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术性:本书虽为书话集,但其中涉及文学史上部分重要人物,对现代文学相关社团、作家、杂志等进行了详细的考释,引用大量文献,表述严谨、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趣味性:本书史实和轶事兼得,文笔有趣,可读性强。
3)市场性:陈子善的文学研究和评论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市场性。
本书为陈子善先生的书话集,体现了作者的现代文学史观。全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考释篇”,侧重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部分重要人物(如张彭春、张元济、鲁迅、巴金、郁达夫、徐志摩、范泉、孙大雨)、社团流派、作家及其作品、杂志副刊(如新月社、《青年界》、《文艺春秋》、《绿土文丛》)等进行研读考释,还原历史真相;下编“序跋篇”收录各类序言、跋,引出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新动向。本书内容表述严谨,内容翔实,引用确切,具有较高史实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作者钩沉文学出版掌故,史实和轶事兼得,文笔有趣,可读性强。
此书四十余篇长短文皆发前人所未发,字字珠玑,闪烁在现代文学史的星空中。子善先生为人为文,洵为垂则。
——陈建华(学者、诗人)
子善老师打捞上来的,不但有沉甸甸的史料,还有浓浓的文人趣味,也捎带着阴晴不定的历史风云。这样的书,我必须得“捞”一本。
——周立民(学者、作家)
文学史研究走向纵深,离不开理论视野的照亮与叙述方式的更新,但更离不开具体史料的支撑。陈子善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置身现代文学史料发掘、考辨与阐释的前沿。而史料前沿正是最接近历史现场的地方。他以不懈的积累与求索,缀合出了一幅更为整全、立体与多元的文学史图景。这是“重写文学史”浪潮兴起三十余年来的一份厚重的“实绩”,也承载了一位当代人文学者的担当。
——李浴洋(青年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