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基本原则指导准则和最佳实践)/自然保护地最佳实践指南系列
0.00     定价 ¥ 1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24745
  • 作      者:
    编者:(加)卡伦·金利赛德//(英)奈杰尔·达德利//(加)斯蒂芬妮·凯恩斯//卡罗尔·霍尔//(英)休·斯托尔顿|责编:马俊//郝晨扬|译者:俞炜炜//王静//马志远//陈光程//范敏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内容介绍
《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 基本原则、指导准则和*佳实践》聚焦于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修复,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佳实践、工作流程等主要内容。《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 基本原则、指导准则和*佳实践》*先阐述了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地关键术语的概念,总结了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指导准则和*佳实践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项目的工作流程框架,并详细介绍了12 个具体的生态修复案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使用指南
  本书为陆地、海洋和淡水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提供了关于恢复自然保护地的自然价值和相关价值的指导,这些指导适用于系统和点位两个层面。由于有时需要在自然保护地边界之外开展修复(例如,解决生态系统的破碎化问题并维持自然保护地系统的连通性),本书中的“自然保护地修复”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地内的行动,也包括对自然保护地价值有影响的连接或环绕自然保护地的陆域和水域中的行动。本书提供了生态修复的原则、*佳实践、案例以及关于修复过程的建议,但它并非一本全面的修复手册,不提供详细的修复方法和技术。参考书目中列出了一些相关的手册。
  本书*先介绍了与“修复”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相关的主要术语的概念。第2章简述了开展修复工作的*佳时机和地点。第3章概括总结了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和指导准则,以便指导修复政策、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制定以及修复的实施,其目的在于与基本原则保持一致,同时允许实施过程中因具体生物群落、地域和问题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第4章借鉴全球经验,确定了修复工程的*佳实践方法和技术。第5章提出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的“7个阶段框架”决策过程的建议(图1-1)。第6章采用一组案例展示了自然保护地内及其周边区域生态修复的实践应用。虽然我们鼓励从经验中学习,但任何实际操作都不能简单照搬。从经验中获取的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地点和条件,因此,在实际修复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书提供了关键术语列表。读者可以参考更详细的技术指南和手册,尤其在网上可查阅参考文献和书目中的信息。虽然本书涉及一些专业技术知识,但主要服务于生态保护和修复实践者。
  第2章修复和自然保护地的概念
  本章介绍了指南中使用的一些基本定义和概念。
  定义
  生态修复:协助退化的、受损的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SER,2004)。
  自然保护地: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获得认可、得到承诺和进行管理,以期实现对自然及其所拥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保护(Dudley,2008)。
  核心概念
  在自然保护地内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有助于实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福扯相关的许多社会目标。
  实施修复项目的原因各不相同,可能包括恢复单个物种、加强陆地或海洋在景观尺度上的生态系统功能或连通性、增加游客体验的机会、重建或增强各种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增强对变化的弹性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来适应气候变化。同日寸,它还能通过捕获生态系统中的碳来减缓气候变化。
  快速的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变化给修复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也凸显了适应性管理的重要性。
  自然保护地管理者需与自然保护地内外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以确保在自然保护地内部及其交界区域成功进行生态修复。
  自然保护地是人类应对21世纪诸多重大保护挑战的积极措施。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资源的过度开发、气候变化、入侵物种和污染等均会导致物种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SCBD,2010a)。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果显示,全球60%的生态系统服务已经退化。人类活动对全球83%的陆地产生了直接影响(Sanderson et al.,2002),并且对海洋的影响达到了100%,其中有41%的海洋受到严重影响(Halpern et al.,2008)。栖息地丧失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SCBD,2010a)。自然保护地可以保护物种的栖息地。2010年,全球承诺通过有效和公平地管理具有生态代表性和连通性良好的自然保护地系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SCBD,2010b),这凸显了自然保护地的价值。
  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陆地、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以重建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ten Brink,2011)。生态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管理途径,如果取得成功,可有助于实现广泛的社会目标,即维持一个健康的地球并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福祉(SCBD,2010b)。生态修复为修复破坏的生态、复苏经济、复兴传统习俗以及提高生态和社会对环境变化的弹性带来了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工作已经从早期的松懈或自由放任的管理状态,发展到现今积极主动的管理和修复方式,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地的其他重要价值。虽然自然保护地管理的*要目标是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但由于先前的退化和持续的外部压力,往往需要进行修复工作。
  专栏1
  修复的概念
  稳扎稳打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书中提出的许多指导建议是针对生态修复行动的精心规划。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者不应将对规划的重视看作采取行动的障碍,相反,他们应当把投入到项目前期规划的时间和精力,当作提升成功概率所进行的投资。同样,尽管本书中的所有概念和细节并非都适用于每个生态修复项目,但它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理念和实例,这不仅能够为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的整体思路提供见解,同时也为当地生态修复的实施和决策提供指导。因此,我们鼓励读者抽出时间,深入研读本书所提供的指导准则、案例研究和其他示例,以期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审慎规划来修复地球上那些极具价值的地区。
  世界各地有无数成功的例子,包括生态系统的恢复、物种的重新引入、外来物种的清除,以及在自然保护地内进行的其他积极修复活动。因此,生态修复在自然保护地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许多情况下,对生态修复的投入,包括时间、资源和精力,不仅有助于恢复生物多样性,还能恢复保护地生态系统的其他物质和非物质价值与效益。
  随着环境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精心规划和有效管理显得更为迫切。生态修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复杂过程,它需要我
  们对调整一些极具价值的生态系统特征作出决策,以实现特定的保护目标。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仍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和栖息地退化等因素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即使我们尽了*大的努力,某些生态修复工作仍可能失败。全球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态修复成功概率的不确定性,赋予了那些从事自然保护地修复的工作者特殊的责任,他们必须采取明智、果断和谦逊的行动(Higgs and Hobbs,2010)。
  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地的概念
  什么是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协助退化的、受损的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SER,
  2004)。生态修复是一种主动的干预措施,旨在启动或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包括恢复其结构(如物种组成、土壤和水体的特性)和功能属性(如生产力、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以及与周围陆地和海洋景观的相互作用(SER,2004;Parks Canada and Canadian Parks Council,2008;SCBD,2011)。总体来说,这些构成了“生态完整性”的一般属性(Woodley,2010),因此,生态修复旨在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及其弹性。“生态修复”一词通常等同于“生态系统修复”(SER,2010),尽管一些自然保护地修复项目的目标可能较窄,如恢复某一稀有物种。生态修复既可以仅限于减缓压力以促进自然恢复,也可以涉及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如种植植被、重建当地已灭绝的物种或人工清除外来入侵物种。
  在本书中,“退化的”(degraded)是指任何对自然保护地的负面改变,即SER(2004)所定义的退化(degradation)、受损(damage)和破坏(destruction),如入侵物种的引入和扩散、关键物种相互作用的丧失、生物物理属性(包括土壤结构、化学或水文过程等)的丧失,以及生态系统维持人类生计潜力的衰退。
  生态修复通常涵盖或基于对生态系统的“整治”(remediate)(如去除化学污染)和“恢复”(rehabilitate)(如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行动。然而,生态修复采取“生态系统方法”来管理(SER,2008),其目的通常比上述两项行动更为广泛,可以有多个目标,同时包含恢复生态、文化和社会经济价
展开
目录
目录
原书序i
原书前言iii
中译本前言v
原书致谢vii
第1章使用指南
第2章修复和自然保护地的概念
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地的概念5
为什么修复自然保护地?11
何时何地修复?15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保护地修复工作15
恢复连通性19
第3章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和指导准则
原则1:有效重建和维护自然保护地的价值23
原则2:力求减少时间、资源和精力投入的同时,*大化修复的效益26
原则3:与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合作,促进广泛参与和提升访客体验28
第4章*佳实践
原则1:有效重建和维护自然保护地的价值32
原则2:力求减少时间、资源和精力投入的同时,*大化修复的效益55
原则3:与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合作,促进广泛参与和提升访客体验65
第5章保护地的修复流程
阶段1:明确问题并动员协调利益相关方79
阶段2:评估问题86
阶段3:制定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92
阶段4:确定生态修复的具体目标94
阶段5:设计生态修复方法97
阶段6:实施生态修复101
阶段7:实施适应性管理102
结论105
第6章案例研究
芬兰鸟湾生物项目:修复芬兰湿地110
韩国亚洲黑熊种群恢复113
马达加斯加的凡德里亚纳 马鲁兰布森林景观修复项目115
南非“守护林地行动”的亚热带灌木丛修复项目:减贫、碳汇和修复118
墨西哥拉坎敦森林:传统生态知识在森林修复中的应用121
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河下游三角洲修复125
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保护地修复项目127
141°栖息地计划:恢复澳大利亚南部栖息地并连接自然保护地131
加拿大瓜伊哈纳斯莱尔岛恢复土地和铭记历史项目134
伊拉克沼泽地修复项目137
春溪雨林项目:澳大利亚世界遗产地雨林修复141
美国卡纳维拉尔国家海岸牡蛎礁修复项目145
参考文献149
参考书目(更多阅读)163
术语释义165
附录*佳实践索引16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