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洋的变迁(历史化的海洋)(精)/世界海洋文化与历史研究译丛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014716
  • 作      者:
    编者:(英)伯恩哈德·克莱因//(德)格萨·麦肯萨恩|责编:屠强//苏勤|总主编:王松林|译者:王益莉//杨新亮//梁虹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内容介绍
  《海洋的变迁:历史化的海洋》是一部多维度探讨海洋与人类文明关系的学术著作,收录了多位国际学者从历史、文化、文学、人类学等视角对海洋议题的深入研究。全书以“海洋就是历史”的理念为核心,突破传统历史叙事中陆地中心的局限性,将海洋置于全球历史进程的关键位置,揭示其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书中通过分析不同海域的历史变迁,如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探讨了海洋在殖民主义、奴隶贸易、海上贸易、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作用。例如,海洋不仅是殖民扩张的通道,也是文化交融与抵抗的场所;不仅是死亡与灾难的象征,更是新生与希望的载体。 
  作者们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现了海洋在塑造民族身份、推动全球互联中的独特作用。例如,海上航行如何影响了服饰文化与身份认同,奴隶贸易如何重塑了“黑色大西洋”的历史记忆,以及文学作品如何重新诠释海洋的历史意义。 
  全书以跨学科的视角,结合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文化研究,将海洋视为一个动态的历史空间,挑战了传统海洋叙事中“无历史”的刻板印象。通过这些研究,书中试图构建一种新型的海洋历史范式,强调海洋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为理解全球化的过去与现在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之,《海洋的变迁:历史化的海洋》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著作,不仅为海洋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读者理解海洋与人类文明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 海洋就是历史
  伯恩哈德·克莱因,格萨·麦肯萨恩
  德瑞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1979年的诗“海洋就是历史”可以说是本书最好的开篇序言。在诗的开始,诗人就融入了他的家乡加勒比海的海岛圣卢西亚(St.Lucia)周围的海域,并赋予它富有想象的、非传统的历史或反历史意义。那片广阔的海洋不仅记载着殖民社会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与加勒比海人的真实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殉道的英灵,你们的战场,你们的纪念碑在哪里?
  你们的部族记忆在哪里?
  就在那昏暗的坟墓里,海洋里,
  海洋淹没了它们,
  海洋就是历史。
  这些诗句中,海洋被想象成为已经远去的历史的守护者。这些历史在西方传统的叙事、博物馆和纪念碑式的记事中没有记载。同时,海洋也被想象为压抑的部族记忆和痛苦的先祖灵魂的释放。海洋超越割裂的殖民史,开辟了离散历史的新空间,即微妙的海底世界,孕育着新的视野,新的色彩和无限的想象力,远远超越了消极的二元论,富有追溯殖民冲突过程的特征。在过去的数个世纪中,海洋的文化意义历经了魔化、反人类与无时限的遗忘和思变过程,而沃尔科特的诗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海洋视角。诗的隐喻旨在重估海洋在历史进程中的推动作用,赋予海洋重新想象、重构和回溯复杂而多元的历史潜势,海洋应是不同文化的交融地,而不应是敌对力量的战场。
  受此诗充满想象力的海洋编史的启迪,本书的编纂重在突破陈腐的历史因果与阐释模式,在海洋历史中探索一种新的范式,以新的多元视角,采用不同的历史叙事,阐述国际接触区的现代历史进程。依据最近的定义,这些接触区指“各种文化交汇、冲突和相互博弈的社会空间域,经常处于统治与顺从的高度不对等关系,如殖民主义,奴隶制,或仍在当今世界蔓延的而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等”。这些不对等的文化冲突,正如沃尔科特的诗中所述,大多不是发生在海洋之外,而是发生在海洋上或海洋中,从而使海洋本身成为这些接触区的突出范例,赋予海洋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文化内涵。
  在探讨海洋接触区域多样而复杂的历史中,《海洋的变迁:历史化的海洋》首先应从对海洋本身的分析入手,认为海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源地,其演变力不只是心理的或象征的,而且是物质的和现实的,因而常用作文学主题。书中的论文都对文化神话观提出质疑,即海洋超越历史并置于历史之外,海洋的渺茫与任性湮没了记忆与时限,完全历史化的陆地与无时限、“无历史的”海洋形成直接对立。正如很久以前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在其《疯癫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这样的海洋神话观体现了疯狂、女性特质的荒谬、任性或罗曼蒂克式的反文明,无疑只能用以加强西方现代性的二元结构,其知识与理性明显具有“陆地”特质。事实上,海洋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与其矛盾的作用一样大而深远:海洋既代表了殖民压迫,又体现了原住民的反抗和本土权益;既象征了沦丧、驱逐与迁徙,又标志着新的亲缘与团结;既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范例,又是其创造性的新诠释;既代表着死亡,又预示着新生。无论是久远的中心地中海,世外桃源的太平洋,还是最近的“黑色大西洋”,海洋不断地演绎着人类生活和民族历史的巨大变迁,不断地蕴含在神话与象征中,诗与歌中,文化与思想中,蕴含在所有人类欲望的表现域中。
  ……
展开
目录
导论 海洋就是历史 伯恩哈德·克莱因,格萨·麦肯萨恩 (1)

第一篇 深邃的时间,深邃的空间:海洋的文明化过程 格雷格·戴宁 (15)

第二篇 服饰与身份:海上与陆地的转换 范妮莎·史密斯 (48)

第三篇 全球经济与苏禄区:互联、商品与文化 杰姆斯·弗朗西斯·沃伦 (72)

第四篇 亚哈之舟:西方探险及商船上的非欧洲裔船员 大卫·查贝尔 (96)

第五篇 哥伦布与艾奎亚诺的海上漂流:文学视域下的船社会碰撞 伯恩哈德·克莱因 (118)

第六篇 红色的大西洋:席卷海洋的风暴 马库斯·瑞迪克 (142)

第七篇 没有海图的航行与多变的地理:19世纪黑色大西洋的美国小说 格萨·麦肯萨恩 (167)

第八篇 “在海上:有色的旅客” 阿拉斯代尔·派丁格 (192)

第九篇 黑色的大西洋:奴隶、保险与牺牲 蒂姆·阿姆斯特朗 (215)

第十篇 地极之偏隅的遗弃与流浪 彼得·休姆 (241)

注释 (258)

参考文献 (28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