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仫佬银家(河池中石村)/广西村落文化丛书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80102003
  • 作      者:
    作者:韦光勤|责编:吴桦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石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石的美是不经意的生活日常,是嵌刻在一景一物里的历史,也是家园精神的传承。这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仫佬族的古老习俗,是一个了解仫佬族历史文化的活态窗口。本书立足田野调查和史料文献,记录了中石村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以及仫佬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立体地呈现了一个充满烟火气和生命力的乡间聚落。本书既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仫佬族的民俗志,可以让人透过文字,看到底漏河边那个真实而鲜活的仫佬银家。


展开
作者简介

韦光勤,壮族,广西罗城人。广西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散文海外版》《广西文学》《红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份田野调查和文史探寻的特别报告。作者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中石村银姓仫佬族作为观察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究仫佬族的族称、族源、迁移历史、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生存地理、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多角度、多层面展现罗城仫佬族特别是中石银姓仫佬族的独特风情与魅力。这是作者深入兄弟民族——仫佬族核心地带的一次独特行走,力图给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调查提供个人的实践方案。


展开
精彩书摘

现在的银姓子孙散布各方,远的在河南、湖南,近的在宜州、柳城、都安、象州、武宣等地,瓜瓞绵绵,枝繁叶茂。

有意思的是,在石围屯北面仍然保留着一块面积约三亩的田,它状如靴子,故名“靴田”。早在清代时,这块田的主人就已迁到象州去了。但银姓后人无论走到哪里,时刻都在怀念自己的故土。乾隆年间,考取功名的象州银姓后人银中球(文举)、银起朝(武举)、银赞朝(武举)三人,衣锦还乡,回到大银村,寻根问祖,并亲自验证了这块祖先拓荒而来的“靴田”。

不忘根本的象州银姓族人,前几年在那块“靴田”边上立了一块靴子模样的石碑,“靴子”之上,镌刻着“靴田”的前世今生。而那块生生不息的拓荒田,静静地守在道路一侧,似乎是在等待着在远方漂泊的主人,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它的身旁。

-------------

呼迎岩和呼暮岩都在中石村北面,且都异常隐蔽。四冬、五冬借助呼迎岩成功地逃过劫难,而呼暮岩却未能保护八冬族人周全,叫人唏嘘。在当地文史爱好者的带领下,我曾分别深入呼暮岩和呼迎岩。在呼暮岩中,当几块色泽金黄的人体胫骨出现在我们眼前时,空气在那一刻瞬间凝固,众人一脸肃穆。随后,我们怀着虔诚而敬畏的心情,在紧靠洞壁的地上挖了一个深坑将遗骨掩埋。

在中石的把得山脚下,有一块重建清顺治年间呼暮岩惨案合冢纪念碑,上面说:“地方民间史传,每逢祸乱,我族都有义士挺身而出,扶弱安危,不辱使命,稳定一方。”根据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得知,中石银氏急公好义,勇于担当,全力协助官府维护地方治安。

中石银姓八冬在历史上两次罹难,家族人口锐减。然而坚韧顽强的银姓八冬仫佬族人,走过了人间的苦难,创造了家族生存发展的奇迹,让人动容不已。

每年清明节,中石银姓族人都会组织八冬、四冬和五冬的后人,集体祭祀义冢,以告慰那些远逝的亲人。

-----------------

一座房子从起工到完工,有一样东西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青石。屋基是用青石砌成的,而且还砌得比较高,目的是防止水泡墙根的泥砖。门槛是用青石做的,正屋的大门、后门、中门以及 4 个房门都设有青石门槛,一共 7条。天井是用錾得平平整整的青石板铺的,它们首尾相接,一块接着一块,拼在一起,显得坚实而古朴。下雨天人走在上面,双脚干干净净,不会沾上一丁点泥星。还有门楼门、厨房门甚至猪栏门、牛栏门都是用青石做的。

在这些门槛当中,大门门槛是最高的,它大约高出地面 40 厘米,而其余 6 条门槛只高出地面一点点。与门槛相连的是青石门墩,它是仫佬族民居大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日的夜里,家里的小孩争着坐在门墩上,仰望星空,听大人讲七仙女、牛郎织女和熊变婆的故事。久了,这石墩就被磨得光滑油亮,能照见孩童天真的脸庞,映照着天上的云朵。

---------------

“送圣”,也叫“送梁九”。 这是依饭祭祀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欢喜的环节。由法师挑两串财码(纸钱),在祭坛上来回走动,并逐一念出所请神灵的名字,把他们一一送归各庙。梁九是最后送走的神灵。送梁九时,其中一位法师扮梁九,一手持一根竹竿,竿上一头挂着一个鸡笼,笼里装着一只大红公鸡;另一手拿一壶酒,边走边唱,还要打三回拳,第一次打空手拳,第二次打木剑拳,第三次打关刀拳。同时,另一位法师就狂打锣、猛敲鼓,以壮声威。“梁九”在祭坛内、房间里的各个角落走来走去,随后用关刀挑着一只大红公鸡,手提一张靠椅走出祭坛门,装醉躲在椅子上。接着,“梁九”用仫佬话唱九官爷娘词,并向围观者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内容多与性有关,妇女和小孩须暂时避开。然后,“梁九”手提吹胀了的猪尿泡在众人围成的圈子内走动,并向围观者发问,内容多为天文、地理、生产、生活之类的知识。如果有谁回答不了或答错了,“梁九”就用猪尿泡敲打他的头,一边敲一边说“公的尿泡打你头”,引得哄堂大笑,场面气氛极度热烈。在场的青年在这样轻松愉快的一问一答中,能学到许多性知识。


展开
目录

前 言

追根溯源

我或姓金

  “银村十三村”

银姓之“冬”

祠堂里的香火

渡尽劫波银氏在

营建家园

起座房子

布置家堂

人生祈愿

生命花开

各贲书声

生产生活

开土迎春

挖一窑煤

烧一窑瓦

榨一榨油

置一身衣装

斗几斗糍粑

包个枕头粽

人生礼俗

哥送月饼妹送鞋

古韵悠悠的婚礼

依饭三年乐一举

生命最后的尊严

后 记

主要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