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医微生物学(精)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6082893
  • 作      者:
    编者:刘超//朱波峰|责编:黎海燕//鲁佳慧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于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节点,顺应司法证据科学化、精准化的时代诉求,深入探讨了法医微生物学的发展轨迹、技术方法、实验室规范及其在特殊应用场景中的独特作用。第一章系统阐述了微生物的种类与生态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学与法医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沿革;第二章全面介绍了微生物形态学检测、蛋白质检测、基因检测及组学分析技术等法医微生物学核心工具和研究方法;第三章对微生物实验室和高通量测序实验室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详尽说明,以期为法医微生物学检测和研究提供规范性指导,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四章至第十三章深入探讨了法医微生物学在死亡时间推断、死亡原因推断、溺死鉴定、组织体液类型鉴识、个体识别、个体特征刻画、食品安全事件调查、环境微生物监测以及生物反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效能及发展潜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一、微生物的种类
二、微生物的分布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法医微生物学
第三节 法医微生物学的发展
第四节 法医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一、死亡原因推断
二、死亡时间推断
三、死亡地点推断
四、个体识别
五、个体特征刻画
六、组织体液类型鉴识
七、反生物恐怖
八、食品安全
九、环境微生物
第五节 法医微生物学的前景
第二章 法医微生物学技术方法
第一节 形态学检测技术
一、培养法
二、显微镜观测
第二节 蛋白检测技术
一、免疫测定
二、电泳分离
第三节 基因检测技术
一、分子杂交
二、聚合酶链反应
三、微阵列
四、测序技术
第四节 组学分析技术
一、基因组学
二、转录组学
三、蛋白质组学
四、代谢组学
第三章 法医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微生物实验室
一、实验室分区
二、设备
三、人员
第二节 高通量测序实验室
一、实验室分区
二、设备
三、人员
四、注意事项
第四章 法医微生物学与死亡时间推断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尸体分解相关的微生物群落
一、死后微生物群落
二、微生物的分解效应
第三节 运用微生物群落推断PMI的理论基础
一、不同腐败分解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类群及其演替速率不同
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演替
三、尸体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特异性
四、对不同碳源底物的利用
第四节 运用死亡微生物组推断PMI的影响因素
一、昆虫
二、温度
三、尸体水分和环境湿度
四、光照和氧气
五、土壤
六、尸体本身状况相关的变量
第五节 运用死后微生物群落推断PMI的技术方法
一、微生物群落的鉴定方法
二、根据微生物群落数据推断PMI的分析方法
第六节 运用死后微生物群落推断PMI的研究现状
一、微生物时钟
二、不同类型尸体样本的PMI推断
三、不同类型微生物在PMI推断中的研究
四、水中尸体的PMI推断
第七节 运用微生物群落推断PMI的挑战与展望
第五章 微生物组学在死亡原因推断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不同死亡原因尸体的微生物群落及代谢组学特征
第三节 根据微生物群落鉴别腐败尸体生前和死后损伤
第六章 硅藻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硅藻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基于膜富集的硅藻检验方法
一、微波密闭消解组织方法
二、膜富集设备及方法
三、扫描电镜观察硅藻法
四、滤膜透明化法
第四节 硅藻的自动识别技术
一、数量识别
二、种类识别
第五节 硅藻检验鉴定溺死
一、假阳性
二、溺死鉴定标准
第六节 溺死地点推断
一、可用于溺死地点推断的标记物
二、溺死地点推断的方法
三、影响溺死地点推断的因素
四、溺死案例与水样的一致性情况
五、溺死地点推断的动物实验情况
第七章 溺死相关浮游生物的DNA检测
第一节 溺死相关藻类及靶基因
一、线粒体基因
二、叶绿体基因
三、核基因
第二节 溺死相关细菌及靶基因
第三节 溺死相关浮游生物基因检测技术
一、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二、实时定量PCR技术
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技术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四、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PCR技术
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六、PCR-CE
七、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八、宏基因组分析技术
九、基因芯片
第四节 溺死相关浮游生物基因操作方法
一、PCR-CE检测浮游生物DNA用于溺死鉴定
二、实时定量PCR检测浮游生物DNA用于溺死鉴定
三、高通量测序检测原核生物16S rDNA和真核生物18S rDNA用于溺死鉴定
四、PCR-DGGE法检测浮游生物16S rDNA
五、PCR-DHPLC法检测硅藻SSU基因以鉴定溺死
六、制备硅藻18S rDNA基因芯片用于溺死鉴定
第八章 人体微生物与组织体液类型鉴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体常见组织体液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一、人体阴道分泌物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二、人体精液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三、人体唾液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四、人体粪便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五、人体皮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六、人体毛发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
第九章 人体微生物与个体识别
第十章 人体微生物与个体特征刻画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的微生物鉴识
第十二章 环境微生物鉴识的司法应用
第十三章 生物反恐的微生物鉴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