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钢渣概述
近几十年来,世界钢铁产业发展迅速,钢渣产量巨大。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粗钢产量达18.88亿t,同比提高0.52%。钢渣是钢铁工业在炼钢过程中因去除钢中杂质而产生的副产物,由硅酸钙镁、铝酸盐、铁酸盐、氧化物等多种物质组成,其排放量占粗钢产量的 10%~15%。本章将从钢渣的来源、钢渣成分与矿相组成,以及钢渣利用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1.1 钢渣的来源
炼钢是以氧化的方法除去生铁中过多的碳(C)、硅(Si)、硫(S)和磷(P)等杂质。钢渣是炼钢的副产品,是在炼钢炉中将钢水与杂质的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炉渣以熔融状态出现,冷却后凝固为含有多种矿相的复杂固体物质,一般指在金属炉料中一些元素被氧化后而产生的氧化物、金属炉料杂质、被侵蚀的补炉材料、炉衬料,以及为调整钢渣性质而添加的萤石、石灰石、铁矿石、白云石等造渣材料。炉渣可根据冶炼工艺和工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碱性氧气转炉(basic oxygen furnace,BOF)渣、钢包(ladle furnace,LF)渣、电弧炉(electric arc furnace,EAF)渣(氧化渣、还原渣)等。图1.1展示了现代钢厂中不同炉渣的一般生产流程和利用情况[1]。
在BOF炼钢过程中,BOF渣来源于铁水中杂质的氧化物、散装料中的氧化物、炉衬和石灰等。其中,石灰是BOF渣的主要来源。除此以外,BOF渣还包括以液态氧化物形式存在的Si、Mn、P和一些Fe。冶炼结束后,液态钢水被转移到LF中,同时,BOF渣被保留在BOF炉体内,经过溅渣护炉处理后被转移到单*的炉渣罐中。
EAF炼钢主要在EAF中进行。EAF是一种圆柱形炉体,其中,电能通过电极产生电弧,转化为热能。EAF炉料大部分由废钢和熔剂组成,也可采用BOF冶炼钢水。EAF冶炼工艺包括:①快速熔化和升温操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废钢熔化,并使钢液温度达到出钢温度,通常采用大功率供电、氧-燃烧嘴助熔、吹氧助熔和搅拌、低吹搅拌,以及其他强化冶炼和升温技术;②脱磷操作,强化吹氧,提高渣的氧化性;③脱碳操作,EAF配料采用高配碳,碳先于Fe氧化,
图1.1 现代钢厂中不同炉渣的一般生产流程和利用情况[1]
可减少Fe的损失;④合金化操作,一些不易氧化、熔点高的合金可在熔化后加入炉内。此外,EAF冶炼工艺还涉及控制温度和泡沫渣操作。
在LF精炼过程中,通过再次向LF中添加熔剂使渣熔化,从而产生额外的钢渣。这些炉渣有助于吸收脱氧产物(夹杂物)、隔热和保护LF耐火材料。在炼钢的这一阶段产生的钢渣通常称为LF渣。
1.2 钢渣成分与矿相组成
1.2.1 钢渣成分
不同种类的钢渣具有外观形态和颜色上的差异。一般碱度较低的钢渣呈灰色,碱度较高的钢渣呈褐灰色、灰白色[2],碱度较高的钢渣质地坚硬密实、孔隙率低。另外,自然冷却的钢渣在堆放一段时间后发生膨胀风化,形成块状和粉状料。
表1.1列出了不同种类钢渣的化学成分[3]。从表1.1中可以看出,钢渣主要含有Ca、Si、Fe、Al和Mg等组元。BOF渣和EAF渣都是在碱性炼钢工艺中形成的,因此,BOF渣和EAF渣的化学成分相差不大。在EAF冶炼不锈钢时,产生的不锈钢渣中含有大量的Cr,Cr6+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含Cr渣被列为毒害废弃物,因此不锈钢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领域都受到了严格限制。
表1.1 不同种类钢渣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单位:%)[3]
注:LF渣为EAF炼钢时LF精炼过程中的钢渣。
BOF渣的主要成分为CaO、FeO和SiO2。由于炼钢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石灰或白云石,BOF渣具有较高含量的CaO(质量分数为39%~45%),其次为FeO和SiO2。另外,BOF渣中还含有少量的游离CaO(记为f-CaO)。
EAF渣的化学成分与BOF渣相似。EAF炼钢过程本质上是废钢回收过程。因此,EAF渣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废钢,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很大。EAF渣的主要成分为CaO、铁氧化物和SiO2。EAF渣中还含有f-CaO和游离MgO(记为f-MgO),以及其他复合矿物和CaO、FeO、MgO的固溶体。EAF渣中的f-CaO和f-MgO导致其用于建筑材料时易发生体积膨胀,限制了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在炼钢过程中,不同的合金被送入LF炉,以获得所需等级的钢。因此,LF渣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生产的钢的等级。与BOF渣和EAF渣相比,LF渣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
1.2.2 矿相组成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表明,钢渣具有复杂的结晶相,主要受钢渣的化学成分组成和处理过程(冷却速率)影响。表1.2列出了钢渣中典型的矿相组成,主要包括硅酸盐相、铝酸盐相、铁酸盐相、氧化物(oxide,RO,其中,R为Mg、Fe和Mn等二价金属元素)相和尖晶石相。
表1.2 钢渣中典型的矿相组成
钢渣的矿相组成受其化学成分影响。由于BOF渣具有较高的CaO、SiO2和Fe2O3含量,BOF渣中的主要矿相通常为硅酸盐相和铁酸盐相,包括C2S、C3S、C2F和Ca2(Al, Fe)O5等。LF渣具有较高的CaO和Al2O3含量,因此铝酸盐相和硅酸盐相是LF渣中的主要矿相,包括CA、C12A7、C3A和C2S。
Al2O3的存在有助于生成对钢渣胶凝活性有利的铝酸钙或硅铝酸钙玻璃体。MgO的赋存形式有三种:①化合态(钙镁橄榄石和蔷薇辉石等);②固溶体(二价金属氧化物MgO、FeO及MnO的固溶体,即RO相);③游离态(方镁石晶体,f-MgO)。
特别地,Cr2O3会存在于冶炼不锈钢的钢渣中。钢渣中Cr3+在氧化气氛下会向剧毒Cr6+转变,因此含Cr钢渣中Cr的赋存状态及含Cr钢渣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者对国内不锈钢渣进行矿相分析,发现Cr的赋存状态主要有铬尖晶石相、钙铬石相(CaCrO4)及Fe-Cr-Ni金属颗粒等[4]。
此外,钢渣的矿相组成受渣碱度的影响很大。表1.3列出了不同碱度下钢渣的主要矿相。随着渣中CaO含量逐渐增加,碱度增大,渣中钙镁橄榄石、蔷薇辉石、C2S会转变为C3S,具体的转变机理见式(1.1)~式(1.4)。当CaO含量一定时,SiO2含量影响C2S与C3S的相对含量,发生式(1.5)所示的化学反应[5]。因此,渣中SiO2含量的增加可导致钢渣中C3S与C2S的相对含量降低。
CaO + MgO + SiO2 = CaO?MgO?SiO2(钙镁橄榄石) (1.1)
CaO?MgO?2SiO2 + 2CaO = 3CaO?MgO?2SiO2(蔷薇辉石) (1.2)
3CaO?MgO?2SiO2 + CaO = 2(2CaO?SiO2)(C2S)+ MgO (1.3)
2CaO?SiO2 + CaO = 3CaO?SiO2(Ca3SiO5,C3S) (1.4)
2Ca3SiO5 + SiO2 = 3Ca2SiO4 (1.5)
表1.3 不同碱度下钢渣的主要矿相
渣处理工艺是影响钢渣矿相组成的另一个因素。通常认为,结晶相的形成与熔体冷却速率有直接关系。富Si高炉渣在快速冷却时很容易玻璃化(形成玻璃相)。钢渣的硅含量比高炉渣低,因此,即使钢渣快速冷却,其所得的玻璃相比例也相对较低。Tossavainen等[6]研究了冷却速率对BOF渣、EAF渣和LF渣矿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冷却的LF渣除MgO的结晶相外,几乎完全为玻璃相;快速冷却的BOF渣和EAF渣显示出与缓慢冷却的BOF渣和EAF渣相似的矿相组成。Reddy等[7]通过XRD分析发现,淬冷BOF渣中也存在明显晶体。
黄毅等[8]分析了热泼渣、热闷渣、风淬渣及滚筒渣四种处理方式的BOF渣的矿相组成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物理性质上,热泼渣的粒度*大,风淬渣的粒度*小且分布较均匀;在化学组成上,热闷渣和滚筒渣中f-CaO含量较小;在矿相组成上,四种渣都包括C2S、C3S、C2F、CF及RO相;热泼渣和热焖渣具有较少的钙铁酸盐相,而具有较多的Ca(OH)2相。
不同渣处理工艺的实质是热态熔渣的冷却速率和方式不同。研究者对充分熔融后的BOF渣以水淬、热泼、空冷和炉冷四种方式冷却,研究不同冷却速率下BOF渣矿相演变规律[9, 10]。结果表明,冷却速率越小,渣中的矿相种类越丰富,且分布形态越复杂。当熔渣快速冷却时,铁氧化物主要存在于玻璃相基体中。C2S是BOF渣冷却后的主要矿相,其晶体形状在急冷时为纺锤状,缓冷时为圆粒状。
综上,钢渣的矿相组成主要受钢渣成分、碱度及冷却制度的影响。钢渣成分越复杂,其矿相组成越复杂。
1.3 钢渣利用存在的问题
1.3.1 不安定性
基于炼钢工艺的特性,钢渣具有较高的碱度,其成分包含一定的 f-CaO 和f-MgO。钢渣中f-CaO吸水后体积膨胀,会出现破碎和粉化现象。钢渣中f-CaO与H2O的反应可用式(1.6)表示。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可自发向右进行。研究表明,钢渣中f-CaO在完全反应后的体积膨胀率约为127.78%[11]。因此,当钢渣代替碎石应用于筑路和回填工程时,要特别关注钢渣的安定性,以防钢渣体积膨胀和破裂粉化。国外一般经洒水堆放半年后才能使用钢渣。我国钢渣用作工程材料的基本要求如下:陈化钢渣粉化率不能高于5%,级配合适,块径不能超过300mm,尽可能与适量粉煤灰、高炉矿渣或黏土混合使用,严禁将块状钢渣代替碎石作为混凝土骨料使用[12]。
CaO + H2O = Ca(OH)2±15.5cal/mol (1.6)
式中,1cal = 4.1868J。
钢渣热闷工艺处理可实现f-CaO和f-MgO消解稳定化,该工艺在封闭的空间内使得高温钢渣遇水产生大量饱和水蒸气,水蒸气与f-CaO和f-MgO发生反应,提高了钢渣的安定性[13]。虽然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消除钢渣中的不稳定因素,但是目前仍缺乏经济效益明显、推广度高的工艺和方法。
1.3.2 有害金属Cr(Ⅵ)可溶性
在存储和处置过程中,不锈钢渣中的Cr由于其潜在的淋溶毒性而需要特别关注。熔炼后不锈钢渣中的Cr主要以金属Cr和三价铬Cr(Ⅲ)形态存在。经过细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