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碳眼观世界--重读阿西莫夫碳的世界
0.00     定价 ¥ 2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0638697
  • 作      者:
    作者:五分钟聊碳工作室|责编:严冰
  • 出 版 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
收藏
作者简介
  5分钟聊碳工作室,创立于2020年的专业低碳科普团队,由气候变化领域多名专家(包括多位IPCC作者)和青年杰出学者组成,以“让天下没有难懂的低碳科学”为目标。2021年3月受邀入驻人民日报人民号客户端,当日发布创刊作品《啥是碳中和》,获封面推荐,单日阅读量达40W+;2021、2022年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颁发的“人民号年度优秀自媒体创作者”荣誉证书。自成立以来,公开发布科普作品700余个(文章、漫画、视频、访谈等),正式出版专著6本。
展开
内容介绍
  《碳眼观世界:重读阿西莫夫<碳的世界>》从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一本经典科普《碳的世界》说起,帮你重新认识有关碳的一切。阿西莫夫在写《碳的世界》的时候(1958年),全球变暖问题还没有出现,自然没有碳减排和碳中和,所以他是以一种非常冷静、客观的态度,甚至略带崇拜的心态,以其独有的简单、犀利的写作风格,帮我们梳理碳在这个世界所发挥的根本性作用。
  时至今日,低碳发展浪潮汹涌,我们身在其中,被裹挟着前进。个人其实很难跳出来,不带预设和价值判断地看待碳中和,就像我们不能拔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离地面一样。这种情况下,抛弃现在的各种情绪和偏见,重新以冷静、客观的心态读《碳的世界》,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碳的世界》就像一把钩子,轻轻把我们勾起来,让我们看得更清、望得更远。
  我们是在B站上以“5分钟聊碳”为ID开始解读《碳的世界》。说是解读,其实并不是针对该书内容的探讨和分享,而是把《碳眼观世界:重读阿西莫夫<碳的世界>》当作一把锋利“小刀”,切开当前的现象,从一个一个又深、又窄的“刀口”去深入了解碳中和的底层逻辑。
  《碳眼观世界:重读阿西莫夫<碳的世界>》是对这一专题的文字稿集成,我们对每期文稿都进行了增删和修改,并充分吸纳了粉丝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增强科学性和可读性。
  《碳眼观世界:重读阿西莫夫<碳的世界>》依然保留第1人称,以故事的形式给你讲述碳中和的有趣知识。以《碳的世界》这把“小刀”,给你切开一个碳中和时代你没有想到的各种具体场景和故事。
  我们试图继承阿西莫夫简单、有趣的写作风格,尽可能不说特别晦涩的概念和理论,尽可能贴近日常工作和生活。我们并不指望你看完《碳眼观世界:重读阿西莫夫<碳的世界>》就能彻底理解碳中和,而是希望《碳眼观世界:重读阿西莫夫<碳的世界>》能对你有所启发。重要的是,让你理解,碳中和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还是一场非常深刻的认知革命。
展开
精彩书摘
  《碳眼观世界:重读阿西莫夫<碳的世界>》:
  任何一个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人,都需要学习情景思维模型(Scenaria Analysis Model),学习情景思维最好的办法是学习阿西莫夫,因为科幻本质就是一种情景思维。
  什么是情景思维模型?它是我们现在分析未来最核心、最重要的模型,在科学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预测模型(Prediction Model),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未来不可预测。但情景思维模型不预测,它是在已有趋势和基础上,设定未来的约束条件,分析和判断会发生什么?而且模型结果不是一个,是一堆,一堆结果怎么选呢?研究人员会把大量情景思维模型结果梳理、归总成几个主要的路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全球2100年有1688个情景思维模型结果,IPCC就将其总结、归纳为5条典型路径。
  学习阿西莫夫的科幻思维,就需要理解他理解世界的方式,才能知道他是怎么去构建一个新世界。他需要以最简单的方式,以他自己的思维模型去理解一个现有世界,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出来一个极其复杂的未知世界。
  其实也不难,就是我们努力训练自己,把一个复杂的世界还原成简单的样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倒着往回看,生命是怎么一点一点演化出来的,碳基生命是怎么出现的,才有可能知道生命未来会演化成什么样?
  阿西莫夫在写《碳的世界》的时候,气候变化问题还没有成为全人类重大命题,或者说碳排放还不是个事儿,IPCC要等到整整30年后的1988年才成立。
  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碳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热门的话题,我们可以对比着看,当时他对碳的观点和现代人对碳的观点,有什么差异?使大家能够理解看似可能毫不相关的不同温室气体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棵棵树,树底下、土壤中,却盘根错节地关联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理解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碳减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除碳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变革。
  科幻小说一直都是我们人类科技发展的辅助线或者延长线,实际上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靠科幻小说来驱动或者牵引的。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说过:“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成为现实。”谷歌的“潜鸟计划”,也叫热气球互联网,就是在大气平流层放飞无数热气球,组成一个无线网络,为全球提供廉价互联网服务。这个计划就是受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影响。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深刻影响了现实世界中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伦理设计,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今公众和科学家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基地系列甚至创造出一个学科,心理史学,这是一门综合历史、社会和数学来预测未来的科学。由于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过于复杂,人类又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个人行为不可预测。但当众多个体集合成群时,海量数据下,却又会显现出某些规律,就像一个气体分子轨迹很难预测,但是在宏观尺度下,气体就会符合统计热力学公式。现在看这就是大数据思维,我们已经开始应用了,对我们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是没有叫心理史学而已。这门学科真的非常强大,强大到可能会包容我们已知的所有学科。未来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可能不是我们碳基生命,而是硅基生命,也就是人工智能。
  再比如,创客这个词,就是来自科幻作家科利·多克托罗的《创客》小说;仿生人这个词,最早是1886年,科幻作家利尔·亚当在小说《未来的夏娃》中提出的。现在经常说的降维打击,就是来自刘慈欣的《三体》。
  马斯克说,阿西莫夫的著作激发了他对未来的思考。在基地系列中,一位名叫哈里·塞尔登(Hari Seldon)的预言家预见人类将进入黑暗时代,并制订了一项殖民遥远行星的计划。马斯克说,他从此认为,人类应该“延长文明的时间,尽量减少黑暗时代到来的可能性”,所以马斯克才搞火星移民计划。
  我相信一定会出现基于IPCC情景模型结果的科幻小说,约束条件就是控制升温1.5-2℃,或者净零碳排放,然后就可以讲述零碳世界的各种奇幻故事,这种科幻小说阅读起来一定会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我现在看到的几乎所有穿越小说,都是穿越到过去或者平行世界,即使是平行世界,主基调也是历史,很少看到穿越未来。
  情景思维方式并不预测未来,但是情景可以给我们勾勒出未来可能的样子,大家一看,有道理,统一了共识,很多人真的就沿着这条路径走了,最后这条路径它就真实现了。科幻大师就是通过这种方法驱动和牵引科技发展,IPCC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说,“没有人有能力预测未来,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
展开
目录
科幻大师眼中的碳
碳中和情景思维其实是科幻思维
为什么地球是碳基生命世界?
气候危机下,硅基生命对碳基生命的挑战?
甲烷:最小有机物,身份最复杂的温室气体
四氯甲烷:曾经的科技新秀,现在的“双面杀手”
被阿西莫夫严重误判的制冷剂
DDT:新技术的出现都默默标注了成本
乙烯:石化行业的催熟剂,低碳转型的催化剂
塑料:既要灵活,又要稳固,还要低碳
石油:燃料?原料?
炼化厂:多重约束、动态求优
水变油:从骗局到零碳解决方案
美国加州甲醇M85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乙醇:液体燃料的理想替代
健康控糖和有序控碳
人工合成淀粉还要走多远?
纤维素是生物质能源的终极选择吗?
应该怎么面对碳中和时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