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共生理论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及筹资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338026
  • 作      者:
    作者:王山慧//田原//毛才盛|责编:闫娟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山慧,女,山东临沂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担任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硕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人才,担任宁波市决策咨询委特约研究员、宁波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宁波“三农”智库专家等兼职。主持(研)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主持市局级课题40余项;作为第二参与人获得2020年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科研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等刊物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1部,10余部研究报告获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田原,男,辽宁大连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国家基金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省级基金项目2项;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毛才盛,男,浙江余姚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浙江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课题4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并获省市主要领导重要批示。出版专著2部,在SSCI、EI、CSSCI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宁波市哲社优秀成果奖、宁波市优秀调研成果奖、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当前,公共服务的供给不再仅仅依赖于政府单一主体,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这种多元化的供给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供给主体之间的协调问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以及供给质量的保障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涌现,不仅削弱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效能,还可能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潜在风险。公共服务筹资作为支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愈发显著。各级政府对资金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公共服务筹资问题愈发凸显。如何高效调动各方资源,拓宽公共服务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
  基于此,《共生理论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及筹资问题研究》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与筹资的分析中,构建了一个包含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的分析框架。通过这一框架,深入探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共生度、共生密度、共生模式及共生界面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共生关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和筹资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共生理论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及筹资问题研究》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主要指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等公共服务协同供给主体即共生单元的本质特征和生存形态的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协同、交互作用的共生关系,通过共生度分析方法寻绎共生主体协同筹资的理论和现实基础,运用共生密度分析共生单元的发展演化、数量分布及其共生的聚集状态,通过共生模式和共生界面分析法深入剖析共生单元之间的信息传输、物质交流、能量传导以及合作秩序形成的逻辑关系,构建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机制及作用机理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动态匹配的机理模型进行检验,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提出我国公共服务协同供给能力提升路径。
  在研究方法上,《共生理论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及筹资问题研究》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分析部分,我们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建构,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共生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实证研究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章 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共生理论框架
一、生物学范畴的共生学说
二、共生理论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耦合性
三、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共生要素
四、共生理论分析的基本方法
五、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共生关系的确立
六、小结

第四章 共生度分析: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共生成因
一、公共服务单一主体供给的困境分析
二、多元主体供给公共服务的供需平衡分析
三、政府部门主导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现状
四、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演化:从政府主导到多元主体共生
五、小结

第五章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发展定位与共生密度分析
一、我国政府部门供给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二、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定位
三、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历程分析
四、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路径与模式
五、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六、共生主体关系与共生密度分析
七、小结

第六章 公共服务多元供给和筹资的共生模式分析
一、共生模式介绍
二、公共服务供给的共生关系演化及判定
三、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共生模式及案例分析
四、公共服务协同筹资共生模式及案例
五、共生视角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
六、小结

第七章 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共生环境及动态匹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共生环境
二、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动态匹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小结

第八章 共生界面分析: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动态匹配的作用机理及运行机制
一、共生界面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动态匹配的作用机理研究
二、共生界面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动态匹配的运行机制
……

第九章 共生界面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筹资机制研究
第十章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动态匹配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第十一章 公共服务供给的先进国家经验
第十二章 公共服务协同供给能力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