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4—10岁孩子家长量身定制
◆ 20年经验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专家执笔
◆ 孩子能长时间玩玩具或阅读,是专注力不错,并不等于注意力好,帮家长分清注意力的5大类型,辨别孩子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 利用物理环境、语言刺激、心理暗示一体的方法,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关键注意力
◆ 针对学龄前、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不同年龄段,提供具体可执行的注意力、记忆力训练技巧
◆ 促进孩子关键期大脑发育,造就聪明又专注的孩子
分心走神?容易无聊和放弃?沉迷手机?其实都是注意力问题!
本书由两位韩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专家联合撰写,基于20年以上的临床研究经验,为4—10岁孩子家长量身定制。深入剖析注意力的5大类型,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实用的对话技巧。利用物理环境、语言刺激、心理暗示一体的方法,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关键注意力。
“拜托!你认真点儿!”
父母的期待如此恳切,孩子却置若罔闻,分心别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孩子可以保持专注,为什么在重要的事情
上却又如此散漫?
如果你也有过这种郁闷的心情,那么有件重要的事情你要了解。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然而
集中于该做的事情的注意力却需要刻意培养。性格不同的人,专注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但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投入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得不做的事情或者要开始学习,我们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有的人容易陷入敷衍了事、极度散漫的状态,记忆力表现不佳,常常拖延不肯开始,或者开始了任务却无法坚持到底。
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孩子自己解决的事也越来越多,如果他无法调整想玩乐的冲动和不想做事的心态,该如何是
好呢?父母一味地责怪孩子,导致父母和孩子都很郁闷,这令我们深思: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没有培养起来。如果注意力充分发展,即使他没有兴趣,也会选择专注于必须做的事情,而
且能够坚持下去,摒弃周围的妨碍性刺激。如果有更重要的事,也能够转换注意力,先把重要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回到
原来做的事情,重新投入。有时还会根据需要将注意力分配给两件以上的事情。
孩子可能拥有这样的注意力吗?注意力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核心认知能力,随着大脑额叶的发育而发
展。当然也不是自动发展,父母和老师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持续的刺激和训练,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很好,可遇到不想做的事情,表现就会一塌糊涂,做作业的时候也很不专心。”
我们从二十五年前开始做相关咨询工作,听到父母倾诉最多的苦恼就是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
依然没有改善。庆幸的是,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在提高,人们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已经非常熟悉了。但父
母仍然不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得怎么样,应该如何培养,面对散漫的孩子,只会担心他是不是患有 ADHD。
现在,我们有必要观察孩子注意力的状况,为他们提供具有实质性帮助的、细致的策略方法。因此,我们想和大家
分享我们在咨询中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所使用的训练方法。
尤其是,我们尽可能将这些实用方法编写得细致而具体,足以供专业人士参考。当然,大家无须担心这些方法会很难、
很复杂,或者不便在家里实践。很多情况下你可能已经知道
这些方法,但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或者不太清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和发展孩子的注意力。希望各位带上
好奇心和实践的欲望一起来实践一下。
第一章 为什么必须关注孩子的注意力
01 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注意力
02 投入“注意”并“集中”
03 日常注意力 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生活态度
04 学习注意力 虽然有学习意愿但难以做好
05 是什么妨碍了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章 父母必须了解的五种注意力
01 构成注意力的三要素
02 焦点注意力 有的孩子总是错过最重要的事情
03 选择注意力 专注于非必要之事的孩子
04 转换注意力 固执于手头事务的孩子
05 持续注意力 做事没耐心的孩子
06 分割注意力 无法专注于两种以上事物的孩子
第三章 培养注意力的环境
01 物理环境对注意力影响巨大
02 提高注意力的“事例概念化”和“结构化”
03 交给孩子能够获得成功的任务
第四章 孩子的注意力取决于与父母的对话
01 孩子需要治愈式父母对话法
02 绝对不能跟注意力不足的孩子说的话
03 促进注意力的七种心理对话法
第五章 克服对数字媒体的依赖,培养注意力
01 对数字媒体的过度依赖
02 自发注意是核心
03 培养孩子有智慧地使用智能手机
04 战胜数字媒体的身体活动
第六章 注意力:了解方法,谁都能培养出来
01 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力是梦幻搭档
02 孩子的注意力是怎样发展的
03 4—7 孩子岁的焦点注意力培养
04 小学一至三年级孩子的选择注意力培养
05 小学一至三年级孩子的转换注意力培养
06 小学四至六年级孩子的持续注意力培养
07 小学四至六年级孩子的分割注意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