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中)(精)
0.00     定价 ¥ 2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20389
  • 作      者:
    作者:胡文瑞//王基铭//刘合//唐立新|责编:吴凡洁//吴春花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内容介绍
《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中)》是一部全面深入地剖析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鸿篇巨制。《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中)》涵盖了自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世界各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34项超级工程,横跨欧洲、北美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及非洲,详尽展现了这些工程的历史渊源、建设历程、科技成就、社会影响、工程哲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些超级工程的深入研究,《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中)》挖掘了它们在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探讨了科技发展对超级工程的推动作用,以及超级工程在未来可能的创新方向。
展开
精彩书摘
43—阿波罗号宇宙飞船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
  外文名称Apollo Spacecraft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是继水星号与双子星号系列飞船后,美国研制使用的第三代载人宇宙系列飞船,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波罗号各代飞船为美国创下了许多“**次”:阿波罗4号是阿波罗计划中**次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的航天任务;阿波罗5号是**次使用登月舱的航天任务;阿波罗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次载人飞行任务;阿波罗8号是人类**次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次成功的登月任务。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的成功,是人类**次离开地球而到达别的天体,是人类文明向太空渗透的里程碑,也是航天事业的一次飞跃。1984年12月8日,美国阿波罗登月与中国成昆铁路、苏联**颗人造卫星上天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1]。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的建造设想来源于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宣布的美国将执行阿波罗计划。1965~1972年,共发射17艘阿波罗号宇宙飞船:1~3号为模拟飞船,4~6号为不载人飞船,7~10号为绕地球或月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11~17号为载人登月飞船。1972年,阿波罗计划结束,由后续的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接替。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总质量45吨,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指令舱为圆锥形,高3.2米,底面直径3.1米,重约6吨;服务舱前端与指令舱对接,舱体呈圆筒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宽4.3米,*大高度约7米。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5月开始,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总耗资255亿美元。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共进行17次飞行试验,包括6次无人亚轨道和地球轨道飞行,1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3次载人月球轨道飞行,7次载人登月飞行。共12名航天员先后登上月球,月面停留时间总计305小时20分钟,*大舱外活动半径为30千米,进行了成功登月和安全返回、考察地月空间环境、考察月表环境及月球构造、在月球上安装科学仪器和驾驶月球车等科学实验,共带回3817千克各种月球岩石和土壤。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家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40万人[2-4]。
  1958年7月29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即《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创建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统一组织协调美国的航天发展。1960年7月,时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长休 拉蒂默 德莱顿宣布启动阿波罗计划,并开始对飞船的可行性进行研究。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到了14份投标意向。*终,通用动力公司与康维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格伦.L.马丁公司收到了合约。经过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不懈努力,阿波罗计划取得了成功[5]。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它帮助人类**次离开地球而到达别的天体,使人类在外星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阿波罗计划执行过程中,科学家越来越懂得如何摆脱宇宙的桎梏,为探索其他星球做了重要铺垫。
  一、工程背景
  20世纪50年代,苏联与美国的太空竞争异常激烈。1960年11月,肯尼迪成为美国第35任总统,他竞选时便承诺要使美国在太空探索和导弹防御上全面超越苏联。但肯尼迪的这个计划并没有落实,因为他对美国航天业的发展状况不太熟悉,而且太空计划还会消耗大量的资金。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顺利升入太空,这一壮举引起美国的不安,激励美国占领航天领域的高地。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提出要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前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此后,美国于1966~1968年进行了6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在近地轨道上检验飞船的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考验登月舱的动力装置;1968~1969年,先后发射了阿波罗7号、8号、9号飞船,进行载人飞行试验,包括环绕地球、月球飞行和登月舱脱离环月轨道的降落模拟试验、轨道机动飞行和模拟会合、模拟登月舱与指挥舱的分离和对接,检查飞船的可靠性;1969年5月18日发射的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了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绕月飞行31圈,两名宇航员乘坐的登月舱也降至离月面15.2千米的高度[3]。
  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超重型运载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 奥尔登 阿姆斯特朗、巴兹 奥尔德林、迈克尔 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千米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他们在月面上放置了一台激光反射器、一台月震仪和一个捕获太阳风粒子的铝箔帆,拍摄了月面、天空和地球的照片,采集了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阿波罗12号和14号均成功完成了登月任务,但美国并不满足于登月本身,如何采集更多外星资源也是美国所追寻的目标'阿波罗15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九次载人任务,也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科学研究的意义更大。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使人类**次离开地球而到达别的天体,是人类开拓新的疆域的里程碑,也为人类今后开发利用月球创造了有利条件。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工程影响十分深远,它对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将永载人类史册。
  1.工程主要成果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过程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技术,至今人类仍然受益匪浅,投入产出比是1:14,即投入1美元,产出14美元。
  2.工程管理创新
  在研制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过程中,美国政府、企业部门、大学结成一体,举国上下参与和支持实施登月计划,他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特别是采用计划评审技术、关键线路法等新的管理技术,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各种模拟和仿真,确保各项实验研究准确按期完成,终于使这项举世瞩目的宏伟目标得以如期实现。因此,载人登月飞行的成功,不仅是科技史上更是航天科技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而且也是管理上的一次革命(被称为“管理学的革命”),标志着人类在组织管理方面已经走向一个新时代。
  3.工程科学价值
  (1)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实现了多项重要的技术突破,包括火箭发射技术、航天器结构设计、环境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在之后的太空探索任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之后的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登陆月球,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从远古神话进入科学探索的新纪元,人类对月球的起源、地质、地貌、物质成分等方面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搭载的许多科学仪器,对月球的辐射环境、太阳风、月球磁场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为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4.工程社会价值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的建造完全是由政治因素决定的,但它的意义却远远超出政治之外,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的成功研制,直接带动了美国微波雷达、遥控作业、无线电制导、超高强度和耐高温合成材料、新型电子计算机、药物及生物工程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人工智能、机器人和遥控作业等许多技术成果又转移到民用领域,促进了科技与工业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蔡司报告指出,阿波罗计划使美国经济增长率提高2%,物价指数下降2%,创造80万个就业指标;美国1958年国民收入为4062亿美元,1968年达到8640亿美元,1970年增至9046亿美元,10年翻了一番,这是阿波罗计划剌激的结果。宏观经济学研究表明,阿波罗计划技术研发的花费对固定产出(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投入产出比从过去的1:7变为1:14。在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的20年内,阿波罗计划仍然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估计产出比是1:9。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70~80年代支撑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主要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今天美国航天工业、国防工业和许多民用工业的关键技术,很大部分来自阿波罗计划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技术,或这些技术衍生的技术,通过月球探测发展起来的技术,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个工业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从阿波罗计划中派生出了大约3000项应用技术成果。
展开
目录
目录
总序
前言
43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 3
44 波音747大型商用宽体运输机 11
45 土星5号运载火箭 19
46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 26
47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群 33
48 阿斯旺高坝 43
49 长庆油田 50
50 科拉超深井 59
51 图160 67
52 古里核电站 75
53 北海油田 83
54 美国世贸大厦 91
55 罗贡坝 98
56 伊泰普水电站 105
57 柏崎刈羽核电站 113
超级工程排行榜(中)
58 诺克 耐维斯号 120
59 “和平号”空间站 127
60 法国TGV 135
61 941 型战略核潜艇 141
62 三北防护林工程 149
63 杰贝勒阿里港 157
64 格拉沃利讷核电站 165
65 Alta 风能中心 173
66 哥伦比亚号 181
67 大人工河 188
68 扎波罗热核电站 195
69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 203
70 英法海底隧道 213
71 安225 221
72 哈桑二世清真寺 229
73 大柳塔煤矿 237
74 能源号运载火箭 244
75 明石海峡大桥 251
76 GE90 航空发动机 260
77 德国ICE 269
78 国际空间站 277
79 阿拉伯塔酒店 289
80 三峡水利工程 297
81 MQ-9 无人机 307
82 “欧洲之星”高速列车 317
83 托克托发电工程 325
84 空客“大白鲸”超级运输机 333
85 圣哥达基线隧道 340
86 美国罗切斯特煤矿 347
87 西气东输 355
总后记 36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