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经济下产业发展创新探索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4100102
  • 作      者:
    作者:张瑜//王振|责编:李新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书经管·第二辑—数字经济下产业发展创新探索》从数字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入手,阐释数字经济的内涵、特点以及数字基础设施与技术基础的重要性。随后,通过对数字经济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揭示数字化企业的性质、市场不完全竞争以及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绩效的影响。接下来探讨数字经济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分析数字经济下产业升级的总体格局、重点行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路径。同时,针对服务业和农业、制造业等不同领域,分别探讨数字经济下的创新与发展。最后,对数字经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包括数字经济政策的变迁、元宇宙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本文不仅涵盖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还深入分析其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和创新路径。通过对数字经济的全面剖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以理解和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作者撰写《中书经管·第二辑—数字经济下产业发展创新探索》力求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争取对推动产业发展创新、把握时代机遇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中书经管·第二辑—数字经济下产业发展创新探索》:
  在传统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原则阐述了一个现象:当消费者连续增加对某一同质传统产品的消费时,每一额外单位的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效用会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对于富人而言,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往往低于穷人。如果社会能够实现财富的适当再分配,从富人转移至穷人,那么整个社会的总体效用有望得到提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边际效用递减原则主要适用于满足人们基本物质需求或生理需求的产品。这些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往往是同质的。例如,对于某一食品的连续消费,其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但如果消费者获得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有所提升或优化,那么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其带来的效用可能会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市场机制的新视角。
  而数字经济下的边际效用递增,是指某一数字平台或数字产品,用户使用量或用户规模越大,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带给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就越大。例如,微信使用者的增加,就会给使用微信的人与更多的人沟通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获得更好的协同价值,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会增加。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与财富存在的是边际效用递增的规律,即经济主体拥有富含信息的数据越多,数据的增加可能会使经济主体对相关标的了解越全面,减少信息不对称,每增加一条富含信息的数据,该主体的边际效用也就增加得越多。但是这里面没考虑到数据的质量问题,数据富含的信息越多信息越充分,信息不对称越小,可是经济主体不但要考虑数据的数量,更要考虑数据的质量与准确性,这就有赖于对数据的筛选,进而萃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总之,不是数据量越大越好,而是高质量、更准确的数据越多越好。
  可见,数字经济下的边际效用递增则是指随着消费者对满足其社会或精神的无限需求、质量、性能不断改进的数字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给其带来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是不断递增的,如消费者获得的异质或不同的知识不断增加,就会实现融会贯通,产生更大的效用,给其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进而希冀获得更多的知识,因为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缺乏知识的人,获得新知识后可能发掘不出多少价值,但知识渊博的人新增一条知识就会发掘更多的内涵,获得的知识越多累积效应就越强。但如果让消费者花同样的钱去消费同质的数字产品,给其带来的效用也会边际递减,如增加同样的同一位明星歌手的数字音乐消费,消费者一定不会为第二件同样的产品付半分钱的费用,但如果是在音质上有更大的改善,消费者就愿意为之支付更高昂的费用,因为给其带来的效用更大。
  所以,边际效用递增还是递减其实与数字经济没多大关系,与传统产品和数字产品也没多大关系,关键是看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是在质量性能上同质还是更优,是为满足有限的物质与生理需求还是满足无限的精神或社会需求,是知识与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产品还是知识与技术含量更高的复杂产品。
  (2)传统经济学的边际成本递增与数字经济学的边际成本递减。在经济学中,无论是传统经济学的边际成本递增原则还是数字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递减现象,均从供给侧角度探讨厂商如何安排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尽管两者均与成本和产出的关系相关,但它们在成本结构和行为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在传统经济学框架内,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指出,在仅有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固定,而增加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时,若两种要素尚未达到最优组合,边际产出可能会递增。然而,一旦超过这一最优组合点,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会导致边际产出递减。在实际生产中,厂商往往处于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因此边际成本随之递增。
  而在数字经济学中,边际成本递减的现象尤为显著。数字经济中的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二是数据传输成本,这两者通常与用户数量无关,不直接受边际成本影响。然而,数据的收集、处理、加工和提取的成本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和数据量的扩大而增长,尽管总成本可能上升,但边际成本实际上呈现递减趋势。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数字经济中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往往会随之下降。特别是对于软件、芯片等数字产品,初始生产成本可能较高,但随后可以以接近零的边际成本进行无限复制。
  (3)传统经济下的按劳分配与数字经济下按知识和信息分配。不同于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的繁荣直接取决于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这四大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在数字经济时代,富含更多信息和知识的数据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这些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直接的内驱动力。更轻资产,更重信息和知识的一些高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创造财富神话,可能更多的功劳应归于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与信息,随着知识和信息的价值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得到充分的发挥,附加值将越来越多地向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国民收入及社会财富的分配也将更多地以知识和信息的含量为标准,传统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取得的职务工资等要素报酬将更多转变为数字经济下按数据分配的知识拥有者的报酬与数字技能工资,知识就是财富,数据为王在数字经济时代将得到最完整的证明。
  (4)传统经济中的正反馈与数字经济中的正反馈。传统经济中的正反馈来自供应方或生产商的规模经济,既指大公司与小企业相比规模更大,进而成本更低,更易达到规模经济,也指原有企业因新加入企业的增加形成企业集聚而导致的效益提高,使整体的供应效率提升。传统经济不同产业在早期都会经过正反馈,但在达到规模经济以后,负反馈就会起主导作用。
  在数字经济下的正反馈更多来自需求方的规模经济,而不仅仅是供应方。其具体是指消费者的效用会随着消费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而增大。例如,微信、今日头条等使用者认为其有价值是因为其被广泛使用,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既增加了不同的人群交流范围,也方便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形形色色资讯的获得。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各式各类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上限,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加深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然而,数字经济条件下开始涌现出一些新型企业甚至是个人,这些企业和个人核心竞争力是利用拥有的技术与数据,实现持续不断的快速创新,虽然规模较小,但其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却优于同行业中的大企业,且常出现“以小博大”的局面。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由于要素的变化,之前所说的劳动力、资本规模扩大表现出的规模经济越来越被拥有更多知识和信息表现出的规模经济取代。而且在数字经济下的正反馈,供求双方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增加,都会使另一方增加,形成供求双方相互促进的态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数字经济原理及发展基础
第一节 数字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第二节 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数字经济的相关原理
第四节 数字基础设施与技术基础

第二章 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理论
第一节 数字化企业的性质与边界
第二节 数字经济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
第三节 数字经济与劳动力市场
第四节 数字化对产业绩效的影响

第三章 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的思考
第一节 数字经济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第二节 数字经济下产业升级的总体格局
第三节 数字经济下重点行业的发展
第四节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路径

第四章 数字经济下的服务业发展创新
第一节 服务业及其发展概述
第二节 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数字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
第四节 数字经济下智慧交通的发展
第五节 数字经济下医疗数字化与数字医疗

第五章 数字经济下的农业发展创新
第一节 对农业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数字经济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价值
第三节 数字经济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
第四节 数字经济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

第六章 数字经济下的制造业发展创新
第一节 制造业及其发展概述
第二节 数字经济下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节 数字经济下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数字经济下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第七章 数字经济政策研究及其发展前景探究
第一节 数字经济的政策变迁与演进规律
第一节 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第三节 数字经济下元宇宙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数字经济下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