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为例)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23182
  • 作      者:
    作者:陈科屹//何友均//王建军//才琪|责编:张菊//张一帆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内容介绍
《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为例》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重大生态工程及国有林区改革等重大政策的影响下,重点国有林区在生态保护修复、发展方式转型、“双碳”战略响应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和制约瓶颈,以及今后优化调整政策的方向。《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为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研究理论体系;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国有林区发展进程诊断与研判;国有林区多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状态科学识别;国有林区森林固碳增汇成效及潜力评估;国有林区发展障碍深度剖析;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探索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章绪论
  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比例超过15%,森林蓄积量占比超过16%,是我国优质林草存量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和集中连片分布区。同时,国有林区涉及林业职工超过50万人,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着重关注的特殊区域。在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转型期,实现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木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概述了本书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区概况、研究核心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本书的数据来源和主要方法。
  **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木材等森林资源的需求,国家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组建了以从事木材采伐与加工业为主的森林工业型企业,仅东北林区相继成立的森林工业型企业就多达87家。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林区依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在国家政策制度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资源的非流动性使其逐渐形成了相对*立封闭、对内全包全管、对外自成体系的特殊社会区域。由于长期遭受采育失调的影响,包括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在内的国有林区普遍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逐渐暴露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生态退化、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国有林区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传统发展模式下的不利局面(柯水发等,2018)。
  1998年,在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警醒人们,资源危机、生态恶化等问题将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王玉芳,2006)。为此,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与体制改革措施,重点致力于保障生态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在生态保护方面,国家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这标志着国有林区由以森林资源“采伐利用”为主向“保护与发展”综合利用的转型发展步入实质阶段。2014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生态保护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王玉芳等,2015)。在体制改革方面,面对国有林区暴露出的生产效率低、产权不清晰等诸多弊端,国家启动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在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确定了五家林业局(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汤旺河林业局、鹤北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阿里河林业局、根河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西林吉林业局)作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局,致力于探索国有林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路径。2005年,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吉林森工集团”)开展了改制重组。2008年,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内蒙古森工集团”)开展了政企分开改革。2009年,在伊春国有林区开展了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给国有林区带来了巨大变化。
  经过20余年的持续转型发展,国有林区的区域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了不同行业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国有林区既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叠加的特殊社区,在政策红利的扶持下,科学判断国有林区改革转型进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巩固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储备安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服务“双碳”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地处我国纬度*高的边境地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早启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国有林区,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为复杂、持续推动改革深化难度*大的国有林区之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书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完善评价指标维度,构建了基于资源保育、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民生福祉、支撑保障五个系统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本书综合运用文献梳理、调研走访、系统分析、定量评估等方法,旨在全面掌握研究区转型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巩固国有林区改革成果、促进其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研究意义
  通过了解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生态建设、森林资源经营体制、森林资源利用等情况,以及其经济转型方向、经济运营效益、经营方式、主导产业和产品,验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经营效果,理顺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管理体制,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奠定理论基础。针对转型发展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实现国有林区改革后时代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逐步恢复和增强。同时,在全力推进研究区生态建设的前提下,推动经济顺利转型,实现生态建设、经济转型、民生福祉等多方面协调发展。
  (1)理论意义:针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建设、经济转型、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协调发展,本书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这一方法能够克服单项孤立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探讨多元目标协调实现的可能性,为相关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一种分析思路。同时,它还能为资源依赖型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等方面协同共进提供研究成果。
  (2)实际意义:当前,国有林区正面临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统一的重大问题。本书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对当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有助于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建设、经济转型等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进而为推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实现生态建设、经济转型、民生福祉等多元素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研究进展
  目前,有关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国有林区的经济转型(周妹,2017)、产业转型(翟绪军等,2020)、社会转型(李朝霞,2014;朱洪革等,2021)、文化转型(郭岩,2017)、体制转型(高旭和刘艳,2020)等方面。王玉芳和徐永乐(2014)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社会、资源指标测算了生态功能区建设下国有林区产业转型的效果。朱震锋等(2016a)利用面板数据建立了DEA模型,并基于效率视角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进行了分析。朱晓柯和万志芳(2019)采用变异系数法及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分析了林业生态、产业和民生系统指数及2017~2020年的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曹娟娟和王玉芳(2020)利用熵值法测算了森林工业型企业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及生态保护能力三个维度的转型能力。李朝洪等(2020,2021)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分别分析了产业转型绩效的驱动与障碍因素以及天保工程在资源、产业、社会系统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区总体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有效遏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但仍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调、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经济、产业等方面,多以单一视角对国有林区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且评价视角多集中在耦合协调性、效率、绩效等方面,而着眼企业管理及支撑保障能力评价分析的文献不足,缺乏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对国有林区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干预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当前,国有林区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制约国有林区生态、民生和经济的深层次体制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随着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一些问题和矛盾可能再次暴露,亟须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二、国有林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协调,即正确处理系统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能够通过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相互配合,使整个系统综合功能超过各子系统之和,形成更加有序的系统(顾培亮,2008)。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协调发展问题的时间较早,涉及经济学(Lipton and Jarrett,1968)、地理学(Becken,2005)、生态学(Pickett et al.,1997)、社会学(Adams et al.,2003)、医学(Hungelmann et al.,1985)和材料学(Guillet,1974)等多个学科领域。随着国有林区转型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国有林区的协调发展问题,主要围绕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李朝洪和赵晓红,2019;赵晓红,2019;郝立丽等,2021)、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秦会艳等,2018;秦会艳等,2020)等两两之间的协调关系开展研究,涉及协调发展的关联因子、干扰因素和优化路径等方面。王玉芳(2006)认为市场、政策失效影响着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技术是解决经济与生态协调的主要手段;李朝洪等(2020)认为国有林区是生态和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部分学者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状况对国有林区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马文学(2012)研究发现伊春国有林区生态、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明显阶段性,在不同发展时期其协调度和协调机制不同;朱晓柯和万志芳(2019)认为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变化与二元耦合协调水平密切相关,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产业二元耦合系统和生态-民生二元耦合系统是制约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主要因素。多数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有林区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已有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国有林区耦合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作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主体的森林工业型企业自身建设的关注以及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撑保障状况的考虑,将两者作为*立系统层与生态经济社会相结合,探究其作用关系和运行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如果国有林区缺乏高效有为的经营管理主体和坚实强大的基础支撑保障能力,*终将会影响国有林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状况。尤其是2020年之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已顺利通过国家改革验收,组建了新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结束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56年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牢牢把握国家战略定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
  三、国有林区森林固碳增汇研究进展
  国有林区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点建设区域,也是天然林商业性禁伐政策背景下中国开展固碳增汇行动的重要场所。科学评估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对该区域森林植被固碳增汇的影响,对于量化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作用、指导区域持续提升森林固碳增汇效益,以及统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区域尺度森林碳储量、碳汇量的评估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Haywood and Stone,2017;Wang et al.,2020;张颖等,2022;Neumann et al.,2023),相关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治理力度的持续加大,这一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区域尺度森林碳汇的计量与监测、影响机理分析和潜力预测等方面(Yao et al.,2018;Green and Keenan,2022;刘迎春等,2019)。常用的估测方法包括森林清查法、遥感监测法、通量观测法、模型模拟法等(赵苗苗等,2019)。从实践情况来看,各类方法均有各自*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彼此均无法替代各自的作用。目前,已有部分学者针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固碳效益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评估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碳储量或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Jiang et al.,2018;郭焱等,2015;范琳,2019),或者是从全国尺度上进行宏观评估(Zhou e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绪论1
**节研究背景与意义1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进展4
第三节研究目标与内容7
第四节数据来源与方法9
第二章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研究理论体系12
**节相关概念界定12
第二节研究理论基础16
第三节理论框架39
第三章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0
**节构建逻辑40
第二节指标筛选41
第三节指标体系及释义50
第四章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进程评价59
**节指标权重确定及阶段划分59
第二节各系统层发展进程情况62
第三节国有林区综合发展进程情况66
第四节国有林区发展趋势预测68
第五节小结70
第五章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多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状态评价72
**节耦合关系分析72
第二节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及趋势预测方法73
第三节系统发展指数分析75
第四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分析77
第五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趋势分析78
第六节小结80
第六章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固碳能力评估及价值实现研究83
**节国有林区森林固碳增汇计量方法83
第二节天保工程对森林碳库的影响89
第三节森林碳储量及固碳潜力评估95
第四节国有林区林业碳汇价值实现研究101
第五节小结107
第七章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问题全面诊断与深度剖析113
**节改革发展措施及主要成就113
第二节问题全面诊断与深度剖析120
第三节新时期研究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128
第八章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132
**节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夯实高质量发展资源本底132
第二节加快推进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139
第三节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筑牢高质量发展稳定基石146
第四节深入推进国有林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149
第五节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营造高质量发展利好环境156
主要参考文献16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