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被称作诗城与花城的十三朝古都洛阳,多少帝王卿相、骚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旷世绝响的诗章,或赞物华天宝,或叹人物风流,或抒个人幽怀,或描牡丹秀色,以诗词之名,展现古都洛阳之绝代风华。
本书从历代吟咏洛阳的诗词作品中披沙拣金,萃取79位诗词人106 首佳作,自成周至元明,凸显自然与人文主题,诗星灿烂,风流千古。其评析文字,因具诗心慧眼而洞幽烛微,深得三昧。
著名书籍设计师樊响担纲设计,将古典美学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书中配有古代山水画与牡丹图近200幅,与诗词意境相互映衬,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拓伸诗词内容,又增加视觉美感;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可谓美不胜收。
本书融多媒体于一书。每首诗词均配有朗读音频,扫码即可收听;书中附录洛阳博物馆珍宝51件,扫码即可观看VR全景。“码”上听,“码”上看,开启一场视觉与听觉盛宴,在诗与画中了解和认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从而感受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脉。
序:请君只看洛阳城(节选)
王守国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宋名臣、史学巨擘司马光《过故洛阳城》中的这两句名诗,高度概括地写出了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悠久历史和无可替代的文化地位,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确,从成周至明清,许多帝王卿相、骚人墨客,都曾在洛阳留下了诗章,或问古今兴废,或抒个人幽怀,或赞物华天宝,或叹人物风流,有鸿篇巨制,有玲珑小品,当然也会有平常平庸之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主编的《国色:古诗词中的洛阳》(以下简称《国色》),从数以千计吟咏洛阳的历代诗词作品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含英咀华,披沙拣金,萃取佳作 106 首,精美刊世。一册在手,应有尽有。古今洛阳事,都在《国色》中。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对于本地还是外地的当代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国色》都为帮助大家了解、认知洛阳和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等,提供了一本赏心悦目的快捷读本和严谨平实的权威范本。下面试从三个方面略加评述。
一 政要荟萃 诗星灿烂
仔细检阅《国色》的目录,我们会发现作者队伍堪称奢华,放眼海内外,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够望其项背。这当然主要缘于“洛阳自古帝王都”(宋张耒《春日遣兴》)及长期居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设都的朝代自然是帝王将相、公卿大臣云集,也即所谓的“冠盖满京华”;不设都朝代的洛阳又常是陪都、副都、准都,照样政要名人荟萃。甚至在动荡衰败时期、已经没落为普通城市的洛阳,也能引来达官贵人、骚人墨客的驻足与凭吊。于是,我们便在《国色》中,看到了一支绝无仅有的写作队伍: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公卿世家,当然更有政治、文化地位“双高”的杰出英才。
秦汉以上诗人不彰,传世作品多为佚名,实乃民间集体创作,如《诗经》、古诗十九首等。秦汉以降,《国色》的作者就包括了汉魏的曹操、曹植,南朝的萧衍,隋朝的杨广,唐朝的李世民、上官仪、崔湜、武则天、苏味道、苏颋、张说、武元衡,宋朝的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辙等。这些作者不是帝王(曹植曾被封为陈王),就是宰相,至少也是范仲淹、欧阳修、苏辙那样当过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
仅仅官高入选不了《国色》,还得诗好。比如梁武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洛阳女儿“莫愁”的美丽率真形象,先写她十三织绮、十四采桑、十五出嫁、十六生子的生活经历,再铺陈生活环境的美好,衬托她的富足与高贵,最后笔锋一转,发出石破天惊的慨叹:“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与青梅竹马的真正爱情相比,物质的富足根本不值一提。这简直可以看作洛阳女儿“莫愁”版的爱的宣言,具有超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国色》既然是一部诗选,创作主体当然主要还是诗人。金元之前、特别是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大多数都有作品入选。前文提及的不少高官本身就是著名诗人,更多的入选者则是以诗名著称的诗坛大家,如南北朝的庾信,初唐的刘希夷、沈佺期,盛唐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龄、王湾,中唐的李益、孟郊、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张籍、许浑,晚唐的李商隐、杜牧,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北宋的梅尧臣、邵雍、苏轼、秦观、陈与义、蔡襄、张耒、朱敦儒,南宋的刘克庄、陆游、文及翁,金元的元好问、张鸣善等。
脍炙人口的唐宋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下文还要专门讨论,这里分享一首特殊的作品。至明朝,洛阳城早已繁华不再,沦落成一座普通的中原小城。被清人誉为“明代理学之冠”的理学家薛瑄,有一年秋日路过洛阳,有感于洛阳的沧桑巨变,写下了《秋日过洛阳》一诗:“洛阳城西今又来,飒飒秋风吹客怀。禾黍荆榛蛩韵切,昔人曾此起楼台。”这里不具体分析诗的内涵,只是感慨洛阳真是一片能够引诗思助诗力的诗国乐土,以至于让并不以诗见长、极少有诗作传世的薛瑄,斯时途经斯地,也能写出这等佳作。好诗需得江山助,洛阳无疑最宜诗。洛阳城当然以有历代诗人吟咏为幸,历代诗人又何尝不是以有洛阳城可吟咏为荣!
二 物美景胜 千古慨叹
《国色》时间跨度数千年,内容非常丰富,但整体上可用自然与人文两大主题来概括。前者重在景物胜美,后者重在兴替慨叹。当然,这样概括只是为了叙述方便,事实上两者很难截然分开,经常相兼相融,同时交错出现在同一首诗中。
洛阳之美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山河之美,城池之美,园林之美,灯火之美,寺观之美,石窟之美,人物(如美丽的洛阳女儿、洛阳才子)之美等,不同时期的洛阳八景对此都曾有生动描绘。这里简单讨论一下洛阳的花之盛美。
洛阳古来以花城著称,骚人墨客代有吟咏,“洛阳城东面,今来花似雪”“花满洛阳城”等都是中唐以前的名句,所以中唐诗人白居易说“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洛城东花下作》),另一中唐诗人张万顷描绘得更加生动具体 :“洛阳城东伊水西,千花万竹使人迷。台上柳枝临岸低,门前荷叶与桥齐。”(《东溪待苏户曹不至》)北宋“词俊”朱敦儒深情地吟道:“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鹧鸪天·西都作》)南宋诗人刘克庄以新奇的比喻描写洛阳的繁花似锦:“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莺梭》)此诗因入选《千家诗》而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其实,此诗的拟人之喻渊源有自,与北宋司马光的《看花》同工异曲:“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洛阳花事,首推牡丹。本书名以《国色》,即是今证。盛唐时期的洛阳是国际化的繁华大都市,盛产牡丹,深受追捧,影响广泛,故而牡丹又被称为“洛阳花”“富贵花”,正如中唐诗人徐凝所吟:“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牡丹》)在名家云集的洛阳牡丹吟咏者中,有两位诗人特别值得我们,尤其是洛阳的读者脱帽致敬。一位是“家本荥土,籍占洛阳”、素有“诗豪”之称的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他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直接奠定了牡丹的“国色”地位。一位是北宋文坛领袖、“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不仅写了不少以《洛阳牡丹图》为代表的吟咏牡丹的佳作,而且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提出了“洛阳牡丹天下第一”之说,“洛阳牡丹甲天下”遂成千家共识、百代定评。刘、欧阳二公之于洛阳牡丹,真是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国色》中的兴替慨叹有几大载体。其一是故都故城,最重要也最常见。早在东汉末年,面对着被董卓焚烧的汉宗庙宫室,陈思王曹植就在送别好友应玚、应璩兄弟时写道:“步登北芒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看到田园荒芜,疮痍满目,人烟稀少,曹植生出无限感慨:“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送应氏诗》)唐代诗人杜甫、张籍、杜牧,宋代诗人梅尧臣、苏舜钦、苏辙,金代诗人元好问等,都有同类作品。上引许浑、司马光之作,也在此列。其二是北邙山。如唐代诗人沈佺期的《邙山》、张籍的《北邙行》。其三是上阳宫,如唐代诗人王建的《上阳宫》、杜牧的《洛阳秋夕》。其四是天津桥,如唐代诗人李益的《上洛桥》、宋代诗人蔡襄的《过天津桥》。其五是白马寺,如唐代诗人张继的《宿白马寺》。其六是金谷园,如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代人伤往》、唐代诗人杜牧的《金谷园》等。其七是龙门,如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龙门应制》等。元代词人王奕在《贺新郎·金陵怀古》中说:“决眦斜阳里。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着眼点其实并不在自然的江山,而是江山中的历史,历史中的江山。
瞻彼洛矣……………………周•无名氏
青青陵上柏…………………东汉•无名氏
董娇饶………………………东汉•宋子侯
薤露…………………………三国魏•曹操
送应氏诗……………………三国魏•曹植
金谷集诗……………………西晋•潘安仁
日出东南隅行………………西晋•陆机
河中之水歌…………………南朝梁•萧衍
长相思………………………南朝陈•徐陵
代人伤往……………………北周•庾信
东宫春………………………隋•杨广
寄阮郎………………………隋•张碧兰
赋得樱桃……………………唐•李世民
入朝洛堤步月………………唐•上官仪
酬杜麟台春思………………唐•崔湜
腊日宣诏幸上苑……………唐•武则天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结客少年场行………………唐•卢照邻
寒食还陆浑别业……………唐•宋之问
龙门应制……………………唐•宋之问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邙山…………………………唐•沈佺期
初达驩州……………………唐•沈佺期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唐•苏颋
蜀道后期……………………………唐•张说
凝碧池上作……………………唐•王维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唐•孟浩然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洛阳陌…………………………唐•李白
古风其十九……………………唐•李白
将进酒…………………………唐•李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唐•杜甫
洛阳…………………………唐•杜甫
忆昔…………………………唐•杜甫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春雪…………………………唐•刘方平
东溪待苏户曹不至……………唐•张万顷
上洛桥…………………………唐•李益
洛桥晚望………………………唐•孟郊
感春……………………………唐•韩愈
红叶题诗………………………唐•顾况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唐•白居易
秋游……………………………唐•白居易
洛城东花下作…………………唐•白居易
牡丹……………………………唐•徐凝
杨柳枝词………………………唐•刘禹锡
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唐•刘禹锡
赏牡丹…………………………唐•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唐•刘禹锡
春兴……………………………唐•武元衡
北邙行………………………唐•张籍
秋思…………………………唐•张籍
洛阳行………………………唐•张籍
董逃行………………………唐•张籍
上阳宫………………………唐•王建
和周侍御洛城雪……………唐•裴夷直
高轩过………………………唐•李贺
洛阳道中……………………唐•许浑
过洛阳城……………………唐•于武陵
洛阳春望……………………唐•鲍溶
宿白马寺……………………唐•张继
故洛阳城……………………唐•李郢
洛阳道………………………唐•冯著
送王十三校书分司…………唐•李商隐
金谷园………………………唐•杜牧
故洛阳城有感………………唐•杜牧
洛阳秋夕……………………唐•杜牧
兵部尚书席上作……………唐•杜牧
洛阳尘………………………唐•贯休
清平乐………………………唐•温庭筠
拟古讽………………………唐•于濆
寄卢端公……………………唐•徐夤
菩萨蛮………………………五代•韦庄
过西京………………………北宋•穆修
尹洛日作……………………北宋•吕蒙正
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北宋•范仲淹
游洛中内………北宋•苏舜钦
牡丹……………北宋•梅尧臣
洛阳牡丹图…………北宋•欧阳修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北宋•欧阳修
春日登石阁………北宋•邵雍
老去吟……………北宋•邵雍
闲适吟……………北宋•邵雍
过故洛阳城………北宋•司马光
看花………………北宋•司马光
题别子由诗后…………北宋•苏轼
一斛珠…………北宋•苏轼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北宋•苏辙
望海潮•洛阳怀古………………北宋•秦观
虞美人……………北宋•陈与义
过天津桥…………北宋•蔡襄
春日遣兴………北宋•张耒
鹧鸪天•西都作……北宋•朱敦儒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南宋•岳飞
莺梭……………南宋•刘克庄
昭君怨•牡丹…………南宋•刘克庄
书愤…………南宋•陆游
贺新郎•游湖词…………南宋•文及翁
洛阳…………………金•元好问
中吕•普天乐•咏世…………元•张鸣善
贺新郎•金陵怀古…………元•王奕
秋日过洛阳……明•薛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