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5步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班集体
有些教师习惯于采用专断且严格的方式管理班级,导致班级氛围压抑。我们的目标应当是构建民主型班集体。
但学生毕竟年纪尚小、阅历尚浅,由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管理很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在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班集体时,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理解:为了实现目标需要什么?自己需要做什么?具体该如何做?如果直接将自主权交给完全没有经验的学生,他们不仅会感到毫无头绪,而且可能走错方向。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经历如下5个阶段:
第一阶段 使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听从指导,做到令行禁止。如果起初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听从教师指导的意识,那么班级会缺乏约束,学生将形成“做什么都行”“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错误认知。
只有学生一开始就具备愿意听从教师指导的规则意识,当班级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时,教师才能及时纠正。
因此,班级建设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能够听从指导。特别是在开学之初。
对于基本的行为规范问题,由教师直接制定规则更加省时省事,如“需要将午餐袋挂到窗台上”“到校后要做到书包入柜、作业上交”。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贯彻落实教师的指导。
第二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具备规则意识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指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为了提高午餐整队的速度,值日的同学可以怎么做?”
如此一来,学生将提出各自的意见,教师需要汇总意见。
“老师梳理归纳了大家的意见,得出方案:‘通过相互督促在两分钟内完成整队。’那么我们立即试行这一方案,大家觉得如何?”
第三阶段 通过班干部间接传达指示
在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后,教师可以尝试进行间接管理,不直接向全体学生提出要求,而是通过班干部传达指示。
第四阶段 班干部引导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在这一阶段,教师只对班干部进行方向性指导,由班干部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思考对策并展开行动。
例如,教师可以向班干部指出班级存在的问题:“我“们班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同学们到其他教室上课时总是花费很多时间。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班干部可以思考改进的对策,同时也可以向全体学生抛出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向班干部指明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以班干部为中心集思广益。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跳过前三个阶段而直接让班级进入第四阶段,因为这会导致学生将“自我管理”误解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行动”。
第五阶段 支持
在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班集体的最后阶段,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独立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由班干部发现问题并指明问题,全体学生共同思考改进对策,教师则通过确认细节提供支持。
通过如上5个步骤,班级管理将由“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转向“以学生为主导的自我管理”,最终形成民主型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