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北多民族村庄高原夏菜特色产业发展效应研究(基于D村的田野调查)/民族文化与社区发展丛书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5174683
  • 作      者:
    作者:李智勇|责编:李志荣|总主编:赵利生//杨文炯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智勇(1991-),男,甘肃兰州人,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现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2010-2014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基地班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4-2022年就读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分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在《广西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政治人类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不仅事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乡村价值传承再造,而且为乡村发展及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内生经济动能。因具备因地制宜、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等优势特性,发展特色产业被视作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从而备受青睐。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西部地区乡村,尤其是民族地区乡村既是重点难点,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非常突出的区域。立足自身特质,发展特色产业,着力产业兴旺,激发内生动力,是民族地区乡村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与农民富裕富足之要务。
  《西北多民族村庄高原夏菜特色产业发展效应研究:基于D村的田野调查》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多民族普通农业型村庄——D村为例,关注以高原夏菜项目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效应,以期为同类型村庄探寻适宜发展路径与着力产业兴旺提供参考借鉴。作为整体层面的目标愿景,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兴旺因地区间的多样性表现出差异化的实践路径。D村的现实条件呈现出二、三产业发展条件较为滞后,但通过“改造传统农业”,依托自身经济社会基础与市场化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引发农业生产在结构、技术、组织、绿色等方面的提质升级,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重构乡村经济价值生产能力。由此,以良好且持续的经济收益回报促成村民美好收获不断增加、村庄内生动力持续激发的经济效应,为迈向产业兴旺直至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内在基石。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D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第一节 “种菜”的落地扎根
第二节 层级销售模式的探索与确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核心的经济效应:村民与村庄的直观受益
第一节 村民的美好收获
第二节 村庄发展活力的发掘夯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作为延展的空间效应:示范区的建构与呈现
第一节 忐忑:成为示范后的现实表达
第二节 额外的“负担”
第三节 示范的要素与旨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为驱动的社会效应:村庄内外关系的调适
第一节 权威的再造与村庄社会关联的强化
第二节 经济的互助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化
第三节 外部联动的扩展与维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作为愿景的文化效应:“乐业”内核的价值重塑
第一节 困境:“乐业”的冲击阻滞
第二节 突围:“乐业”的延续增质
第三节 与“乐业”相伴:“安居”与“职业”的共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发展效应的特色产业探讨与反思
第一节 特色产业发展历程的经验凝结
第二节 困扰特色产业进阶的问题所在
第三节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韧性指向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 主要访谈对象
附录二 天祝县2021年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