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洋的历史与身份(现代世界的海洋与文化)(精)/世界海洋文化与历史研究译丛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014778
  • 作      者:
    编者:(英)邓肯·雷德福|责编:向思源//苏勤|总主编:王松林|译者:程文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作者简介
  程文,文学博士,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英语诗歌与比较文学,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世界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获优秀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在研)。获2019年第三十一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英译汉组三等奖,2024年第一届浙江省翻译协会优秀译著二等奖。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和诗歌创作,出版诗集1部,发表诗歌作品及诗歌、短篇小说译文百余篇。代表著作:《华莱士.史蒂文斯抽象诗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论文:《布莱克(耶路撒冷>中的边际主义与东西关系重构》,《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译著:《威廉.布莱克:永恒日出的想象世界》,社科文献出版社(2023年);诗集:《海边的史蒂文斯》,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
  邓肯·雷德福(Duncan Redford)是皇家海军国家博物馆现代海军历史高级研究员和朴次茅斯大学荣誉高级研究员。他著有《潜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核战的文化史》(The Sub-marine:A Cultural History from the Great War to Nuclear Combat)、《皇家海军史:第二次世界大战》(A History of the Royal Navy:World War II),与人合著《皇家海军:1900年以来的历史》(The Royal Navy:A History since 1900)。他拥有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学位,之前获利弗休姆奖学金(Leverhulme Early CareerResearch Fellow),在埃克塞特大学海事历史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海洋的历史与身份:现代世界的海洋与文化》是《世界海洋文化与历史研究译丛》丛书之一,由多位国际学者共同撰写,探讨了海洋与人类文明、身份认同之间的深刻联系。全书分为五部分,涵盖海军与国家认同、海洋与区域身份认同、海军与海事部门中的集体身份、海洋与海员的身份认同,以及海军与帝国认同等主题。 
  书中通过多学科视角,结合历史、文化、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海洋在塑造个人、群体、国家及帝国认同中的作用。例如,第一部分探讨了海军在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民族认同形成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聚焦于特定地区,如墨西拿和伦敦,分析海洋如何影响地方文化与社会结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深入探讨了海军内部的集体身份以及海员个体的认同表达,展现了海洋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最后一部分从帝国视角出发,考察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西班牙等帝国的海军扩张与身份认同的关系。 
  《海洋的历史与身份:现代世界的海洋与文化》不仅填补了海洋史研究中对“身份认同”这一主题的关注空白,还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为理解海洋在人类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它不仅是海洋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学术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言 邓肯·雷德福
  海洋史及其分支海军史是广阔的领域,包含一系列振奋人心的研究路径和潜在研究领域,令学者趋之若鹜。唯其如此,近15年来该学科进展迅速,突飞猛进。尽管海洋和海军史向来被视为避难所,供那些仅仅关注造船或者战斗细枝末节的人士栖身,这或许不无道理。不过,这门学科如今却生气勃勃,不仅为政治史、外交史和经济史等传统学科注入了生机,还在社会和文化史领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后者是新晋学科,但是已经颇具规模。与此同时,海洋和海军史自身的发展也后劲十足。以英国海洋史为例,格伦·奥哈拉(Glen O'Hara)2009年的综述文章最具说服力,该文题为《海洋澎湃涌入视野:全球化世界中的现代英国海洋史》(‘The Sea is Swinging into View:Modern British Maritime Historyin a Globalised World’),发表于《英国历史评论》(EnglishHistorical Review),宣称海洋史“近乎复兴”。然而,海洋与身份,不论其属于个人,还是当地、区域、集团或国家,却较少引起关注。相形之下,海洋社会和文化史过去几年来却蓬勃发展,成果远为丰富,尽管要理解这两个主题,“身份”是不可或缺的。或许这是因为“身份”对一些历史学家来说依然是个新概念,有一定的挑战性。随着“身份”这一术语在历史学科越来越流行,使用该术语的准确性却越来越降低。这并不新鲜,正如彼得·曼德勒(Peter Mandler)所指出的:菲利普.格里森(Phillip Gleason)早在1983年就详述了“身份”的诸多来源尽管圆滑的政治话语中关于身份的肤浅对话颇为刺耳,“身份”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此却从来没有达成任何真正的共识。社会学家是该术语的始作俑者,并且开风气之先,首倡身份问题的研究,却没有就“身份”这一术语究竟为何物、如何造就以及如何交流得出任何结论。有些历史学家选择这个概念在不同领域做过数年研究,像社会学家一样,他们也意见分歧。这种无法形成共识的情形,让身份讨论与漫游奇境的爱丽丝有几分神似,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无意之中以《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矮胖子(HumptyDumpty)为楷模:
  “我用一个词的时候,”矮胖子用颇为讥讽的语调说,“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我选择让它表达的意思,不增不减。”
  “问题是,”爱丽丝说,“你是否能让词语表示这么多不同的意思?”
  至少,在那一瞬间,那些对身份的诸多形态和形式进行研究的人似乎真的能做到。
  然而,研究身份问题的历史学路径实际上并不需要从事者的共识。我们可以认为对历史学家来说,来自争议和不同概念的辩论和意见交流其实都是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取得进展,推进我们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或许一种身份问题的史学观念比其他的优越在于它能让学者避开复杂和有争议的理论,把它当作向导,帮助我们形成论证,而不是僵硬的框架。作为历史学家,我们常常不是为了证明或者推翻一个模型,而是要增进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幸运的是,近几年来,历史学家就身份问题所做的工作越来越令人瞩目,即便他们几乎不涉及海洋与身份的关系。以下历史学家对身份辩论所做的工作极其有价值:彼得·曼德勒、琳达·科利(LindaColley)、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D.Smith)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保罗·沃德(Paul Ward)、迈克尔·比令(Michael Billig),还有其他许多人。随之而来的讨论围绕“身份是什么”或“身份不是什么”展开。这些学者开辟了道路,我们乐于跟从。不过,就“身份”的界定、建构、交流而展开的诸多思考确实需要加强。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辩论以及关于身份问题的话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身份认同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导言 邓肯·雷德福 (1)

第一部分 海军与国家认同
第一章 海军英雄与不列颠的民族认同,1707-1750年 詹姆斯·戴维 (14)
第二章 伊藤正德,帝国海军与战后日本的国家认同 阿莱西奥·帕塔拉诺 (44)
第三章 皇家海军,海盲与英国民族身份 邓肯·雷德福 (72)

第二部分 海洋与区域身份认同
第四章 有如同舟共济的船员:现代墨西拿的海洋和身份认同 朱塞佩·雷斯蒂福 (96)
第五章 船舶、河流和海洋:17世纪伦敦海洋社区的空间概念 理查德·布莱克莫尔 (116)
第六章 海上强国:小国挪威概况 汤姆·克里斯蒂安森,罗阿尔·耶尔斯滕(142)
第七章 银幕上的船厂工人,1930-1945年 维多利亚·卡罗兰 (167)

第三部分 海军与海事部门中的集体身份
第八章 两栖身份的另一面:英国海军陆战队在陆上,1755-1802年布里特·泽布 (190)
第九章 施佩伯爵的覆灭与德意志帝国海军的集体身份 马克·琼斯 (214)

第四部分 海洋与海员的身份认同
第十章 打破规则:在维多利亚皇家海军中通过文身表达个体性 柯利·康维蒂托 (240)
第十一章 “他们认为自己很正常,并自称为女王”:英国邮轮上的同性恋海员,1945-1985年 乔·斯坦利 (270)

第五部分 海军与帝国认同
第十二章 从特拉法尔加到圣地亚哥:19世纪西班牙海军与国家认同 卡洛斯·阿尔法罗·扎佛特萨 (298)
第十三章 海军主义与更伟大的不列颠,1897-1914年 约翰·米查姆 (320)
第十四章 1928-1941年不列颠亚洲帝国的帝国意识形态,身份认同与海军征募 丹尼尔·欧文·斯宾塞 (348)

参考文献 (3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