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带一路手册(2024)(精)
0.00     定价 ¥ 1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48412
  • 作      者:
    编者:蔡昉//(英)彼得·诺兰//王灵桂//张宇燕|责编:喻苗//田耘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作者简介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彼得·诺兰(Peter Nolan),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问题教授。

  王灵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教授。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赵江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查尔斯·奥努纳伊朱(Charles Onunaiju),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徐秀军,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沈铭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一带一路”手册.2024》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就,全面展现了这一倡议在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书围绕“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建设实践与未来展望展开,分为十五个篇章,涵盖新时代与新理念、命运共同体建设、伙伴关系建设、政策沟通、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科技与智库合作、媒体合作等多个领域。 
  书中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致力于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十年间,“一带一路”从理念走向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持续完善,贸易畅通规模扩大,资金融通渠道拓宽,民心相通日益增强。倡议不仅为参与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治理体系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动力。 
  《“一带一路”手册.2024》还详细记录了“一带一路”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实践,包括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标志性项目的实施、绿色发展伙伴关系的推进以及数字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人类文明进步,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与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总之,《“一带一路”手册.2024》是一部全面反映“一带一路”倡议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指南,旨在为国际社会理解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系统参考,也为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新时代与新理念
  1.“一带一路”十年成就2013一2023
  ——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绘制了蓝图,指明了全人类共同繁荣之梦照进现实的康庄大道,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事业硕果累累,取得了全球性影响和历史性成就。
  ——成就
  第一,确立了指引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论体系。“一带一路”作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提供了鲜活经验,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不断完善。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归纳,“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为同年金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提出做好了理论准备。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主旨演讲中,系统完整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构筑逻辑,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愿景及实现途径。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根基。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确认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途径,也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这些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的深刻阐述,形成了思想深邃、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和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完善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作为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结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制度性力量,还经过庄严程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纲领及国家治理顶层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2017年10月,经党的十九大通过,“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3月,共建“一带一路”所遵循和落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6月,“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被明确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十个方面的核心要义之一。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补充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第三,拓展了体现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路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以其超越时空的感召力,成为改进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思想和制度资源,对重要的双边和多边国际议程的推进和落实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多边层面看,2016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第2274号决议首次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第A/71/9号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除联合国之外,共建“一带一路”还被广泛写进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文件中。双边层面看,从2013年到2023年,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4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是推进国际治理和建章立制之路,不仅体现在其框架下确立的《“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具体制度规范在不同领域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让“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入人心。与西方殖民主义时代“带剑行商”、以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搞赢者通吃的掠夺性“全球规则”或国际金融资本大肆扩张时代寡头“大鳄”们强取豪夺的寄生型“全球规则”截然不同,“一带一路”崇尚的“共商共建共享”为国际规则的制定树立了大小国家共行平等善治的根本原则,确保了据此创制或衍生的规则具备充分的道义基础。
  ……
展开
目录
一 新时代与新理念 (1)
1.“一带一路”十年成就2013-2023
2.全人类共同价值 (4)
3.中国式现代化 (6)
4.全球安全倡议 (8)
5.全球文明倡议 (11)
6.全球观 (12)
7.发展观 (14)
8.安全观 (17)
9.开放观 (19)
10.合作观 (21)
11.文明观 (23)
12.治理观 (26)
13.生命之路 (27)
14.共赢共担共治 (29)
15.文明交流互鉴之路 (30)
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 (33)
17.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35)

二 命运共同体建设 (38)
18.利益共同体 (38)
19.责任共同体 (40)
20.命运共同体 (42)
21.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44)
22.中老命运共同体 (47)
23.中巴命运共同体 (50)
24.中阿命运共同体 (52)
25.中拉命运共同体 (54)
26.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56)
27.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59)

三 伙伴关系建设 (62)
28.卫生合作伙伴关系 (62)
29.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64)
30.开放包容伙伴关系 (66)
31.创新合作伙伴关系 (69)
32.廉洁共建伙伴关系 (71)
33.绿色发展投融资伙伴关系 (74)

四 政策沟通 (77)
3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77)
35.中国一东盟建设部长圆桌会议 (79)
36.“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北京宣言 (81)
37.“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暨促进高质量就业国际研讨会 (82)
38.“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 (84)
39.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 (87)
40.“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 (89)
41.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 (92)
42.“一带一路”参与企业廉洁合规倡议 (94)
43.地方合作专题论坛主席声明 (96)
44.香港特别行政区主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97)
45.“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秘书处 (100)

五 产业发展 (102)
46.共建“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 (102)
47.“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发展论坛 (104)
4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106)
49.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 (108)
50.“一带一路”和平利用核能合作主题研讨会 (110)
51.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 (112)

六 数字经济 (115)

七 可持续发展 (132)

八 设施联通 (156)

九 贸易畅通 (188)

十 资金融通 (208)

十一 民心相通 (241)

十二 科技、智库合作 (287)

十三 媒体合作 (310)

十四 博览会、交易会等 (334)

十五 共建国家相关计划 (349)

主要参考文献 (35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