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市场的联动分析与传染检验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76037
  • 作      者:
    作者:叶五一//郭冉冉|责编:徐倩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内容介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研究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以及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课题。
  《金融市场的联动分析与传染检验》从研究方法、金融联动性实证分析和金融危机传染检验实证分析三个方面为读者构建一套研究金融市场联动性和金融危机传染性的完整框架。《金融市场的联动分析与传染检验》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模型和改进模型,并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案例对上述模型进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金融市场的联动分析与传染检验》所介绍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导读
  1.1背景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金融、贸易往来、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多。主要经济体的股票、大宗商品等市场存在着关联运动的现象,市场的联动性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以国际股票市场为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走势在受到国内政策、经济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联动性越强,代表资本的流动程度越高。流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逐渐自由化,为了规避风险,投资者会将资产分散投资于各个市场,这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市场的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世界经济、金融创新、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在经济与金融的联系更加紧密的同时,不断增强的金融市场联动性也加快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传染速度,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开始频繁发生。金融危机是指跨越市场边界的各种金融指标由于某种负面金融冲击而出现强烈的波动并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负面表现。在此期间,投资者对于金融投资前景会产生非理性的悲观预期以及恐慌情绪,同时实体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失业率增加,以及出现伴随经济下行的经济大萧条。
  纵观近几十年来的金融危机,可以发现危机一旦触发,就会出现波及整个系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金融负面冲击伴随着恐慌情绪从一个金融市场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其他金融市场乃至其他行业体系,并且往往无视各个市场以及行业经济基本面是否健康,将原本并不严重的经济问题的影响程度放大数倍,这种非理性的风险溢出或者称为危机传染也是历次金融危机对实体产业和整个金融系统造成破坏的源头。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在爆发频率、波及范围、破坏性及影响程度上均有增强的迹象,还会带来各国货币制度、汇率体系、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等一系列的格局性的重大变化。
  如今,在经济下行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全球央行同时加息以应对持续的通胀,全球经济可能正逐渐滑向衰退。世界银行在2022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当前正处于1970年以来*严重的放缓之中,消费者信心持续下降。另外,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正在引发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大变革,而大国间的竞争和博弈也在促使国际政治经济力量进行重大调整。由过去以合作为主的关系转至以大国战略竞争与意识形态竞争为主的关系趋势进一步增强。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对峙中,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风险溢出效应持续增强的宏观大背景下,金融市场的联动及金融危机传染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本书框架
  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跨国业务不断增多,各国之间的金融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够在大危机前*善其身,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能够从方方面面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进人21世纪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全球各大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也越来越显著,金融风险能够很容易地在市场之间传递。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导致世界经济受到冲击;2022年俄乌冲突搅动全球市场。历史经验说明,如果在全球重要经济圈内部出现危机,那么危机极有可能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市场,因此,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以及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书对研究金融市场联动性和金融危机传染性的方法和模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基于这些方法及模型对金融市场联动性和金融危机传染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总的来说,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按照导读、模型和实证三大块内容的顺序依次进行阐述。图1.1是对本书框架的简单列示。
  **部分是本书的引言部分,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框架结构以及现有研究状况。**部分分为三章,第1章对研究背景和本书框架进行说明。第2章和第3章则分别阐述金融市场联动性和金融危机传染性的背景和定义,以及现有研究状况的分析。
  第二部分则从模型角度出发,详细介绍金融市场联动性以及金融危机传染性常用的模型基础。本书的第4~7章,*先介绍Copula模型和分位点回归模型两大典型的危机传染以及尾部捕捉的模型类型。然后,从模型优化方式的视
  图1.1本书框架
  角出发,为读者提供常见的变点识别、时变等一系列优化方法,可以结合基础的模型进行优化研究。具体来说,第4章着重介绍Copula的基础知识以及Copula函数一系列拓展模型,包括时变Copula、藤Copula以及分位点相协回归模型。金融现象往往是随时间变化的,时变Copula能够为刻画金融现象在不同时点所表现出来的联合特征提供更精准的度量,而藤Copula则偏向于利用不同的藤结构解决金融市场中的多变量相依问题,本书介绍了C藤、D藤和R藤三种常见的藤结构,并提供了相应模型的估计方法。考虑到Copula多样的分布选择以及难以引人协变量的性质,本书还介绍了与Copula模型成正比的分位点相协回归模型,用于度量两个随机变量在特定分位点的相依关系。分位点回归模型的优势在于其不需要对随机扰动项进行任何分布上的假设,在估计上也不受异常值影响,具有很好的稳健性,而且能够在模型中引人协变量,进而提高相依关系度量的精准度。第5章着重于分位点回归模型。分别通过单变量一条件自回归风险值(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value at risk,CAViaR)、多变量-多变量多分位点条件自回归风险值(multivariate multi-quantile 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value at risk,MVMQ-CAViaR)、半参数/非参数估计等多样的方式介绍现有分位点回归模型的常见建模形式。另外,还介绍了基于分位点回归思想拓展的Expectile模型、尾部指数回归(tail index regression,TIR)模型以及尾部条件风险预期(tail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of risk,TailCoR)模型。第6、7章则从模型优化的角度出发,为读者提供一些常见的模型优化的思路,构建更加灵活、高拟合的模型。第6章介绍模型的变点检测的思想,变点检测主要检验模型是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即是否存在变点,如果存在变点则表明在变点前后可能发生了危机。此外,该章还以阿基米德Copula和线性Expectile模型为例给出了相应变点检测的应用。第7章则介绍相依结构的动态化建模,包括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变系数模型、平滑转换、局部多项式以及傅里叶变换,并且列举基于这些方法结合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oVaR)和分位点回归等模型进行优化拓展的例子,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应用这些模型和方法。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则是实证研究部分,从金融市场联动性和危机传染两个角度出发研究。第三部分包括5章内容(第8~12章),关注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性。金融市场联动性即各个金融市场之间因为某些公共事件的发生存在收益率上的同向波动或反向波动。该部分不仅研究*为**的话题如股票市场行业间联动、国际股票市场联动,也对商品以及外汇市场之间的联动进行检验分析。*先,本书从单个国家中不同行业或不同指数间的联动性人手,分别考虑状态影响(第8章)和高频数据(第9章)来进行研究分析。由于现今国际市场已达到很高的全球化水平,国际市场联动引发了大量学者的关注。本书的第9~11章分析研究国际股票市场间的联动,结合外生变量,特别是波动率指数(volatility index,VIX)的影响作用详细分析国际股票间的联动性的影响机制并提供更加精准的风险溢出度量模型。除了股票市场外,其他金融市场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的第12章选取金融市场中较为重要的商品种类石油来研究其与其他市场间的联动效应。
  第四部分的实证集中于金融危机传染,相对于金融市场联动性的研究,该部分更重视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金融危机的传染是指当金融危机在某个或某些金融市场爆发时,由危机所引起的收益率波动会不会从危机产生地的市场扩散到其他非原生危机发生地的市场。本书的模型和实证不仅定性研究了这一点,也从定量方法上进行了说明研究。第四部分覆盖了第13~19章,是对金融危机传染性的实证分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即金融危机发生后,波动率的急剧变化在各个市场之间进行传递。该部分运用了大量改进的模型,如MVMQ-CAViaR模型、Copula函数的变点分析等。第四部分*先考量了时变的分位点回归模型,分别利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混频滤波方法等方式对传统的模型进行优化后,分别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现象,并重点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另外,Copula也是金融危机传染研究中的常见模型,它能够从边际和联合两个角度综合分析金融市场的表现,第16章和
展开
目录
目录
**部分 引言
第1章 导读 3
1.1 背景部分 3
1.2 本书框架 4
1.3 本章小结 7
第2章 金融市场联动性研究 8
2.1 金融市场简介 8
2.2 金融市场的联动性 11
2.3 股票市场的联动性 13
2.4 大宗商品市场(期货)的联动性 15
2.5 比特币市场的联动性 17
2.6 外汇市场的联动性 17
2.7 本章小结 19
第3章 金融危机传染性研究 20
3.1 金融危机传染基本定义 20
3.2 金融危机形成理论 22
3.3 金融危机传染机制 23
3.4 金融危机传染研究方法综述 27
3.5 本章小结 31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第4章 Copula方法 35
4.1 基础Copula介绍 35
4.2 时变Copula 40
4.3 Copula函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45
4.4 藤Copula 47
4.5 基于Copula方法的条件VaR模型 55
4.6 c-D-Copula模型 56
4.7 基于Copula的分位点相协回归模型及其估计 57
4.8 本章小结 62
第5章 分位点回归模型 63
5.1 常见分位点回归模型 63
5.2 CAViaR模型 71
5.3 线性Expectile模型 76
5.4 TIR模型 79
5.5 TailCoR模型 81
5.6 本章小结 83
第6章 模型的变点检测 84
6.1 研究背景 84
6.2 变点检测 84
6.3 变点检测在模型优化中的应用 89
6.4 本章小结 92
第7章 相依结构的动态化建模 93
7.1 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 93
7.2 变系数模型及其应用 99
7.3 平滑转换条件相关系数思想及应用 104
7.4 局部多项式回归思想及其金融应用 109
7.5 傅里叶变换思想及其金融应用 112
7.6 本章小结 115
第三部分 金融联动性实证分析
第8章 标准普尔500指数和行业指数之间的依赖性和系统性风险分析:有条件的风险价值方法 119
8.1 文献综述 119
8.2 数据来源 120
8.3 边际模型结果 121
8.4 宏观经济组成部分 123
8.5 马尔可夫机制转换Copula模型估计结果 124
8.6 本章小结 132
第9章 高频连涨(连跌)收益率的分位点格兰杰因果检验与CoVaR估计 134
9.1 文献综述 134
9.2 公式及模型 135
9.3 数据描述 138
9.4 连涨(连跌)收益率的平稳性及拟合优度检验 138
9.5 分位点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40
9.6 连跌收益率的条件VaR估计 142
9.7 本章小结 144
第10章 基于TV-Copula-X模型的金砖国家股指收益率与波动率的动态
相依关系 145
10.1 文献综述 145
10.2 模型和方法 146
10.3 数据和描述性分析 148
10.4 实证分析 150
10.5 本章小结 158
第11章 VIX对股票市场间联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159
11.1 文献综述 159
11.2 ST-VCopula模型的估计以及假设检验 160
11.3 实证研究 161
11.4 本章小结 168
第12章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分位点相协模型研究 169
12.1 文献综述 169
12.2 利用时变qpr模型对金融危机传染的实证检验 171
12.3 本章小结 185
第四部分 金融危机传染检验实证分析
第13章 基于MVMQ-CAViaR方法的美国次贷危机传染分析 189
13.1 文献综述 189
13.2 数据选取及处理 190
13.3 模型建立 191
13.4 全样本分析 192
13.5 金融危机传染分析 193
13.6 本章小结 196
第14章 马尔可夫机制转换分位点回归模型与金融危机传染检测 197
14.1 文献综述 197
14.2 马尔可夫机制转换分位点回归模型 198
14.3 仿真研究 200
14.4 实证研究 202
14.5 本章小结 204
第15章 TIR-MIDAS模型及其在金融市场危机传染中的应用 205
15.1 引言与文献综述 205
15.2 TIR-MIDAS模型简介及变点检测方法 206
15.3 基于TIR-MIDAS模型的中国宏观经济对金砖国家股票市场危机传染与度量分析 212
15.4 本章小结 221
第16章 基于Copula函数变点分析的次贷危机传染性研究 222
16.1 文献综述 222
16.2 模型和方法 222
16.3 数据描述性统计 223
16.4 实证分析 223
16.5 本章小结 226
第17章 基于非参数时变Copula模型的美国次贷危机传染分析 238
17.1 文献综述 238
17.2 使用的模型及研究方法 230
17.3 数据分析及实证研究结果 232
17.4 本章小结 235
第18章 c-D-Copula模型构建及其在金融危机传染中的应用 237
18.1 文献综述 237
18.2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238
18.3 基于似然比统计量的变点检测方法 239
18.4 变点检测结果 242
18.5 本章小结 244
第19章 基于R藤Copula变点模型的金砖四国金融危机传染性与稳定性检验 245
19.1 文献综述 245
19.2 数据描述 246
19.3 全部数据的R藤Copula估计结果 248
19.4 R藤Copula变点检测方法与检测结果 252
19.5 本章小结 257
参考文献 25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