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恩格斯与现代社会及政治理论(精)/英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译丛/文瀛智识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0181187
  • 作      者:
    作者:(英)保罗·布莱克里奇|责编:刘瑞莲|总主编:段忠桥//薛稷|译者:李勇//崔鹤
  • 出 版 社 :
    中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一体化”和“对立论”的错误观点。持前一种观点者只重视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忽视对恩格斯哲学思想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即使研究,也多是把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放在从属于马克思哲学思想之中混同研究。后者则认为恩格斯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是对立的,因而失去了研究价值。

尽管恩格斯经常被视为马克思的继承者,但他的历史地位绝非仅仅局限于助手角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创立者,恩格斯在思想发展和实践活动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与马克思的长期合作不仅体现在理论建构层面,更在革命实践中展现出了独特贡献。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继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与传播,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这种独立而重要的历史地位,使恩格斯超越了单纯的"副手"定位,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恩格斯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他的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对女性解放的关注,至今仍在学术界和社会运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恩格斯的贡献不仅限于理论层面,更在于他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保罗·布莱克里奇(Paul Blackledge) ,英国伦敦南岸大学政治学教授,山西大学教授。曾出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社会政治理论的贡献》《佩里·安德森、马克思主义与新左派》《反思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合编《美德与政治》《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遇》《革命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唯物史观与社会进化论》。
译者简介
李勇,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宗教中国化、宗教哲学。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外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世界宗教文化》、Religions、HT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成果40余篇;获省级科研奖项7项。
崔鹤,英国杜伦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国近现代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深刻探讨了恩格斯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通过仔细考察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十九世纪下半期对这一世界观的进一步深化与扩展,布莱克里奇对恩格斯思想进行了严密的论证与评估。恩格斯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其思想至今仍引起人类共鸣。他以自身的独特力量,对马克思主义做出重大且独到的贡献,通过普及马克思主义方法,恩格斯赢得了数代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展开
精彩书摘

尽管存在这些缺陷和不足,克里斯·哈曼仍有力地证实了恩格 斯关于“阶级社会崛起的总体图景基本上是正确的”,他阐述道:“女性直到阶级的出现才开始从属于男性,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阶级对立 与一夫一妻制中男女对立的发展以及男性对女性的第一次阶级压迫是 同时发生的。”D 尽管对恩格斯的方法持批评态度,斯蒂芬妮·库恩茨 (Stephanie Coontz)和佩塔·亨德森(Peta Henderson)也同意:“越来越 多的证据支持恩格斯首次提出的广义进化论观点:在最简单的觅食社会中,两性关系似乎最为平等,而随着社会分层、私有财产和国家的出现,妇女的地位才开始下降。”A 恩格斯可能没有详细阐述这种变化机制的具体细节,但这个革命性的转变确实标志着妇女压迫的开始;因此,我们最好将妇女压迫视为一种历史现象,而非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普遍特征。这也是任何以妇女解放为目标的战略的首要认知任务。

正如我在对《反杜林论》的讨论中所指出的那样,对现实政治的挑战不仅需要我们认识到现有的社会关系并非我们自身的固有属性, 而且还需要我们揭示这一制度所具有的内在与超越的维度。在这方面, 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的分析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满意了。具体来说, 他对无产阶级家庭的探讨是存在问题的。

然而,恩格斯在讨论现代工人阶级家庭时所展现的洞见仍然不容忽视。他对于家庭形式变迁的历史描绘,挑战了对父权制普遍性的简化理解。正如米歇尔·巴雷特所指出的那样:“恩格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深入理解了不同社会阶层成员间和性别间的物质关系的差异性。” 尽管19世纪各社会阶层的家庭结构在表面上呈现出相似之处,但恩格斯却精准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与无产阶级家庭之间实质性的差异。在他对资产阶级家庭制度化卖淫的批判中,他严肃地描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安排,这个男人实际上同意提供他妻子的生活费用;而作为回报,女方则需同意为其生育合法的继承人。在这种所谓的一夫一妻制下,爱情的甜言蜜语掩盖了一种讽刺的经济契约,其真正目的在于将私人财产代代相传。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夫一妻制实则是一个“经济单位”,且是一个虚伪的单位。尽管男性也可能出轨,但女性出轨所面临的社会惩罚更为严厉。因此,资产阶级家庭延续了压迫女性的传统,这一传统可追溯至私有财产的出现。

相比之下,无产阶级家庭则承载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内容。在无产阶级家庭中,由于不存在私有财产,因此就没有“任何刺激……也…… 没有手段……建立和维护男性的统治”;此外,随着大规模工业成功地将女性纳入劳动大军,男性作为“养家糊口的人”的角色逐渐淡化。由于无产阶级接触法律的机会有限(成本过高),有关两性关系的法律规定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资产阶级一夫一妻制的存在条件在无产阶级内部并不存在。正因如此,“无产者的家庭,即使在最热烈的爱情和双方都保持最牢固的忠实的情况下……也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无产阶级的婚姻 正在变成“无产者的婚姻之为一夫一妻制,是在这个名词的词源学意义上说的,绝不是在这个名词的历史意义上说的”。对恩格斯而言,随着历史上支撑一夫一妻制压迫本质的社会关系逐渐消解,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内容正转变为他所称的“个人的性爱”的条件——这与统治阶级的一夫一妻制截然不同;在传统一夫一妻制下,人们即便在最幸福的时刻也仅限于“一种单调乏味的配偶关系”。因此,恩格斯将非压迫性的、自由的性关系视为实现一夫一妻制理想与现实对抗的潜在 途径;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这种理想正在工人阶级中萌芽,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样。

显而易见的是,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家庭的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没有私有财产再生产的干预,两性关系将会截然不同。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恩格斯对工人阶级家庭的描绘略显乐观。巴雷特对此评论道:“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婚姻的论述存在诸多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恩格斯是否意识到现代家庭中的真正压迫模 式。在以下精彩的历史构架文字中,恩格斯如是说道:

在包括许多夫妇和他们的子女的古代共产制家庭经济中,委托妇女料理的家务,正如由男子获得食物一样,都是一种公共的、为社会所必需的劳动。随着家长制家庭,尤其是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情况就改变了。家务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它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只有现代的大工业,才又给妇女——只是给无产阶级的妇女——开辟了一条参加社会生产的途径。但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她们仍然履行自己对家庭中的私人事务的义务,那么她们仍然会被排除于公共的生产之外,而不能有什么收入了;如果她们愿意参加公共的劳动而有独立的收入,就不能履行家庭中的义务了。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发现工人阶级
第二章 英国工人阶级的图景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新理论的基石
第四章 《共产党宣言》:左派的战略
第五章 1848 年:战争、革命与民族国家问题
第六章 1848 年:深入革命
第七章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第八章 军事批判:为着将来的战争  
第九章 革命的延续
第十章 方法与价值:对《资本论》的理解与误解?
第十一章 《反杜林论》:哲学与革命
第十二章 走向统一的妇女受压迫理论
第十三章 超越 1848 年:恩格斯的“政治遗嘱”
第十四章 恩格斯的遗产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