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概览(精)
0.00     定价 ¥ 2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20402
  • 作      者:
    作者:胡文瑞//王基铭//刘合//唐立新|责编:吴凡洁//冯晓利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内容介绍
《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概览》系统研究了从近代到现代、地区至全球的各类超级工程。《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概览》深入分析这些工程如何推动科技与生产力飞跃、塑造历史进程并影响人类社会,揭示其作为人类智慧结晶所反映的时代与地域特征。研究强调超级工程需统筹巨额投资、庞大团队与先进技术管理的复杂性。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未来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借鉴,强调在遴选时需综合评估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影响及可持续性,倡导通过创新引领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大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概述
  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以来,以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不断拓展对未知事物的认知和探索,以自然科学与工程科技的发现创造为核心,不断増强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集中展现在以科技认识向工程建设转化的创造实践中。世界近现代在全球领域重大科学工程、运载工程、水利工程、防御工程与土木工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跨时代意义、里程碑作用的超大、超复杂、超难度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规模巨大、决策流程复杂、涉及技术种类众多、组织结构庞大、历时漫长、参与人员众多,例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南水北调工程、纽约帝国大厦、金门大桥,英国的英吉利海底隧道[1],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巴西的伊泰普大坝等。这种大型工程要求针对工程实践进行精准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包括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重要复杂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及生产,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等。先进的工程设计、实施和管理方法能给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近代以来,作为*大同时也是发展得*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大地上各种类型的工程如雨后春笋,无论是规模或水平都逐渐走向世界巅峰。以长江三峡、青藏铁路、大型油气田、西气东输、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为代表的若干超级工程的实施,对整体提升综合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超级工程涉及面广、投资巨大,无论在设计建设阶段还是*终实施运行阶段,都影响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方位的发展与进步。研究世界范围内的超级工程,解析超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路径,有利于把握人类工程科技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人类认识论、价值论的演进方向,从工程科技视野揭示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变革的基本道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与髙质量发展提供工程科技发展方案与建设规划。
  研究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不仅有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工程科技发展启示,还有助于推动中国工程建设能力与建设质量全方位进入世界一流序列。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在工程建设需求、工程建设规模、工程建设能力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研究,有助于全方位掌握世界同领域工程建设状态,补齐国家发展短板,降低工程建设风险,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1)揭示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发展规律。
  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往往是技术创新的试验场和孵化器。从蒸汽机的发明推动铁路网的形成,到电力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再到信息技术革命让全球互联互通成为可能,每一次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伴随着超级工程的诞生与发展。这些工程不仅验证了新技术的可行性,还促进了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普及,形成了技术推动工程、工程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建设往往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方面,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缓解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政府和企业会投资兴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跨海大桥、髙速铁路等,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输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髙,超级工程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防洪工程等应运而生,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超级工程往往承载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全球视野。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是展现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如中国的三峡工程[2]、港珠澳大桥等,不仅解决了国内的实际问题,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大型工程建设方面的卓越能力。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超级工程越来越呈现出跨国界、跨领域的特点,如国际空间站、跨国油气管道等,这些工程促进了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2)理解世界时代变迁的窗口。
  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是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成果。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厂、钢铁厂到现代社会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智能城市,超级工程见证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通过这些工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业化与现代化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在促进区域一体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国界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髙速公路网、电网互联等,不仅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还促进了文化、人员、技术的交流与融合。这些工程成了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指导未来建设的启示。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未来的超级工程建设必须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这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中融入绿色理念,采用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科技仓彳新是超级工程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未来的超级工程建设应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为超级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超级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需要国际的合作与共享。这要求我们在规划超级工程时充分考虑国际因素,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同时,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推动技术、经验、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因此,研究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不仅有助于揭示其发展规律、理解时代变迁,更对指导未来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未来我们应继续秉承创新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超级工程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未来的超级工程必将如同今日的制造工程一样,成为拥有世界范围供应链的产品制造工程。这种发展趋势迫使工程建设越来越趋向采用跨区、跨国的国际化合作方式。中国未来将成为超级工程的建设大国与强国,拥有***的工程科技、工程技术以及工程管理理论,从而成为超级工程建设*强有力的竞标者与合作伙伴。因此,以现代*新工程科技视角解析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建设内涵与规律,是中国未来占据世界超级工程建设市场、输出中国标准、中国工程、中国管理、中国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只有站在世界范围内审视和比较各类型超级工程的建设历史、建设风险、管理缺陷,才能认清中国超级工程的位置,从而依托中国超级工程建设全新经验与中国超级工程建设的*新技术,立足合作立场,强化工程实践,围绕人类文明赓续的大目标,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挖掘在世界范围内超级工程未来养护与维修的合作可能。
  《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概览》旨在集中探讨以下几个问题:近现代超级工程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这些超级工程是如何影响世界历史和经济发展的?超级工程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什么?这些超级工程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有何影响?我们将梳理国内外关于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新闻报道、历史记录和政府报告等,特别关注超级工程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推动力量的深入探讨和分析。针对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选取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与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相关的数据,如投资额、建设时间、技术难度、经济效益等,以揭示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深入访谈、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对超级工程的历史背景、推动力量、影响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超级工程案例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清晰、准确地呈现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分布与演化等建设发展规律,并*终总结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对世界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推动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的主要力量及其作用机制,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1.1概念
  人们容易将重大工程与超级工程混淆。重大工程通常是指涉及国家战略或民生需求的重大项目,具有较髙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这些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巨大,通常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帀以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超级工程则更侧重于在技术精度、作业难度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的工程项目[3'4]。例如,中国的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都是超级工程的代表。
  详细地说,重大工程和超级工程在规模、复杂度、投入、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规模和复杂度:重大工程通常是大型公共工程,规模较大,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如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需要复杂的组织和管理。而超级工程则更侧重于在技术精度、作业难度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度都非常大,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涉及多学科交叉和髙水平人才的支持。
  投入和难度:重大工程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为它们需要解决的是国家或地区的重要问题,具有较髙的战略意义。而超级工程则需要更加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建设周期更长,难度更大,需要面对的技术和经济风险也更髙。
  影响和意义:重大工程的建设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它们是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超级工程则不仅会对本国或本地区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和价值例如,中国的三峡大坝是世界上*大的水电站之一,三峡工程培养的水电专家参与非洲、南美洲多个大型水电站建设,如埃塞俄比亚吉布水电站、阿根廷圣克鲁斯水电站。中国水电标准(如百万千瓦机组设计规范)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采纳,成为全球行业规范。
  《超级工程概论》中对超级工程进行定义:
  超级工程是特定团体(国家、政府、巨型财团)策划与组织,为了人类或
展开
目录
目录
总序 i
前言 vii
第1章 概述 002
1.1 概念 006
1.2 分类 007
1.2.1 按照自然属性分类 007
1.2.2 按照单体功能分类 009
1.2.3 按照年代时间分类 011
1.3 特征 012
第2章 标准与方法 016
2.1 选取标准 017
2.1.1 土木工程入选标准 017
2.1.2 水利工程入选标准 019
2.1.3 能源矿业工程入选标准 020
2.1.4 运载工程入选标准 021
2.1.5 制造工程入选标准 023
2.2 选取方法 024
2.2.1 选取流程 024
2.2.2 实施方法 025
2.3 选取结果 027
第3章 分布与演化 038
3.1 地理分布 039
3.2 分布迁移 041
3.2.1 行业分布 041
3.2.2 年代分布 045
3.3 关联图谱 049
3.3.1 拓扑模型 051
3.3.2 关联图谱 053
3.3.3 创新合作网络 055
3.4 演化过程 059
3.4.1 演化分析 060
3.4.2 演化规律 065
第4章 典型案例分析 078
4.1 **案例 079
4.1.1 法国埃菲尔铁塔 079
4.1.2 旧金山金门大桥 086
4.1.3 荷兰三角洲工程 093
4.1.4 青藏铁路 100
4.1.5 大兴国际机场 106
4.2 失败案例 118
4.2.1 福岛核电站 118
4.2.2 空中客车A380 121
4.2.3 苏联N1火箭 123
第5章 典型超级工程比较分析 128
5.1 哈利法塔与上海中心大厦 130
5.2 阿斯旺大坝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32
5.3 美国Alta风能中心与中国西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134
5.4 日本柏崎刈羽核电站与中国秦山核电站 136
5.5 加瓦尔油田与中国大庆油田 136
5.6 国际空间站与中国空间站 137
第6章 建造技术与*特方法 142
6.1 土木工程技术与方法 144
6.1.1 悉尼歌剧院 144
6.1.2 圣哥达基线隧道 145
6.1.3 旧金山金门大桥 147
6.1.4 哈利法塔 148
6.1.5 大兴国际机场 150
6.2 水利工程技术与方法 152
6.2.1 荷兰三角洲工程 152
6.2.2 雪山调水工程 154
6.2.3 丘吉尔瀑布水电站 155
6.2.4 三峡水利工程 157
6.2.5 胡佛大坝 159
6.3 能源矿业工程技术与方法 160
6.3.1 美国罗切斯特煤矿 160
6.3.2 北海油田 161
6.3.3 柏崎刈羽核能发电站 162
6.3.4 西气东输 164
6.3.5 神华煤直接液化工程 166
6.4 制造工程技术与方法 168
6.4.1 图160 168
6.4.2 奥林匹克号邮轮 170
6.4.3 FAST 工程 171
6.5 运载工程技术与方法 174
6.5.1 鹿特丹港 174
6.5.2 重型猎鹰火箭 176
6.5.3 京沪高铁 178
第7章 经验与启示 182
7.1 决策启示 184
7.1.1 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中决策机制的法制化 184
7.1.2 工程决策中的可行性评估与风险预警机制分析 186
7.2 设计启示 188
7.2.1 超级工程整体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188
7.2.2 工程设计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189
7.3 建设启示 190
7.3.1 建设组织模式及管理标准的现代发展 190
7.3.2 超级工程建设任务系统分解与协调管理的现代创新 192
7.3.3 超级工程的复杂施工计划及应急管理 193
7.3.4 超级工程建设的资源配置及物流优化 193
7.3.5 政治经济变动对超级工程建设的影响 194
7.4 运维启示 194
7.4.1 超级工程运营体制和机制 194
7.4.2 超级工程运营收益管理 197
第8章 未来建造趋势及重点领域 204
8.1 契合国家战略 205
8.1.1 国家科技战略与超级工程融合明显 206
8.1.2 超级工程是体现综合国力和国家经济体制优势的鲜明标志 206
8.1.3 超级工程成为时代需要与未来价值的统一体 206
8.1.4 超级工程是国家时代精神与国家国土战略的集中体现 207
8.2 引领科学技术发展 208
8.2.1 超级工程的技术目标从某一领域技术运用转向引导未来科技发展 208
8.2.2 超级工程技术逐渐走向综合性、多功能的跨学科集成技术开发 208
8.2.3 超级工程的安全设计逐步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综合决策 208
8.2.4 超级工程的设计与建设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全方位融合 209
8.2.5 超级工程材料的发展日趋活跃 210
8.2.6 工程技术的集成共生态 210
8.2.7 行业技术与工程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210
8.2.8 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工程产业化的未来导向 211
8.2.9 科学—技术—工程—管理—教育的螺旋网状结构 211
8.3 推动社会进步 212
8.3.1 能源结构调整与工程实践对超级工程的影响 212
8.3.2 经济发展模式与工程投资对超级工程的影响 212
8.3.3 文化发展形态与工程建构对超级工程的影响 212
8.4 注重经济价值 212
8.4.1 提高效率 213
8.4.2 降低成本 213
8.4.3 优化资源配置 214
8.4.4 加强风险管理 215
8.4.5 注重环境保护 216
8.5 重点建设领域 217
8.5.1 能源领域 217
8.5.2 智能制造领域 218
8.5.3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18
8.5.4 航空航天领域 219
8.5.5 环境保护领域 219
参考文献 221
总后记 22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