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全国农业院校及培训机构参考教材)
0.00     定价 ¥ 8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162212
  • 作      者:
    编者:薛达元//易伟鹏|责编:曹玮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系统阐述了中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实践及政策。首先,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的基本概念,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探讨了中国农业遗传资源的本底状况及利用现状,涵盖了农作物、畜禽、水产、观赏花卉及农业微生物等领域的资源特点与应用情况。书中还深入分析了传统知识在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际社会在遗传资源保护与惠益共享方面的进展与机制。此外,全面梳理了中国在农业遗传资源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并总结了保护途径与成效。最后,对农业遗传资源的监测、社区参与、性别主流化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业遗传资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基础知识
  一、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基本概念
  1.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或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化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体现在多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实质上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the diversity oflife),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公约》或CBD),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根据上述定义,生物多样性具有3个层次,即物种内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间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所处生境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体现在一个物种内的基因多样性和变异程度;物种多样性体现在物种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则体现为物种所栖息生态环境的差异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物种内、物种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等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由此可见,这3个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或者说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物种多样性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一个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物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前者称为染色体畸变,后者称为基因突变(或点突变)。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遗传改良的源泉。例如,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代表着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物种内品种(系)或变种(变型)之间的差异丰富度,每一品种(系)或变种(变型)都是一个基因型。基因型是由一个品种(系)或变种(变型)的所有基因组成的。但对于木本作物,特别是林木作物而言,一个品种的不同植株甚至也可以构成一个基因型,表现为群与群不同、株与株有异(郑殿升等,2011)。
  (2)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什么是物种一直是分类学家和系统进化学家所讨论的问题。一般认为,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生殖隔离。物种是繁殖单元,由既连续又间断的居群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结构内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在分类学上,确定一个物种必须同时考虑形态、地理和遗传学的特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物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相对稳定且一致的形态学特征,以便与其他物种相区别;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内,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并在该区域内生存和繁衍;每个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库,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可以互相配对和繁殖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配育或即使杂交也不能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3个指标:①物种总数,指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基础知识 1
一、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基本概念 1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及农业遗传资源特点 6
三、生物多样性及遗传资源的价值 13
四、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核算 19

第二章 中国农业遗传资源本底与利用现状 25
一、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本底 25
二、中国农作物遗传资源本底与利用 28
三、中国畜禽遗传资源本底与利用 33
四、中国水产遗传资源本底与利用 39
五、中国观赏花卉遗传资源本底与利用 43
六、中国农业微生物资源本底与利用 47

第三章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50
一、传统知识的概念、类型与调查方法 50
二、传统知识的保护 58
三、传统知识的可持续利用 64

第四章 农业遗传资源的国际保护与惠益共享 75
一、国际“生物剽窃”现象 75
二、CBD的保护与惠益共享 77
三、ITPGRFA的保护与惠益共享机制 85
四、UPOV的保护与惠益共享理念 94
五、WIPO的进展与突破 97
六、SDGs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00

第五章 中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 104
一、中国生物遗传资源受威胁现状与因素 104
二、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政策 109
三、中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法规与制度 120
四、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机制 132

第六章 中国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途径与成效 140
一、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途径与进展 140
二、农业遗传资源调查与评估 147
三、农业种质资源就地保护 159
四、农业遗传资源易地保护 167

第七章 农业遗传资源的监测 175
一、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175
二、农业野生植物调查与原生境保护点监测技术规范 184
三、农业遗传资源原生境保护点监测与管理策略 191

第八章 社区参与和性别主流化 199
一、社区参与的概念、相关理论及参与方法 199
二、妇女参与在东西方的相关进展与实践 203
三、性别主流化的国际趋势 208
四、性别主流化在中国的实践 214
五、社区参与和性别主流化策略与技术指南 219

第九章 新时代中国农业遗传资源发展策略 223
一、农业遗传资源研究策略 223
二、农业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策略 234
三、农业遗传资源的高质量发展策略 242
四、农业遗传资源管理策略 249

参考文献 2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