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共外交场域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
0.00     定价 ¥ 14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506551
  • 作      者:
    作者:陈曦|责编:陈逸鸽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曦,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教授,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系主任,高校优秀青年科研创新人才储备库储备人才,青年外交高校联盟专家团专家,吉林大学励新人才。公派赴美国访学。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十余个,主要参与多本英国学派代表著作的翻译,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英文专著《国际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和增强,包括政府、企业、新闻媒体及普通民众在内的公众主体,正在以更加多元的方式与其他国家的公众主体进行多频次、多维度、多视角的交流。本书对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内涵、特征等内容进行梳理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当前新媒体公共外交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够使我们对于未来如何更系统地进行新媒体公共外交战略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美誉度,塑造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从而为国家利益的实现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新媒体与公共外交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类新媒体形态凭借其较之传统媒体在交互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仅在数量上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与理解视角,深刻地影响着各国政府的行政变革与公共外交战略制定。媒体和外交二者始终分享着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两个相伴相生的场域,在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层面存在着多重张力与融合。一方面,我们目睹着媒体全面且深入地融入政治的过程,政治活动的开展需要深度理解和遵循媒体逻辑以实现其目标追求,媒体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第四种权力”,成为政治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资本”。

展开
目录

第一章新媒体与公共外交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三、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概念界定()

四、公共外交的特征及目标()

五、公共外交的目标追求()


第二章新媒体助力下的公共外交新形态:新媒体公共外交()

一、新媒体公共外交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二、新媒体与公共外交的内在契合()

三、新媒体助力下的公共外交()

四、理解公共外交中的新媒体:从工具到平台()

五、平台化理论下公共外交中的新媒体()


第三章新型主流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及传播研究

——以CGTN为例()

一、媒体融合推动下的新型主流媒体转型()

二、CGTN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传播主体分析()

三、CGTN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传播内容分析()

四、CGTN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传播渠道分析()

五、CGTN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传播效果分析及发展策略()


第四章海外新媒体平台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

——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

一、新媒体与文化传播()

二、李子柒在海外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传播的主体分析()

三、李子柒在海外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传播的内容分析()

四、李子柒在海外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传播的方式分析()

五、李子柒在海外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传播的效果分析及启示()


第五章中国新媒体公共外交中国际传播发展策略选择()

一、提升中国新媒体公共外交传播力的策略建议()

二、提升中国新媒体公共外交引导力的策略建议()

三、提升中国新媒体公共外交影响力的策略建议()

四、提升中国新媒体公共外交公信力的策略建议()


第六章互动文化社区中的公共外交潜力挖掘

——以哔哩哔哩网站主要账号为例()

一、哔哩哔哩网站介绍及其用户特征()

二、运用哔哩哔哩开展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可行性及潜能分析()

三、新媒体公共外交视角下哔哩哔哩代表性账号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