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丛堆是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荒漠地区的一种地貌类型,是由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拦,灌丛截留其沙物质在灌丛及其周围堆积而成,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与斑块之间的“堆间地”有着明显的差异。荒漠草原风沙区既有天然生长的灌丛,也有人工栽植的灌木演化成为灌丛,随着时间的推移,灌丛堆的生态效应对生态保护意义越发突显。《荒漠草原沙化区灌丛堆生态学研究》分别通过对荒漠沙化区人工栽植的柠条灌丛堆、天然生长的白刺灌丛堆不同发育演替阶段地上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比较,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探讨各种土壤因子、微生物因子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协同变化机制,为深入揭示荒漠草原风沙区柠条灌丛堆、白刺灌丛堆演化过程中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生态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