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战略性资源格局与潜力研究(精)/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
0.00     定价 ¥ 2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8864860
  • 作      者:
    作者:李泽红//吴殿廷//(俄)Igor Vladimirov|责编:周杰//张菊//李洁|总主编:董锁成//孙九林
  • 出 版 社 :
    龙门书局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战略性资源格局与潜力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个落地建设的经济走廊——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为重点研究区域,针对战略性资源格局与潜力科学问题,在高分卫星及无人机遥感调查、现场踏勘、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揭示跨中国东北及华北沿边境地区、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主要战略性资源储量、资源组合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估油气、铜矿、金矿、铅锌矿四类关键矿产资源与耕地、森林、淡水、旅游等战略性资源的开发潜力及中蒙俄资源跨国合作的潜力,分析中蒙俄三国资源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风险,提出通过加强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战略性资源跨国合作,为我国资源安全保障、东北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寻求接续资源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绪论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合作是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跨境合作的优先领域。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和新征程,粮食、能源资源等供应链安全成为长期制约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国内资源,开拓国际便捷经济资源来源,是国家破解资源约束的基本策略。俄罗斯和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支撑国家转型发展是两国自苏联解体以来的重要经济策略。中蒙俄三国资源互补性强,俄蒙两国是地理空间上中国*便捷的资源进口国,这一天然优势,使得中蒙俄三国资源合作前景广阔,资源贸易合作、资源产能合作、资源开发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为推进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资源合作,*先必须搞清该经济走廊沿线地区自然资源本底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资源与自然资源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上述两种定义侧重于资源的自然属性,即自然资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威廉?配第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马克思,197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明确指出“劳动与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恩格斯,1971)。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将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由此可见,资源至少包括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两个基本因素,这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生发展的同时,自然也异化出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资源。自然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才逐步认识到其价值,并创造出使用其价值的技术,从而使之成为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从这种意义上讲,资源是自然界、人类(劳动力)和文化(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资源是动态的,它依赖于人的成就和行为相应地扩大或缩小,不能同人类需要和人类能力相分离。因此,资源可理解为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换言之,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是一个可变的历史范畴。作为资源主体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变化。目前,资源学者仍习惯地将资源按其属性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是指人类可以利
  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后者则是指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它不仅包括人类劳动所提供的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而且包括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和管理等非实物形态的资源。
  资源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切发展都是资源的物质与能量转换。但发展阶段不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自然经济时期,开发的资源多属初级加工品,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丰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然资源加工的次数增加、程度加深,物化到实物中的劳动量增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导性因素。甚至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战略资源是自然资源,发达国家的战略资源则是社会资源,特别是其中的人力与资本,后工业化社会的战略资源将是信息资源。虽然如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仍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社会资源得以发挥作用的物质载体,还是决定地区间关系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中战略性资源,主要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生活与生存所利用的一切物质与能量总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供应能力和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愈益尖锐(孙鸿烈,2013)。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虽然使人类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发展和繁荣,但同时却在严重地削弱着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荣的基础。因此,自然资源研究者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办法,不仅使目前这一代人得到*大的、持久的利益,而且要保持资源的潜力,以满足子孙后代的长远需要。
  1.2战略性资源
  本书中的战略性资源主要是战略性自然资源,是指关系国计民生、在资源系统中居支配地位的资源。战略性资源应具备3个特点或说存在3种矛盾:需求的基础性或刚性与供给难以永续性的矛盾、需求量的扩张性与供给量的稀缺性的矛盾、产品价格的低预期值与保护或开发的边际成本递增的矛盾。古人曾从哲学角度高度概括出五类资源,即“金、木、水、火、土”“金”者,指的是矿产资源;“木”者,指的是植物资源,引申为生物资源;“水”者,指的是淡水资源;“火”者,引申为能源资源,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土”者,指的是土地资源,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耕地资源(李晓西,2001)。
  以上5种资源也是现代人公认的*具战略性意义的资源。基于对战略性资源的3个特点的理解,借古人的智慧,人们一般把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淡水资源、土地和食物资源、生物资源列为*为典型的战略性资源。
  国际上更多国家用“关键资源”代替“战略性资源”提法。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的丰度、分布和需求得以满足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很多国家把*难以得到满足、对国民经济制约因素*大的资源类型,或者在国际上对竞争国家尤为重要的资源列为战略性资源(关键资源)。因此,各国所认可的战略性资源是存在差异的。
  以矿产资源为例,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一般与国家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它一是反映在国家危急时期的战略需要上;二是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时期减少潜在发展危机的战略需要上。举例如下(陈从喜等,2020)。
  1)美国《关键矿产战略》
  美国能源部的战略报告曾将14种矿物列为关键矿产(战略矿产),包括8种稀土元素(镧、铺、镨、钕、钐、铕、铽和镝)和6种其他元素(锂、钴、镓、铟、碲和钇)。美国内政部2018年5月发布“关键矿产”*终名单,确定35种矿产品,分别是:铝(矾土)、锑、砷、重晶石、铍、铋、铯、铬、钴、萤石、镓、锗、石墨(天然)、铪、氦、铟、锂、镁、锰、银、销族金属、钾盐、稀土元素族、铼、铷、钪、徳、钽、碲、锡、钛、钨、铀、钒和错。
  2)欧洲委员会《欧盟关键矿产原材料》
  欧洲委员会2010年6月在《欧盟关键矿产原材料》报告中,将稀土金属、铂族金属、钨、锑、镓、锗、铍、钴、镁、铌、钽、铟、萤石、石墨14种重要矿产确定为关键原材料。其中,稀土金属包括17种金属元素,铂族金属包括6种金属,实际上相当于35种元素或矿物。欧盟关键矿产清单每3年更新一次,从2010年的14种增加到2014年的20种,再到2017年的26种(不包括橡胶),2020年9月更新关键矿产清单扩大到30种。
  3)日本《稀有金属保障战略》
  日本对稀有金属定义为:“地球上存量稀少,因技术和经济因素提取困难的,现代工业以及未来伴随着技术革命所形成的新型工业所必需的金属。根据这个定义,日本政府将锂、铍、硼、钛、钒、铬、锰、钴、镍、镓、锗、砸、铷、锶、锆、铌、钼、钯、铟、锑、碲、铯、钡、铪、钽、钨、铼、铂、铊、铱、稀土元素31个矿种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矿种。在31种关键矿产原材料中,日本优先考虑10种矿产,即钛、铬、锰、钴、镍、钼、硼、锶、钡(重晶石)、钯。
  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未来持续技术用关键金属及其循环回收潜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针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技术,将必须利用的铟、锗、钽、铂族金属(特别是钌、铂、钯)、碲、钴、锂、镓、稀土金属元素(包括16种元素)以及其他“高技术金属”归类为“绿色稀有金属”。该报告列出了4类未来可持续技术及其所利用的金属,包括:①电力和电子设备技术所必须利用的钽、铟、钌、镓、锗、钯等;②光伏技术所必须利用的镓、碲、锗、铟等;③电池技术所必须利用的钴、锂、稀土金属等;④催化技术所必须利用的铂、钯、稀土金属等。
  5)中国战略性矿产目录
  中国国土资源部2016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的有24种,包括: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金属矿产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非金属矿产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陈从喜等(2020)认定高技术矿种35种,其中包括:稀土(含稀土金属17种),稀有金属17种,稀散金属9种,铂族元素、铬和硼、石墨、萤石、高纯石英非金属矿产6种,放射性元素铀、钍2种。
  从各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确定的种类来看,战略性资源的确定*先强调战略需要,并根据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
  1.3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战略性资源研究对象
  当前资源供给的不稳定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制约因素,利用国际市场和全球资源是保障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长期国策。中蒙俄在自然资源禀赋上的互补性和良好地缘优势,决定了资源合作成为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先领域。
  俄罗斯和蒙古国作为我国*近便、*安全的海外资源进口区,表现的优势为资源储量大、运距短、地缘安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和蒙古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富集的区域之一,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相比中东地区、非洲、大洋洲和南美地区,该区域是离我国*近便、*安全、更重要的战略资源供应地。2020年底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48亿t,居世界第六位,全年原油出口量达2.3亿t。目前,我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超过7000万t,2020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8357万t。其中,中俄输油管线每年输油总量达到3000万t。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37.4万亿m3,居世界*位。2020年俄罗斯仅沿海大陆架探明的油气储量分别达到130亿t和20万亿m3。蒙古国是世界第三大萤石生产国,铜(钼)矿产资源丰富,我国是全球*大的铜资源进口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占俄罗斯的72%,木材蓄积量为俄罗斯的73%,年采伐利用率平均不到18%,开发潜力依然巨大,而我国森林资源十分短缺;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淡水储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储存总量为60万亿m3,且绝大部分水资源分布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而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为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油气、有色金属和木材进口国,俄蒙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进口地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和突出比较优势,对我国资源供给具有重要作用,未来中蒙俄三国资源合作潜力依然巨大,资源合作是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先战略。当前中蒙俄贸易总额仅为中日、中韩贸易总额的1/3,不足中美、中欧贸易总额的1/5,与三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地位极不相称。此外,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和蒙古国还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寻找接续资源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战略区域之一。目前学者对俄蒙战略性资源、投资环境及政策研究不够,严重制约了中蒙俄资源和经贸合作。因此,开展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战略性资源考察,研究走廊战略性资源储量、格局、潜力及开发利用现状,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俄蒙战略资源合作及产能合作,提高我国资源保障水平,促进东北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同时,俄蒙资源贸易占据全球*为稳定的资源输出市场,支撑两国经济转型,中蒙俄资源合作是共赢合作。
  基于中蒙俄三国资源禀赋,从保障各
展开
目录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前言
第1章 绪论1
1.1 资源与自然资源 1
1.2 战略性资源 2
1.3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战略性资源研究对象4
1.4 研究区范围说明 5
第2章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油气资源格局与潜力 7
2.1 主要油气盆地 7
2.1.1 中国境内的主要油气盆地 7
2.1.2 俄罗斯境内的主要油气省 8
2.1.3 蒙古国境内的主要油气成矿带 9
2.2 油气资源储量与分布格局 9
2.2.1 储量现状 10
2.2.2 分布格局 15
2.3 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8
2.3.1 开采现状 18
2.3.2 利用现状 23
2.3.3 贸易现状 24
2.4 油气资源潜力评估 27
2.4.1 勘探潜力 27
2.4.2 利用前景 29
2.5 油气资源合作 32
2.5.1 合作现状与问题 32
2.5.2 优先合作区 35
2.5.3 重点合作领域 37
2.5.4 合作模式与对策 39
第3章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关键有色金属资源格局与潜力 42
3.1 关键有色金属资源成矿带 42
3.1.1 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次克构造成矿带 42
3.1.2 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 43
3.2 铜矿资源格局与潜力 44
3.2.1 储量与分布 44
3.2.2 开发利用现状 50
3.2.3 勘探潜力与利用前景 52
3.2.4 国际合作 54
3.3 金矿资源格局与潜力 55
3.3.1 储量与分布 55
3.3.2 开发利用现状 59
3.3.3 勘探潜力与利用前景 62
3.3.4 国际合作 64
3.4 铅锌矿资源格局与潜力 65
3.4.1 储量与分布 65
3.4.2 开发利用现状 69
3.4.3 勘探潜力与利用前景 71
3.4.4 国际合作 73
第4章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耕地资源格局与潜力 75
4.1 横跨两大黑土区 75
4.2 耕地数量与分布格局 75
4.2.1 数量 75
4.2.2 分布格局 76
4.3 耕地质量与潜力 77
4.3.1 质量评价 77
4.3.2 作物生产潜力 77
4.3.3 耕地开发潜力 80
4.4 耕地开发利用现状 82
4.4.1 耕种开发现状 82
4.4.2 作物耕种经营现状 84
4.4.3 耕地健康状态 87
4.4.4 气候变化潜在影响 87
4.5 耕地资源合作 90
4.5.1 合作现状与问题 90
4.5.2 优先合作区 93
4.5.3 重点合作领域 93
4.5.4 合作模式与对策 97
第5章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森林木材资源格局与潜力 99
5.1 森林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99
5.2 森林资源储量与分布格局 99
5.2.1 森林优势树木种类 99
5.2.2 面积数量 100
5.2.3 分布格局 101
5.2.4 健康状态(病虫害和火灾风险) 102
5.3 森林木材资源开发潜力 102
5.3.1 森林生长率 102
5.3.2 森林蓄积量 103
5.3.3 林龄结构 104
5.3.4 木材可采伐潜力 104
5.3.5 气候变化潜在影响 107
5.4 森林木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108
5.4.1 木材资源开发现状 108
5.4.2 木材加工 110
5.4.3 木材贸易 113
5.4.4 存在问题 116
5.5 森林木材资源合作 116
5.5.1 合作现状与问题 117
5.5.2 中俄木材资源合作前景 118
5.5.3 优先合作区 123
5.5.4 重点合作领域 124
5.5.5 合作模式与对策 125
第6章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淡水资源格局与潜力 127
6.1 河湖格局与淡水资源储量分布 127
6.1.1 区域概况及河湖分布 127
6.1.2 水资源储量与格局 130
6.2 淡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133
6.2.1 水开发潜力 133
6.2.2 水贸易潜力 135
6.2.3 调水潜力 135
6.2.4 水能潜力 136
6.3 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137
6.3.1 开发利用现状 138
6.3.2 水资源压力和负载状态 140
6.3.3 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 141
6.3.4 气候变化潜在影响 143
6.4 淡水资源合作 146
6.4.1 合作现状与问题 146
6.4.2 优先合作区 148
6.4.3 重点合作领域 149
6.4.4 合作模式与对策 150
第7章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旅游资源格局与潜力 152
7.1 旅游资源格局 152
7.1.1 旅游资源总体分布格局与特征 152
7.1.2 自然旅游资源分布格局与特征 152
7.1.3 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格局与特征 155
7.2 旅游资源质量与开发潜力 156
7.2.1 资源等级评价 156
7.2.2 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潜力 157
7.3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159
7.3.1 开发现状 159
7.3.2 存在问题 162
7.4 旅游合作 166
7.4.1 合作现状与问题 166
7.4.2 优先合作区 178
7.4.3 重点合作领域 181
7.4.4 合作模式与对策 182
第8章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资源合作总体战略与对策建议 189
8.1 合作背景 189
8.1.1 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189
8.1.2 新发展阶段资源问题转向 190
8.1.3 中蒙俄资源合作*新态势 192
8.1.4 中蒙俄资源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94
8.2 总体战略 195
8.2.1 战略思路 195
8.2.2 战略原则 196
8.2.3 战略目标 196
8.3 对策建议 197
参考文献199
索引2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