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藻门Charophyta
轮藻科 Characeae
生态类群:沉水大型藻类
形态特征:轮藻门轮藻科*常见的一属。植物体由主轴枝、二型枝、假根和托叶构成。主轴枝分化成节和节间,茎节上具有1~2轮托叶;二型枝有长枝和短枝。雌雄同株,配子囊生于二型枝中下部,藏精器球形,藏卵器卵形至广卵形,藏精器位于藏卵器的下方。
生境与分布:轮藻多生于透明度高的浅水湖泊、池塘、水田、水沟、沼泽中。在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
流域分布:星云湖、阳宗海、抚仙湖
主要用途: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可净化水质。
丽藻?Nitella
生态类群:沉水大型藻类
形态特征:轮藻门轮藻科种类*多、分布较广的一属。植物体纤细柔弱。小枝多等势分叉,少单轴分叉;每个茎节上多为单轮,少数2~3轮;具能育小枝和不育小枝,能育小枝较短且被有胶质。藏精器顶生,藏卵器具冠细胞10枚,排成2轮,侧生于小枝的分叉上,或生于小枝的基部;受精卵外膜常具有各种纹饰,纵扁。
生境与分布:丽藻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微酸性水体中。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
流域分布:阳宗海、抚仙湖
主要用途:植物体可作观察植物细胞中原生质流动实验的材料。
二、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一)槐叶苹科?Salviniaceae
槐叶苹?Salvinia natans(L.)Allioni
生态类群:漂浮植物
形态特征:一年生小型蕨类植物。茎细长而横走,被褐色节状毛。叶二型,在茎节上3片轮生,上面2片叶漂浮水面,形如槐叶,另1片为沉水叶;漂浮叶片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顶端钝圆,基部圆形或稍呈心形,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棕色茸毛;沉水叶悬垂水中,细裂成线状,被细毛,形如须根。孢子果4~8个簇生于沉水叶的基部,4~5月孢子体萌发,10月孢子囊成熟,11月后植物体枯萎。
生境与分布:槐叶苹喜生长于湖泊、池塘、河流、水田、溪沟、沼泽等富营养水体中。在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北、东北及新疆等地;在日本、越南、印度及欧洲均有分布。
流域分布:杞麓湖
主要用途:全草入药,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作盆栽装饰、家禽饲料或用于沤制绿肥。
(二)满江红科?Azollaceae
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 asiatica
别名:红苹、红浮萍、三角漂、紫漂、绿萍、红浮飘、草无根、水浮漂
生态类群:漂浮植物
形态特征:1~2年生小型蕨类植物。植物体呈圆形或三角形。根状茎横走,羽状分枝,向下生须根。叶小,互生,无柄,呈覆瓦状排列;叶片深裂,通常分裂为背裂片和腹裂片两部分,背裂片肉质,绿色,秋后常为红色;腹裂片膜质,无色透明,斜沉水中。孢子果成对生于分枝处的沉水裂片上,9~11月成熟。
生境与分布:满江红常生长在水田、池塘、沟渠或湖沼等静水中。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南北各省份;在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流域分布:星云湖、抚仙湖
主要用途:全草入药,可解表透疹、祛风利湿、解毒利尿,可治感冒咳嗽、风湿疼痛、皮肤瘙痒、水肿。也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三)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Willd.)H. Ito
生态类群:湿生植物
形态特征: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达130cm。根状茎横走,黑色。叶近生,卵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二回羽裂;叶柄基部黑褐色,向上渐变为禾秆色,几光滑;羽片22~25对,三角状披针形;叶脉明显;叶近革质,表面平滑,背面疏生柔毛及少数橙红色小腺体。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侧脉中部,淡棕色,疏被白色柔毛,宿存;夏秋季成熟。
生境与分布:毛蕨喜阴,常生于河边、溪边、塘边湿地或林下阴湿处。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贵州、福建、海南、广东、香港、广西、江西等地。
流域分布:黔江、浔江、红水河、柳江、左江、右江、北盘江、抚仙湖
主要用途:全草入药,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疼痛、瘫痪、肢体麻木等。也可作观赏植物。
星毛蕨?Ampelopteris prolifera(Retz.)Copel.
生态类群:湿生植物
形态特征:土生蔓状蕨类。根状茎长而横走,疏被深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或近生;叶柄禾秆色,光滑而坚硬;叶片披针形,一回羽状,羽片可达30对,其基部圆截形,边缘浅波状,近对生;叶脉明显,侧脉斜展,顶端连结点伸出一条外行小脉,小脉两侧各排有一列斜方形的网眼;叶干后纸质,淡绿色或褐绿色。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部,近圆形或长圆形;孢子椭圆形,周壁薄而透明,具细网状纹饰,网脊上具小刺。
生境与分布:星毛蕨生于海拔100~950m的河岸、溪边、河滩湿地。在我国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在除美洲以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流域分布:黔江、红水河、柳江、环江
主要用途:全草入药,可清热利湿,主治痢疾、淋浊、胃炎、风湿肿痛。嫩叶可作蔬菜食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