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肿瘤临床综合治疗系列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4869
  • 作      者:
    编者:纪建松|责编:高玉婷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
收藏
内容介绍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是一部聚焦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专业医学著作,《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详细阐述了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诊治现状、内镜治疗、外科治疗、新辅助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在诊断方面,从临床表现、病理诊断进展等多角度展开,为精准诊疗奠定基础。同时,对神经内分泌肿瘤基因检测价值进行剖析,紧跟前沿医学发展。读者能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汲取丰富知识,推动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总论
  **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流行病学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包含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和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是一类起源于胃肠胰腺系统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这类肿瘤源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细胞内特征性表达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能够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胃泌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胺类或多肽激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GEP-NEN的发病率与多种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生活方式等。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分子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对GEP-NEN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进而影响了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个体化和多模态治疗策略在提升患者预后和生存率方面显现出明显的优势。不同分期和不同治疗选择对患者生存率产生重要影响,生存率的改善与临床治疗进展密切相关。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降低GEP-NEN患者的死亡率,而且通过公共卫生干预和患者教育可以进一步减少由此肿瘤导致的死亡。进一步研究GEP-NEN的分子机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早期筛查项目非常必要。
  一、引言
  GEP-NEN是一类发生在胃肠胰腺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上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GEP-NEN的发病率上升不仅对患者个体健康构成威胁,也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挑战。因此,深入探讨GEP-NEN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诊断技术进步对流行病学的影响、治疗策略及效果、生存率、死亡原因及防控措施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GEP-NEN的流行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全球发病率与趋势
  在对GEP-NEN的全球发病率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GEP-NEN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GEP-NEN的年发病率从1/10万逐渐增加到现在的5/10万。这一增长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所体现,但具体增长速率因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健康系统的差异而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进步,尤其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普及,更多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GEP-NEN患者得以被及早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病率统计数字的增长。近40年来,随着内镜和生物标志物等技术的进步,NEN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终结果数据库数据显示,NEN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上升,其发病率在过去40年内上升了6倍;截至2012年,NEN发病率为6.98/10万,其中p-NEN(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为0.48/10万,GI-NEN(空回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为3.08/10万,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的发病率为0.4/10万,GEP-NEN占NEN的55%~70%。英国公共卫生署数据显示,2018年NEN发病率约为9/10万,p-NEN和r-NEN(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上升较为明显,虽然GI-NEN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但是其患病率仅次于结直肠癌,超过17/10万,居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日本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GEP-NEN发病率为3.532/10万,其中*常见的原发部位为直肠(53%),其次是胰腺(20%)和胃(13%)。国内23家中心共同统计了2000~2010年我国GEP-NEN的流行病学情况,共收集了2010例患者,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胰腺(31.5%)、直肠(29.6%)和胃(27.0%),而小肠(5.6%)和结肠(3.0%)NEN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东西方NEN的好发部位存在较大差异。美国GEP-NEN*常见的原发部位是小肠,其次是直肠、胰腺和胃。但亚洲小肠原发NEN却罕见,如日本小肠NEN仅占所有GEP-NEN的1%。英国GEP-NEN虽然*常见的原发部位也是小肠,但是阑尾位列第三位,发病率为0.95/10万。
  全球范围内,GEP-NEN的发病率增长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关。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群中可能患有GEP-NEN的比例随之增加。然而,由于GEP-NEN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这种趋势并不能完全解释发病率提升原因。研究者们指出,环境因素的变化,如食品添加剂的普及、化学污染的增加等,可能潜在地影响着GEP-NEN的发病率。鉴于此,开展国际合作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比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类肿瘤的全球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病因。
  (二)年龄、性别和种族影响因素分析
  进一步剖析GEP-NEN的流行性,年龄、性别及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年龄是影响多种肿瘤发病率的重要因素,GEP-NEN亦然。数据显示,GEP-NEN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50~60岁的个体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群完全免疫于此类肿瘤,在年轻患者中GEP-NEN往往呈现更为侵袭性的特征,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进展可能更为迅速。性别方面,有研究表明,在某些类型的GEP-NEN中,男性患者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患者,尽管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性激素水平、生活习惯和职业暴露等性别相关因素有关。
  种族差异在GEP-NEN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中具有显著影响。例如,在亚洲人群中,某些类型GEP-NEN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背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种族特有的遗传标记、代谢途径的差异,以及对某些环境致病因素的敏感性均可能是影响种族差异的关键。由此可见,任何针对GEP-NEN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方案都需要考虑到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以实现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三)地区间差异探讨
  探讨地区间GEP-NEN发病率的差异,对于理解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配置、居民健康意识水平及医疗保健制度等因素均可能影响GEP-NEN的发病情况。例如,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和健康检查意识相对薄弱,许多GEP-NEN患者可能在疾病晚期才被发现,发病率的统计可能偏低。相反,在发达国家,人们更有可能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疾病,从而提高了此类肿瘤的检出率。
  此外,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也是影响GEP-NEN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地区的居民可能长期接触工业污染物或农药,而另一地区的饮食结构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这些因素均与GEP-NEN的发生有关。因此,开展地区间的比较研究,系统收集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数据,有助于揭示GEP-NEN的发病规律,并进一步明确环境或生活方式相关的风险因素。
  在本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全球GEP-NEN发病率的增长趋势,分析了年龄、性别和种族等个体差异因素对GEP-NEN流行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地区间差异对发病率的潜在作用。这些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GEP-NEN流行病学特征的宝贵见解,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公共健康策略的制订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风险因素分析
  (一)遗传倾向及遗传背景研究
  GEP-NEN的发病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倾向在GEP-NEN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族性GEP-NEN的发病率较高,且遗传性GEP-NEN通常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遗传背景研究发现,多种基因突变与GEP-NEN的发病相关。例如,MEN1、VHL、TSC1、TSC2等遗传突变与GEP-NEN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直接导致了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肿瘤形成。
  研究表明,某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GEP-NEN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
  关。SNP在GEP-NEN的易感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定SNP的存在与GEP-NEN的风险明显增加相关。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使我们对GEP-NEN的遗传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个体化风险评估和早期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因此,遗传倾向及遗传背景研究对于GEP-NEN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更多与GEP-NEN遗传相关的基因和SNP,为个体化预防和干预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也被认为是GEP-NEN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
  一。饮食习惯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饮食与GEP-NEN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盐饮食也被发现与GEP-NEN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这可能与高盐饮食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损伤和慢性炎症有关。
  此外,吸烟和酗酒也是GEP-NEN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以导致神经内分泌细胞的DNA损伤,增加GEP-NEN的发病风险。而酗酒则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进而增加GEP-NEN的发病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等,对于预防GEP-NEN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公众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在GEP-NEN的防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环境及潜在风险因素研究
  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GEP-NEN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被发现与GEP-NEN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例如,长期接触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工人患GEP-NEN的风险明显增加。此外,一些有机溶剂、重金属等化学物质也被怀疑与GEP-NEN的发病相关。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环境污染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与GEP-NEN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减少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暴露,对于GEP-NEN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险因素分析是GEP-NEN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倾向、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都对GEP-NEN的发病率有着重要影响。深入研究风险因素,有助于提高对GEP-NEN的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的准确性,为公共卫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四、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其对流行病学的影响
  (一)传统诊断技术的限制
  在GEP-NEN的历史诊断进程中,传统技术包括了内镜检查、超声内镜、X线造影,以及一些基于血液和尿液生化标志物的检测方法。这些技术在早期的肿瘤诊断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识别微小病变、确切分期及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内镜检查虽能直接观察到病变,但对于深部组织的病变就显得力不从心。超声内镜虽然优化了内镜检查的深度限制,但其对于肿瘤的精确定性诊断并不足够敏感。而X线造影技术,虽然在大体积肿瘤的识别方面较为有效,但对于早期或者微小的GEP-NEN则检出率不高。
  传统的血液和尿液生化标志物(如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等),虽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不能满足临床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需求。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包括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还可能受到患者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干扰。此外,受限于检测技术的精度与范围,传统生化标志物往往在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被检测到,导致了诊断的延迟。
  传统诊断技术在GEP-NEN的确诊、分期及生物学行为评估方面存在多维度局限性,这不仅限制了临床医师对疾病的精准认知,更影响了流行病学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在这一时期,关于GEP-NEN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数据上往往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总论 1
**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流行病学 1
第二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及诊断 15
第三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20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因检测价值 40
第2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诊治现状 45
第3章 早期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治疗 59
**节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59
第二节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62
第三节 空回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63
第四节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 64
第五节 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64
第六节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65
第七节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67
第4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 73
**节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 73
第二节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 74
第三节 伴远处转移的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 76
第四节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 77
第5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辅助及术后辅助治疗 86
**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辅助治疗 86
第二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 89
第6章 转移性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101
**节 抗肿瘤增殖的治疗 102
第二节 控制激素相关症状的治疗 107
第7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介入治疗 111
**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经肝动脉途径的介入栓塞治疗 112
第二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消融治疗 124
第三节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放射栓塞治疗 129
第8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放射治疗 137
第9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疼痛的介入治疗 149
第10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中医治疗 159
第11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及随访 166
第12章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展望 18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