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70年代涌现的第五次技术创新浪潮中,拉美和东亚地区的代表性国家巴西和韩国为何走向了不同的技术追赶模式?对此,《跟随或跨越:巴西和韩国技术追赶模式的国内根源》遵循“国内结构—发展特征—模式选择”的解释路径,提出政治精英内部关系及其与劳工群体的互动将塑造一国培育技术能力的时间视野与政策效能,进而使其在面对赶超的机会窗口时转向特定的技术追赶模式。《跟随或跨越:巴西和韩国技术追赶模式的国内根源》突破传统发展型国家理论桎梏,将劳工主体性纳入分析,提出“跟随式”与“跨越式”技术追赶模式新分类,并从人力资本、技术引进与创新体系三个维度解构技术能力培育机制,为后发国家突破技术封锁、把握赶超窗口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启示。
展开
——王正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自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提出“后发展”理论以来,后发赶超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后发赶超的过程中,为何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技术发展轨道?《跟随或跨越:巴西和韩国技术追赶模式的国内根源》有力地揭示了精英间关系和精英一劳工关系对技术追赶模式的塑造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当下,《跟随或跨越:巴西和韩国技术追赶模式的国内根源》对后发国家技术发展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田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跟随或跨越:巴西和韩国技术追赶模式的国内根源》以政治精英与劳工群体的动态关系为透镜,通过对巴西与韩国的比较研究,论证了国内结构对技术能力“层次上限”的刚性约束,更以“时间视野”为核心变量,揭示了政策连续性如何成为跨越式追赶的隐形杠杆书中对劳工群体主体性的理论重构尤为亮眼,既呼应了全球产业链变革中“人力资本红利”的新议题,又为后发国家激活内生创新动力提供了重要启发。《跟随或跨越:巴西和韩国技术追赶模式的国内根源》在深化发展型国家理论的同时,为技术追赶研究开辟了更具包容性和动态性的分析路径,扎实的案例分析与理论穿透力必将使其成为该领域不可忽视的学术坐标。
——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