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949309
  • 作      者:
    编者:王晶|责编:廖晓莹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编辑推荐

  放学回来不写作业,拿起手机就玩儿;

  打游戏几个小时不吃不喝;

  上课睡觉,注意力涣散;

  不跟周围人互动,各种网聊天;

  强行没收手机,还会跟父母动手

  ……

  1.孩子疯狂玩儿手机,家长到底怎么管?

  2.行为分析-心理引导-应对策略,帮助家长从根源上引导孩子摆脱手机依赖

  3.四色漫画,生动活泼,版式舒朗。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晶

  资深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工作者。

  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写作经验,长期开展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讲座、沙龙和培训等,帮助众多家长走出教育误区,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众多家长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深受家长欢迎和信任。


展开
内容介绍

  《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是一本针对数字化时代教育痛点的深度指南。作者通过五年时间跟踪调研发现,沉迷手机的表象之下藏着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失序的时间管理、缺失的自主空间等深层原因。所以,本书秉持“先理解,后引导”的教育理念,系统剖析青少年手机成瘾的真正成因,并提出科学、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从根源上引导孩子摆脱手机依赖,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亲子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孩子玩手机上瘾了吗

  第一节什么是手机上瘾

  在现代社会,智能手机无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通信和信息获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然而,正因为如此,让很多人难以从手机屏幕前抽身。

  手机使用的背后

  什么是手机上瘾?对于孩子来说,手机上瘾是指长时间使用手机,对手机产生强烈依赖,难以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

  以下是孩子手机上瘾的一些具体表现。

  无法停止使用

  即使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孩子仍然不愿意放下手机。

  情绪波动大

  当孩子无法使用手机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烦躁和易怒,情绪波动非常大。

  忽视现实生活

  孩子会为了玩手机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比如学习、吃饭和与家人的交流。

  社交能力降低

  与朋友和家人的互动减少,社交能力逐渐减弱。

  身体健康出问题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脊柱侧弯以及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专家如是说

  面对孩子手机上瘾,家长应该这样做:

  家长要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原因,并积极与其沟通,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家长应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和感受,询问他们在手机上做了什么、看了什么。同时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尤其是在感到焦虑或压力时,让他们知道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放松和减压。

  孩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多陪伴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如一起做手工、阅读、运动等,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制订使用计划。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制订手机使用计划,比如什么时候用手机?每天用多长时间?手机不用的时候放在什么地方?睡觉前是不是要关掉手机?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持之以恒,比如参加一些竞争性的体育比赛,对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成就和愉悦。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手机上瘾问题严重,要努力帮助孩子走出手机上瘾的困境。家长可以与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或教育顾问沟通,了解他们的建议和支持方案;也可以寻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调整行为;也可以参加家长培训课程,学习更多关于应对孩子手机上瘾的知识和技能。

  小贴士

  手机上瘾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业和社交能力,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了严重影响。家长需要了解这些表现,帮助孩子应对手机上瘾的问题。

  第二节 判断孩子的“手机依赖症”处于哪个阶段

  手机在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人对其产生依赖,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识别不同阶段的“手机依赖症”表现有助于家长判断孩子是否依赖手机,并及时介入和纠正。

  手机使用的背后

  手机依赖症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家长可根据以下几个阶段来判断孩子的手机依赖程度:

  1.初期依赖阶段

  孩子开始频繁使用手机,主要用于娱乐活动,如玩游戏、看视频、聊天等。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对手机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始减少一些面对面的社交活动,但总体上还能完成日常任务和学业。如有些孩子在放学后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刷一刷社交媒体或玩几局游戏,但当父母提醒他做作业时,他还是能放下手机并完成作业。在这一阶段,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还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但已经显示出一些初步的依赖迹象,如每天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使用手机,或者当手机没电时会表现出一些焦虑。

  2.中度依赖阶段

  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明显加深。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显著延长,并开始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在这个阶段,许多孩子会在不该使用手机的场合使用,如上课时偷偷玩手机,或者在本应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内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视频。这时,孩子已经很难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即使知道需要做其他事情,但依然会忍不住拿起手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波动开始显现,在被限制使用手机时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或抗拒,甚至会和家长发生争执。

  3.严重依赖阶段

  几乎无法离开手机,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手机上,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部分孩子还会出现明显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易怒等,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比如视力下降、脊椎疼痛和睡眠质量差。有些孩子整天躲在房间里玩手机,不愿意与家人交流,甚至在深夜也在玩手机,导致第二天上课时精力不足。

  专家如是说

  针对孩子不同阶段的手机依赖,试着这样做:

  初期依赖阶段

  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制定明确的手机使用时间和规则。例如,规定只能在完成作业后使用手机,或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这些规则,使孩子在制定规则过程中有参与感,从而更好地遵守这些规则。

  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如运动、阅读和社交活动等,让他们在手机之外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中度依赖阶段

  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手机使用的管理,严格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和内容,并限制某些不适宜的应用程序和网站。

  家长还应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使用手机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替代手机的其他兴趣爱好,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对于那些因为学习压力或社交困难而过度依赖手机的孩子,家长应特别关注并尝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如果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使用手机放松,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制订更有效的学习计划,或者一起参加一些减压活动;对于那些因为缺乏社交技能而依赖手机的孩子,家长可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严重依赖阶段

  家长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如咨询心理医生或教育专家,制订详细的干预计划。与学校或医生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

  小贴士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判断他们处于手机依赖的哪个阶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玩手机上瘾了吗

  第一节 什么是手机上瘾002

  第二节 判断孩子的“手机依赖症”处于哪个阶段007

  第三节 孩子手机上瘾的形成路径012

  第四节 孩子基本心理需求缺失导致手机上瘾017

  第五节 手机上瘾是一种“传染病”022

  第六节 手机上瘾的评估和常见误区027

  第七节 孩子多大时可以配备手机032


  第二章 培养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第一节 怎么使用手机才不影响学习038

  第二节 设定健康的手机使用时间042

  第三节 手机使用时间要与运动、学习时间相平衡046

  第四节 下载适合孩子学习的应用程序051

  第五节 利用科技手段辅助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055

  第六节 定期检查孩子在手机上观看的内容059

  第七节 家长放下手机,才能要求孩子063


  第三章 培养孩子自主管理能力

  第一节 帮助孩子学会自主管理070

  第二节 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074

  第三节 让孩子拥有一定的自主权077

  第四节 让孩子认识到手机之外的乐趣082

  第五节 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086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092

  第二节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096

  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100

  第四节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104

  第五节 培养孩子坚持的品格108

  第六节 培养孩子的线下社交能力112

  第七节 强化孩子的责任感116


  第五章 培养孩子的归属感

  第一节 归属感是孩子安心学习的基础122

  第二节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126

  第三节 缺爱是孩子沉迷于手机的主因131

  第四节 父母要学会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135

  第五节 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139

  第六节 鼓励和赞赏孩子取得的成就144

  第七节 营造充满爱的家庭氛围14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