粮食流通体制与机制问题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第三章 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方向
(一)利用“优质粮食工程”契机,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发展水平
(二)积极开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落实粮食产后服务政策措施
(三)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提高农业供给侧质量
(四)拉长粮食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五)实施科技兴粮、科技强粮战略,着力提高粮食科技含量
(六)积极培育江苏粮油名牌,不断扩大市场影响
(七)推进粮食物流项目实施,全面提升收储能力与物流效能
二、江苏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重点
(一)加快优质抗病小麦品种创新与推广
(二)加快品质优势区规划建设
(三)加强小麦流通引导
(四)加强江苏小麦品牌建设
(五)探索小麦产业发展模式
三、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重点
(一)在稳粮基础上,逐步提高优质食味稻谷生产比重
(二)在收储政策方面,转移部分水稻收储任务到稻米加工企业
(三)着力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四)培育一批大型粮食加工集团,增强江苏稻米产业竞争力
(五)持续推进“苏米”品牌建设,促进江苏稻米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 江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分论
第四章 江苏优质粮食工程: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设目标
(一)清理干燥
(二)科学储粮
(三)运输销售
(四)加工兑换
二、建设亮点
(一)整县推进、分批建设
(二)补助标准有所提高
(三)建设主体多样
(四)建设规范合理
(五)统一运营管理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产后干燥清理设备
(二)建设必要的物流仓储设施和加工兑换服务
(三)配置粮食质量常规检测仪器设备
四、建设情况
(一)建设成效
(二)主要经验
五、主要存在问题
(一)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内容缺乏大力宣传
(二)粮食仓储安全隐患仍需重视
(三)粮食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
(四)涉粮企业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六、进一步完善的方向与重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
(二)加强过程管理,实行阳光操作
(三)加强协调指导,落实配套责任
(四)加强项目监管,实施绩效评价
(五)加强粮食人才培育,持续强化人才保障
(六)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涉粮企业加工能力
第五章 江苏优质粮食工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
一、建设背景
(一)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关切日益强烈
(二)引发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隐患日益凸显
(三)社会监督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渠道日益增多
(四)当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日益显露
(五)粮食质检机构建设滞后问题日益明显
二、建设意义
(一)为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提供技术保障
(二)为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依法管粮提供法律支持
(三)为构建生态农业绿色粮食产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为粮食承储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五)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建设目标
(一)完善机构体系
(二)提升监测能力
(三)明确功能定位
四、保障措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