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机械加工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
0.00     定价 ¥ 12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05447
  • 作      者:
    作者:高宏力//郭亮//孙弋|责编:华宗琪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制造业进入智能化时代,机械加工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机械加工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阐述了机械加工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及实践应用,内容涵盖机械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基础、数据采集与智能处理方法,并深入探讨了机床性能评估、基于信号与机器视觉信息的铣刀状态监测技术,以及基于纹理的加工表面质量监测方法。此外,《机械加工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对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同机械加工深度融合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 论
  1.1 机械加工的重要性与挑战
  机械加工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将原始材料转变为*终产品的关键工艺之一。机械加工质量则是制造业成功的基石。本章将探讨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性,深入剖析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并强调在各个层面确保质量的必要性。
  1.1.1 机械加工的重要性
  机械加工是一种关键的制造工艺,通过切削、成型、焊接等手段将原始材料转变为所需形状和尺寸。这一工艺不仅仅是零件制造的基础,更是整体产品性能的决定因素。机械加工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各个行业提供了制造的核心支持。
  机械加工的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其中切削是*为常见且关键的步骤之一。通过使用刀具,机械加工可以将原始材料切削成所需的形状,这一过程不仅需要高度精密的机械设备,还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成型是另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对材料施加压力或形变,制造商可以精确地塑造产品。焊接则是将不同部件连接在一起的关键步骤,确保*终产品具有强大的结构性能。
  机械加工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产品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高度控制。这种高精度处理确保了*终产品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无论是微小的螺钉还是庞大的机械设备,机械加工都为其提供了精准的制造过程,使其能够在各个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现代工业中,机械加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在汽车制造中,发动机零件、车身结构等都需要经过精密的机械加工,以确保汽车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高度精密的零件,以满足飞行器对轻量化和高强度的要求。电子设备制造依赖于微小零件的高精度加工,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医疗器械领域对产品的卫生性能和精度要求极高,机械加工在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使加工过程更加自动化和精确,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先进的刀具材料和涂层技术提高了切削效率和工具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3D打印技术的兴起为一些特殊形状和结构的制造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为机械加工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机械加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传统的加工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精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废水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产品复杂性的增加,对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商需要不断改进和升级设备,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制造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绿色制造理念的提出推动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引入为工艺规划、操作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制造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总体而言,机械加工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变革,机械加工技术将继续创新和进步,为各个行业提供更为先进和可持续的制造解决方案。同时,制造商需要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注重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推动整个产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1.2 机械加工在产品制造中的角色
  机械加工在现代制造业中不仅仅是一道工序,更是整个产品制造中的关键角色,其在零件制造、产品精度和多样化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下面将详细探讨这几个方面,以揭示机械加工在制造业中的深远影响。
  1.零件制造
  机械加工是零件制造的核心环节。在制造过程中,原始材料需要经过切削、成型、焊接等多个工艺,*终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这些零件可以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可以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精度元件。机械加工为制造商提供了精密、可控的手段,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产品设计的标准。无论是金属、塑料还是复合材料,机械加工都为各种材料的加工提供了灵活而可靠的解决方案。
  2.产品精度
  机械加工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在制造过程中,高度精密的机械加工能够确保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各个零件必须具有极高的精度,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电子设备制造中,微小零件的精密加工对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机械加工的精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多样化应用
  机械加工的多样性使其适用于各个行业,从微小的电子零件到庞大的机械设备,无所不包。在汽车制造业中,引擎零件、车身结构等都需要经过机械加工的精密处理。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高度复杂的零件,要求机械加工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电子制造业则依赖机械加工生产微小且精密的电子元件。医疗设备领域对产品的卫生性能和精度要求极高,机械加工在此发挥着关键作用。机械加工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之一,为各个行业提供了制造的核心支持。
  1.2 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性
  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性在现代制造业中无法被低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机械加工质量成为影响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节将深入探讨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制造业的影响以及保障高质量加工的方法。
  1.机械加工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机械加工是将原始材料通过切削、成型、焊接等工艺转变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关键制造过程。加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对*终产品的性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机械加工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产品出现尺寸偏差、形状不规则等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在汽车制造领域,如果发动机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不高,可能导致引擎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在航空航天领域,零件的高精度要求决定了机械加工的关键性,一点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机械加工质量对产品性能具有直接而决定性的影响。
  2.机械加工质量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产品的可靠性是制造业追求的一个关键目标。机械加工质量不仅涉及产品的性能,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寿命和可维护性。如果产品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缺陷,如零件之间的配合不当、表面质量不良等,将极大地降低产品的可靠性。在工业设备制造中,机械加工质量问题可能导致设备频繁发生故障,增加维护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因此,高质量的机械加工是确保产品可靠性和稳定运行的基础。
  3.机械加工质量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倾向于购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在机械加工质量上无法达到标准,将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相反,通过确保机械加工质量的优异,企业能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因素
  机械加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是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先进的数控机床和高效的刀具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此外,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也是关键因素,熟练的操作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机械加工的结果,高质量的原材料是保障高质量加工的基础。
  5.保障高质量机械加工的方法
  为了确保机械加工的高质量,制造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先,引入先进的数控机床和高效的刀具,提高生产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其次,注重人员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此外,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达到高标准。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也是保障高质量机械加工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可以有效避免材料问题导致的加工质量不佳。
  1.3 内容与章节安排
  为深入探讨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本书分8章展开讨论。第2章介绍机械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第3章关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第4~7章侧重于机床性能评估、基于信号的铣刀状态监测、基于机器视觉的铣刀状态监测以及基于纹理的表面质量监测。第8章将对全书进行回顾总结,并对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同机械加工的融合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各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1章:绪论。机械加工是制造业核心工艺,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对产品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加工质量,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通过回顾已有文献,明确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在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显著作用。
  第2章:机械加工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是指将原材料通过各种加工方法制造成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或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则是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本章详细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常用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等)以及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续章节中的具体应用。
  第3章: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是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基础,本章介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包括接触型传感器、非接触型传感器、去噪技术等。同时,还将讨论数据预处理技术,如信号处理、特征提取等。这些方法可以为后续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算法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第4章:考虑各部件的机床性能评估。机床性能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本章将介绍如何通过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评估机床性能,包括机床的核心部件、导轨、丝杠以及刀具。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机床故障,优化加工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第5章:基于信号的铣刀状态监测。铣刀是机械加工中的关键工具,其状态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本章重点介绍基于信号的铣刀状态监测方法,包括切削力信号、加速度信号、声发射信号等的采集与分析。通过智能监测与控制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神经网络等,可以实现铣刀磨损、破损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延长铣刀使用寿命,提高加工质量。
  第6章:基于机器视觉的铣刀状态监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铣刀状态监测成为可能。本章介绍如何通过摄像头获取铣刀图像,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分析铣刀的状态,具体方法包括边缘检测、形态学处理、卷积神经网络等。通过视觉监测,可以直观地了解铣刀的磨损和破损情况,进一步提高监测精度。
  第7章:基于纹理的表面质量监测。加工后的表面质量是评价加工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章讨论基于纹理的表面质量监测方法,包括表面粗糙度识别、纹理分析等。通过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如纹理特征提取、机器学习算法等,可以实现表面质量的在线监测和预测,从而优化加工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第8章:结论与展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将在机械加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展望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通过8章的详细讨论,系统地介绍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从机械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到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再到具体的机床性能评估和工具状态监测,*后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必将推动制造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第2章 机械加工基础
  2.1机械加工工艺与工件加工质量
  机械加工是一种利用切削、磨削、冲压等方法将原材料加工成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艺。早期的人类使用石器、铜器等手工工具进行加工,随着文明的进步,机械加工工具逐步机械化,如铣床、车床、钻床等。
  19世纪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机械加工的重要性与挑战 1
1.1.1 机械加工的重要性 1
1.1.2 机械加工在产品制造中的角色 2
1.2 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性 3
1.3 内容与章节安排 4
第2章 机械加工基础 6
2.1 机械加工工艺与工件加工质量 6
2.1.1 机械加工工艺 6
2.1.2 工件加工表面质量及评价指标 10
2.2 加工质量和质量控制 14
2.2.1 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2.2.2 传统质量控制方法 17
2.2.3 加工工序质量控制 20
2.3 先进的机械加工制造技术 21
2.3.1 现代化机械加工制造发展 21
2.3.2 先进加工工艺与制造技术的应用 23
2.3.3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4
2.3.4 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25
2.3.5 先进加工技术中的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 26
2.4 机械加工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 26
2.4.1 机器视觉测量加工质量预测方法 26
2.4.2 功率测量加工质量预测方法 29
2.4.3 振动测量加工质量预测方法 30
2.4.4 机械加工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34
第3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 37
3.1 基于传感器的监测信号采集分析 38
3.1.1 切削力信号 39
3.1.2 振动信号 41
3.1.3 电流信号 41
3.1.4 声发射信号 43
3.1.5 温度信号 44
3.1.6 多传感信号 44
3.2 传感信号处理技术 45
3.2.1 时域特征参数 45
3.2.2 时域信号分析 46
3.2.3 频域特征参数 47
3.2.4 频域信号分析 47
3.2.5 时频域特征参数 48
3.2.6 时频域信号分析 49
3.2.7 多域组合分析 50
3.3 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数据采集分析 51
3.3.1 机器视觉技术概述 51
3.3.2 相机 53
3.3.3 镜头 54
3.3.4 光源 56
3.4 图像处理技术 57
3.4.1 图像的灰度处理 57
3.4.2 图像的去噪处理 58
3.4.3 图像检测区域的框定 60
第4章 考虑各部件的机床性能评估 65
4.1 引言 65
4.2 导轨对机床性能的影响 66
4.2.1 导轨对重心驱动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66
4.2.2 箱中箱结构动力学建模 69
4.2.3 箱中箱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75
4.3 丝杠对机床性能的影响 78
4.3.1 进给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丝杠磨损的影响分析 78
4.3.2 丝杠磨损状态下进给系统仿真分析 82
4.3.3 丝杠磨损对进给系统摩擦特性的影响分析 84
4.4 刀具对机床性能的影响 88
4.4.1 刀具磨损基本原理 88
4.4.2 刀具磨损基本规律 92
4.4.3 刀具磨损对机床性能的影响 94
第5章 基于信号的铣刀状态监测 97
5.1 基于切削力的铣刀状态监测 97
5.1.1 切削力与铣刀磨损状态之间的关联性 97
5.1.2 基于切削力的实时监测方法 98
5.2 基于电流的铣刀状态监测 105
5.2.1 电流与铣削加工质量之间的关联性 105
5.2.2 基于电流的实时监测方法 106
5.3 基于加速度的铣刀状态监测 123
5.3.1 加速度与铣削加工质量之间的关联性 123
5.3.2 基于加速度的实时监测方法 125
5.4 基于声发射的铣刀状态监测 130
5.4.1 声发射与铣削加工质量之间的关联性 130
5.4.2 基于声发射的实时监测方法 132
第6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铣刀状态监测 136
6.1 机器视觉在铣刀状态监测中的应用背景 136
6.1.1 刀具磨损监测系统 136
6.1.2 刀具磨损状态分类 139
6.1.3 刀具磨损区域识别 142
6.1.4 刀具状态监测指标 143
6.2 主轴旋转下刀具磨损区域定位和跟踪 145
6.2.1 主轴旋转下刀具磨损图像序列 146
6.2.2 刀具磨损区域自适应定位和跟踪 147
6.3 基于轻量化网络的刀具磨损状态分类 154
6.3.1 考虑工业环境影响的数据增强 155
6.3.2 基于多重激活函数的刀具磨损分类网络 159
6.4 基于图论的后刀面磨损精确分割测量 162
6.4.1 图像预处理 163
6.4.2 基于图论的后刀面磨损分割和测量 165
6.5 考虑磨损距离离散度的刀具状态评估 167
6.5.1 后刀面磨损退化状态 168
6.5.2 后刀面退化状态监测指标构建 169
第7章 基于纹理的表面质量监测 175
7.1 基于仿真与采集纹理图像的粗糙度识别 175
7.1.1 切削面的纹理特征提取 175
7.1.2 基于仿真与采集纹理图像的粗糙度识别模型构建 177
7.2 工件关键加工面识别与切屑检测 184
7.2.1 工件关键加工面识别 184
7.2.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 185
7.2.3 代价敏感损失函数的构建 190
7.3 基于纹理分析的铣削加工监测系统实用化研究 192
7.3.1 工件纹理图像采集与监测框架 192
7.3.2 铣削监测软件系统的前、后端设计及实现 195
7.4 本章小结 199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200
8.1 本书主要内容 200
8.2 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同机械加工的融合 200
8.3 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
参考文献 2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